学年文训练的成效与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79 浏览:68476

摘 要:为提高文科毕业论文质量,有必要实施学年论文训练;本文介绍笔者开展学年论文训练实验的过程、成效、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学年论文训练必须按照毕业论文的基本程序和环节来实施;针对制约实施学年论文的瓶颈,提出利用暑检测化解教师、学生负担过重的设想.

关 键 词:学年论文成效问题对策

面对中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现状,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切实提高论文质量.论文质量下降,原因不一,据笔者的分析,教学中缺乏毕业论文的有效指导与训练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主要表现就是,没有在教学计划中把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当成一个贯穿四年学业的系统工程去设计和构建,只是在布置毕业论文时,告知论文内容和格式要求;而学生缺乏必要的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也无从掌握实现论文质量的路径.或曰:四年中相关课程的作业多为小论文形式,这其中必然包含论文训练的要素.笔者不否认,若干作业具有论文训练的作用,但作用有限.原因是,一则多数学生习惯于试卷式回答,列出要点,不会论述;二则学生作业上交后,老师阅后只能就倾向性问题作出讲评,缺少与学生之间个体化的具体交流;三则各科作业本身缺少梯度,互相也缺少交流,没有从学术论文训练的整体性、阶段性角度来整合各科作业设计.

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笔者曾提出学术论文分层分段训练的设想.学术论文训练主要指的对学生进行的学术能力训练,包括文献检索能力、对一个命题的解说能力和分析能力.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应该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入难分层训练的原则.通常进入二年级时,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开始可由教师定题或者直接命题,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然后结合研究性学习,可以给出较小的研究课题,学生在课题范围内自主研究和定题.应要求每1学分的课程至少有一篇1500字以上的课程论文平时作业,直至三年级结束.二年级和三年级学年末可以给出一个相对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分别有一篇不低于3000字和5000字的学年论文.有此训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质量才有学术能力的保证.

2013年上半年,笔者利用在三年级主讲专业选修课的机会,进行一次学年论文训练的实验.

一、学年论文训练实验的基本过程及成效

笔者主讲《元曲研究》,这是在必修课元代文学之后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选修人数不多,仅18人.笔者考虑学生人数不多,可以凭个人之力,结合课程学习对每位学生进行相对细致地论文指导.上课之初,就提出本课程学习的考核方式,写篇5000字论文.按照毕业论文的基本环节和要求,作了明确的安排.

(一)基本过程和做法

第一阶段:落实选题.

3月上旬,要求每位同学结合本课程内容学习,自己选题.同时给同学作关于选题、写论文的辅导,下发相关资料.要求在三周后各人报上选题.

3月29日,上交选题,并让同学就选题作交流,各人对选题作些说明,意在使学生自己明确研究内容,老师适当点评.

第二阶段,撰写文献综述.

3月31日,发出撰写文献综述的要求,明确在4月中旬完成.

此阶段中,对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内容、格式进行集中指导,并下发撰写文献综述的书面资料.

第三阶段,撰写与修改论文.

4月19日,布置撰写论文初稿.下发学校制定的毕业论文格式,明确提出,提交论文并非就是本课程考核作业的完成,论文需反复修改,经老师认可、允许打印上交才算完成课程任务.最终定稿时间为6月30日.

上述程序环节和时间跨度,前后近4个月,与实际操作毕业论文工作的程序、时间近似,实践着毕业论文的主要环节,成为毕业论文前的一次学术论文训练.

(二)实验成效

首先是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在基本层面上,最后都达到了如下标准:中心明确,结构层次清楚;注意论点与论据的展开,行文较具逻辑,满足学术论文的形式要件,遵守学术论文的形式规范.内容层面因个人能力水平不一,不能强求,多数论文体现出作者作品分析的基本能力,少数同学对议题有自己的独到思考和分析,较为新颖和深刻;其中个别作者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与老师争辩.其次,学生经历了完整的论文撰写过程,粗略接受了学术论文的系统训练.从内容来说,大体明白如何选题、确定命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是怎样的一种思维过程和研究路径;从形式来讲,体会论文富有逻辑的行文结构、严谨的语言风格,基本了解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

其次,每位同学都获得了修改论文的体验,切实提高研究能力、行文水平.同学的论文都是经历3稿才最终定稿.每稿交来,老师都提出修改意见,大到点拨主要观点、结构命意,小到指出字句、格式错误,给同学以切实的帮助.同学在此过程中,至少有两个收获:一是通过具体问题的具体交流,了解论文的对错之处,不再似平时作业一交了事不知对错的混沌状态,从而获得反思提高的机会.二是反复修改,学习和掌握研究方法和表达技巧.

此次学年论文的实验,证明开展学年论文训练确实有助于打好撰写毕业论文的基础.这里引用一位同学自己的总结:“通过这次论文的创作、修改,我想我以后会认认真真地写论文或做其他事情的.记得刚接到论文作业时有些胆怯,老师严格要求我们按毕业论文的格式来,一步步完成下来之后发现也没有那么难了,真的增长了不少知识和能力.”

(三)经验体会

第一,必须落实论文选题、文献综述、撰稿、修改的主要环节.这些环节不仅规定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也包含了研究、撰写工作的不同层面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经历了这样的训练和体会,才能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有意识、有准备地去选题、研究、撰稿等,从而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真正领会研究的要义、方法、路径等,习得撰写论文的要领.


第二,论文必须符合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

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体现了学术论文的基本形式规范.主要包括摘 要、关 键 词、注释与参考文献的用法和写法、文面排版的字号、字体行距等.本阶段的训练,就让同学们了解格式要求,并掌握操作方法,从而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自觉遵守,避免花大量的时间在格式要求方面,耽误了研究本身.第三,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

训练是教师指导与学生操作的互动活动.教师指导贯穿于整个互动过程.

训练之初,教师应该采取发放学习资料、辅导讲座等形式,就如何选题、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论文格式要求等做好集中辅导工作;提出时间安排和相关纪律要求等.

训练中,宜与学生就确定选题、研究内容和重点、具体观点、文章结构和表达等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对个体学生撰写论文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答疑解难,点拨指导,包括对论文的修改等.这种指导非常重要,是解决“不会写”问题的唯一途径,“不会写”的同学,只有认真接受老师的具体指导去写,才能逐渐学会研究、学会写论文.其他同学,也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中,感受体会研究的方法、路径、思维特点等,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指导形式可以多样化,不外是集中辅导与个体交流相结合,而最终落实在老师对论文的评阅修改意见上.因此,批阅论文,提出修改意见是指导工作的核心.教师在这个环节要特别精心、细心,根据论文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研究能力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因材施教,使每位同学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尽管总体上实验取得论文质量提高的成效,但实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某些问题,值得重视.

部分同学不认真

主要表现是:选题阶段,有6位同学未能准时上交选题,占33.3%;在撰写文献综述阶段,绝大多数同学都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文献综述,但还是有2位同学迟交,占11.1%强.绝大多数同学准时交出初稿,但有7位同学未能按时完成定稿,占36.1%.个别同学论文修改敷衍了事.

这种种表现,从学生方面来讲,也许各有其具体原因;正反映了部分同学对论文作业不重视、不认真.若真正思想重视,必然会注意时间节点,合理安排时间,准时完成任务的.从教师方面来看,这毕竟是个体实验,纪律要求执行不严,也导致了部分同学对时间节点的无所谓态度.不认真是态度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和纪律约束来解决.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但若不能正视它,也会影响了论文写作的质量.

不同程度的不会写

主要表现在:有4位同学,在选题后又改动议题,占22.2%.有4位同学将文献综述写成自己对议题的研究,不合文献综述的行文体例,被责令重写,占22.2%.约有40%的初稿,在观点展开、行文逻辑方面要做重大修改.至于论文中心不明,旁逸斜出;观点论证以偏概全;论点论据不一致,前后行文缺乏逻辑;不考虑词语内涵,乱下断语;文章不分层次;作品引用错误;格式错误;不会写摘 要、关 键 词;行文类似抒情散文,不合学术论文语言风格等论文常见错误,在各人文章不同程度的存在.

论文本身显示出的诸多问题,都是不会写造成的.这些问题既有内容表达方面,也有形式规范方面.形式规范方面的不会写,主要原因是不知;而内容表达方面,不会写的关键,在于研究能力差和表达能力差,缺乏审视行文的反思能力.

变化选题的表现,看似随意,其实这些同学内心还是认真的,否则随便杂凑成文上交,无需考虑换题.学生自述改题原因,都是觉得不好写;而所谓不好写,其实就是因为缺少直接、现成的参考文献,自己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写什么了.从浅层看,这些学生除了偷懒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抄袭习惯,无所抄袭就无从下笔;从深层来看,就是不会分析选题所蕴含的具体内容,不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着手研究.从变化选题的原因看,不好写其实就是不会写;不会写其实是不会研究.

因此,不会写的核心,就是不会研究或研究能力差.而这可说明学年论文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正是训练的主要内容.

解决“不会写”之形式层面问题,只要将规范告诉学生,稍加训练就可习得,容易解决.而研究能力、表达水平等,只能在具体的论文训练中,老师细心具体地指导,作者潜心领会,努力实践,掌握研究方法,积累和运用,逐步提高.

实施学年论文的瓶颈

1.增加老师工作量带来的制约

此次实验,是个体教师教改项目的内容实施,实验人数不多,仅18位同学,也即指导18篇文章.为了指导、批阅、修改这18篇文章,我们付出了许多精力和时间.6月份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论文阅改上.这是个人完成教改项目的自觉行为,不计付出多少劳动.但若全年级实施,必得动员组织广大专业老师参加指导,这必将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这是制约实施的瓶颈之一.

老师对一篇学术论文从选题到定稿的全程指导,要付出很多精力,难以量化.现实中,根据管理的方便和可能,一般规定,指导每篇论文以10小时工作量计,我专业每届学生人数在150人左右,意味着总共要增加1500小时的工作总量.这工作总量全部压在专业老师身上.

考虑到指导教师的正常工作和精力,学校一般规定每位老师最多指导8篇毕业论文.如果说学年论文质量要求可以低于毕业论文,老师指导的人数也不妨适当增加,那每位老师最多可以指导10篇论文,再多也可能疲于应付,而降低指导质量.若此,个体老师承担的工作量,可能高达100课时,相当于多承担三门选修课,也接近于一学期的规定工作量.这些都是老师在正常教学、科研任务下,额外增加的,这比例不谓不大.这必将加大老师的工作负担,影响老师接受任务的积极性.

在当下学校工资结构情况下,增加工作量,还意味着要多支付课酬.1500课时的课酬,这比开设一两门课程的课酬要高10多倍,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是不能不考虑的经济因素.这其实也是领导明知实施学年论文必能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而踌躇再三不能纳入教学计划的原因.

2.增加学生负担的制约

目前学校实行选课制度,同年级学生每人每学期的课程并不完全一样,有同学三年级多选几门课,为考研复习冲刺留出时间.现在推行研究型教学,不少课程都改变了学生被动听、闭卷知识性考试的做法,而采取手段让学生动手、动脑,考核也多采用论文形式.这是趋势,但客观上,学生的负担确实也加重了.在此情况下,再撰写要求较高的学年论文,确实会有部分同学不堪重负,只好敷衍了事.此次试验中,部分同学反映本学期课程作业数量很多,到期末至有须完成9篇论文者,这也是导致部分同学晚交定稿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当今教改背景下,实行学年论文不能不考虑与学生负担的矛盾.

面对老师工作量、学生作业量的制约瓶颈,该如何化解?我们设想的对策是:向暑检测要时间,化解压力.

具体方法是,在春学期完成学年论文的相关辅导工作、落实选题、指导老师的分配、撰写文献综述、论文提纲等工作,而将论文初稿和修改工作放到暑期进行,到秋学期开学,上交定稿.部分同学学有余力,可在春学期完成初稿、修改稿,自行与指导教师沟通,不受此限.

这样,在春学期,师生只需完成一半的工作,再利用暑期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学生撰写修改论文,老师评阅论文、提修改意见.虽说,暑期内师生会有一些其他活动,但毕竟不需每天上课,相关活动往往也是集中安排,检测期也较长;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自主灵活安排时间,既不会冲击其他活动,也有时间来完成学年论文工作.

关于教师工作量报酬,这是老师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要求广大教师奉献一时,但不能长期无视教师的辛劳,必得承认教师的劳动.这就需要领导统一认识,真正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视为大事,而不是虚应故事徒具形式的走过场;需要统筹安排,为了学生的成长,保证教学效果,加大教学投入.须知这是有利于学生成才、符合教师利益的教学举措,思想重视、科学安排,保证这项经费完全是可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