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51 浏览:16619

缘起:去年暑检测本来有一次出访活动,原定在8月,所以不敢离开武汉,结果,到9月开学仍未成行等这样的等待,客观上给予我比较集中而长久的在家读书时间.新学期,我在中文系开设两门专业选修课,《弗洛伊德与西方文艺专题》和《中西比较诗学专题――以闻一多和艾略特为例》.围绕弗洛伊德、西马、中马而读书、备课和做课题,对随感记录的整理,成为这组读书札记.

一、弗洛伊德

1.从80年代有关弗洛伊德专著的版本看弗洛伊德的影响

我藏有的6本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专著,基本上代表了汉语学界上个世纪80年代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关注.正巧,这6本书也都是80年代的出版的,有趣的是分别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

(1)《梦的解析》,赖其万、符传孝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3万册.

(2)《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译者1930年曾出版过此著,上海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92万册.

(3)《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选有《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自我与本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6月、9月年第一版两次印刷,13.7万册.是作为“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出版的,此译丛有卡西尔《人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萨特《存在与虚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等.

(4)《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孙恺祥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4月、8月年第一版两次印刷,7.2万册.

(5)《爱情心理学》,林克明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2万册.是作为“作家参考丛书”出版的,收集弗洛伊德《性学三论》和《畸恋》、《性无能》和《处女之谜》.


(6)《图腾与禁忌》,杨庸一译(台湾大学医学院毕业,曾任台湾大学新闻社社长),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根据台湾志文出版社翻印,1986年.附有弗洛伊德年谱,没有印数说明.

分析与结论:

这是不完全统计,已蔚为大观.不包括翻印的,1984年-1986年,仅两年时间,弗洛伊德著作出版达24.82万册,出版社有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和中国展望出版社等.

由此可见弗洛伊德理论影响领域之宽广,其影响对象层次之多级.弗洛伊德理论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名著,是精神分析学元典,是极大影响当代中国作家创作的一种思想,是20批评特色学派理论.

关于弗洛伊德对20世纪的影响还有一些文献材料:

其一:爱因斯坦致弗洛伊德八十寿辰的祝辞“在你的深深植根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的思想力量,以及这种力量给现代人类的世界观所带来的巨大影响面前,我所能够表示的只有推崇与尊敬.”

其二:美国《图书》杂志“如果没有弗洛伊德,20世纪的面貌可能大为不同,我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可能仍然少得可怜,而且我们时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也许不会出现.”

其三:巴尔夫在希伯莱大学建校典礼上的讲话“有三个犹太人对现代人类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们就是柏格森、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

其四:美国《图书》杂志评选出的“20本改变美国历史的书”中,只有三本是非美国人写的.它们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宣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其五:弗洛伊德自己的评价

1917年(61岁),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的困难之一》的文章里将自己对“潜意识”与“力比多(Libido)”的发现,与哥白尼的“天体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是“人类的自恋”受到来自“科学研究”的又一次“严重损失”.[1]

哥白尼的“天体论”,从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非中心地位角度,告诉人们,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人类中心论也因为大前提的动摇而不攻自破.达尔文的“进化论”则从生物学角度,说明人类与其它动物都是生物进化的产物,人比动物优越,而且与动物有着或亲或疏的关系.人类自身进化的结果并不足以抹杀人在身体结构方面与动物同源的证据.这第三次打击,就是弗洛伊德对人的潜意识的发现,用弗洛伊德的话说,这“大概是最重的挫伤”.“性本能活动力不能完全被抑制;思维过程本身是无意识的”,即“自我不是自己家里的主人”.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为划时代的理论,是不为过的.

2.从传纪材料看弗洛伊德的为人、为文与治学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创始人,是临床医生,但弗洛伊德同时还是

一个具有非凡智力的犹太人

一个3岁患有神经衰弱症,38岁被心脏病所困扰,65岁患口腔癌的倒霉蛋

一个志存高远的年轻人:而立之年,已留学、开业行医、结婚、服兵役

一个将临床、译著、写作、讲学、学术活动伴随终生的学者

一位创立精神分析学派的天才

一位艺术品家、文学爱好者和关注时政的知识分子

一位歌德文学奖获得者等

(1)源自童年经历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他幼年经历密切相关.3岁时弗洛伊德举家迁居莱比锡,“在迁徙路上,因火车的瓦斯灯光而联系起人的灵魂,致恐心理症.所患神经衰弱症,直至成年,始用自我分析治愈.”[2]

(2)爱情、婚姻与文学艺术素养

1886年(30岁),弗洛伊德与马莎伯莱斯结婚,1882年他俩订婚,4年时间,弗洛伊德给未婚妻写情书900余封.1936年与夫人马莎伯莱斯举行了“金婚仪式”.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以他的潜意识理论对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作品进行了心理分析.象征也被赋予广阔的内容,弗洛伊德说,象征并非梦所特有,而是潜意识意念的特征,在民歌民谣、神话和传奇故事中,都可以发现象征的应用,而梦则“利用象征来表现其伪装的隐匿思想”.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对象更加广泛,除了狭义的精神分析,还将视野拓展到文学、艺术、宗教、文化、文明、战争等领域,这既是弗洛伊德少时兴趣的延续,也是精神分析研究的逻辑延伸,是他治学与研究“大境界”的有力证明.

(3)《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的特殊意味

弗洛伊德对艺术的爱好由来已久,他是位名副其实的古董家,这个身份是我们比较忽略的.“弗洛伊德的办公室和书房就是名副其实的古董陈列馆.欣赏人的创造物及艺术复制品是弗洛伊德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弗洛伊德写的《米开朗基罗的摩西》,最能代表他的艺术素养以及为学特点.

弗洛伊德对米开朗基罗摩西雕塑的兴趣始于1901年之前,当时弗洛伊德参观了维科里的圣皮埃特罗教堂,第一次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相遇,但时间过了11年,即1912年9月,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每天都要去看这座塑像,“独自一人整整三周”站在塑像前,一次又一次地画着素描.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只是一心扑在塑像身上,并着手各种研究材料的收集、准备工作.1914年,弗洛伊德完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一文,在《形象》(Imago)杂志上发表时,却拒绝署上自己的名字,“他是多么缺乏自信心,竟将这篇文章看成是科学论文!”[4]到了1924年,他才承认该文是属于自己的.

弗洛伊德认为,《米开朗基罗的摩西》这尊雕像有三层含义,其一“是艺术家心目中的新摩西.”其二“米开朗基罗预见到他们两人(另一位是朱利叶斯教皇)命中注定的失败.”其三“是对死去教皇的责备,也是自己内心的反省.艺术家也由此自我批评升华了自己的人格.”[5]这三个结论都是有关“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阐释史里所没有的,是弗洛伊德的新贡献.

弗洛伊德这篇论文的意义:“1954年,研究米开朗基罗的杰出学者查尔斯戴托尔尼(CharlesdeTolney)还认为弗洛伊德的这篇论文和威廉奥基斯劳埃德的文章从风格上讲,是两篇最杰出的解释摩西塑像的论文.”[6]这是从艺术或者从米开朗基罗研究历史角度出发得出的评价.其实,《米开朗基罗的摩西》也具备普泛的治学价值:比如,艺术欣赏者包括艺术批评者与艺术品的关系,“现场”的重要性.如何开展艺术批评,文本细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是其文艺批评里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成功运用等等.

3.弗洛伊德的意志力

弗洛伊德65岁时患口腔癌,做过33次手术,为不影响大脑,他始终拒服止疼药.这样的意志力常人恐怕难以企及.弗洛伊德患口腔癌后活了18年,期间,他完善了精神分析学理论,著有《自我与原我》,写《自传》(69岁),出版《弗洛伊德全集》,发表《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文明及其不满》《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和《论幽默》等,并获得歌德文学奖(74岁).81岁时,还发表了《自传的1935年追补》

4.弗洛伊德理论关 键 词为何选择libido即“性的”而不用“爱欲的”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1900年出版后,不仅备受冷落,甚至遭到大量批评.出版后的8年间只售出600册,弗洛伊德从中只获得相当于209美元的稿费;另外,在1900年,弗洛伊德以“关于梦”为题在大学演讲,只有三位听众.这是看得见的史料,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学界对弗洛伊德理论成果的抹杀!虽然其主因是“泛性论”.当时主流学术界对他的见解深感震惊,遂视之为奇谈怪论而加以指责.

晚年的弗洛伊德曾经谈到他为什么要用libido即“性的”而不用“爱欲的”原因,1921年(弗洛伊德75岁时)在《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里他说:“任何一个把性看作是人性的禁忌和耻辱的人,完全可以使用更斯文的雅语:‘爱的本能’和‘爱欲的’.我自己本也可以从一开始起就这么做,这就可避免许许多多的非议和责难.但我不想这么做,因为我不愿意向懦弱无能屈服.人们永远也说不清楚这样的让步会把你引向哪里,先是在用词上让步,然后一点一点地在实质内容上也俯首就范了.等谁懂得如何等待,谁就不必让步.”[7]可见弗洛伊德用“性本能”这个术语并非一般理解的只是他理论“泛性论”色彩造成的必然结果,实际上还有创新理论策略、自信和勇气的因素,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后面的策略、自信和勇气显得更为重要.

二、“西马”与弗洛伊德

“西马”的代表人物有多少?专著或者相关论文、教材因重点不同,所选对象数量也不尽相同,以朱立元、李钧《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为例.朱立元选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出版所选西马学者有十人之多,其中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诺理论直接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影响,而阿尔都塞、威廉斯和伊格尔顿则是较为间接的影响.

“西马”受弗洛伊德理论影响的人数达60%,在所有20世纪文论中,与弗洛伊德理论有直接关系的还有结构主义的拉康,著有《言语活动在精神分析学中的地位和范围》;存在主义的萨特,其观点“每个人的自我互相为敌”;新小说派的代表萨洛特谈到的“我”的眼光,也带有弗洛伊德色彩:因为萨洛特“我”的眼光是着迷、发狂、梦幻性的;还有后殖义与女权主义的克里斯蒂娃、西克苏,解构主义的福柯等

我甚至想,现象学理论提出的“意向性客体”以及对其做出的层次分析,是否也存在弗洛伊德的影响?层次分析以及三层次的划分,是不是弗洛伊德首创的?弗洛伊德将精神层次划分为:意识(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潜意识(unconscious),认为人格结构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等.对层次的三分法的意义与中国“一分为三”[8]的智慧等,都有待深入思考.

三、“西马”与“中马”比较

1.葛兰西与比较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真正算得上是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只有一个半人,“这一个”就是.但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1993年版)却没有为文学批评理论开辟专章,他在讲课时说,文艺理论大家比较清楚,就不讲了.温儒敏当时讲了王国维、周作人、成仿吾、梁实秋、茅盾、李健吾、冯雪峰、周扬、胡风、朱光潜的文学批评理论,辟专章阐释他们的文学批评理论,并专节评介了沈从文、梁宗岱、李长之、唐的文学批评理论.温儒敏还说,梳理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实,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时期,凡政治上激进的人,所引进的都是当时西方比较保守的文学批评理论,反之,政治上的保守派,所引进的却多是当时西方比较激进的或者说是比较新潮的文学批评理论.这其中原因我们大概可以猜出一、二来.比如,留学所到国家不同,个人理论兴趣和情感的不同或者个人知识结构不同等等.有意思的是,葛兰西与互不相识,理论上不存在比较诗学“影响研究”的前提,因此对他们文学理论批评的比较,就只是平行研究,但仅此也意味深长.

葛兰西是意大利人,生于1891年,生于1893年,葛兰西与是同时代人.1921年,他们俩同时创建各自国家的,投身并领导祖国的革命运动.两人都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践!葛兰西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精神和物质,人和自然都统一在内的“实践哲学”,葛兰西强调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特别是与政治生活的联系,提出文艺作为反映一个特定社会之精神生活的上层建筑,代表了一个民族对生活和对人的观念.《狱中札记》提出了“民族―人民的文学”等学术关 键 词等1924年葛兰西任意大利总书记,1926年被捕,被判20年徒刑,1937年因健康恶化而暂时获释就医,数天后与世长辞,时年仅46岁.

写有著名的《实践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重点之一就是论述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社会的关系,其中的关 键 词也有“人民大众”、“民族的”等.在此不用赘言.对葛兰西与我们是应该做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不仅是对两人相同处的平行比较,也要对其不同处作细致研究,在研究比较中也许可以得出新结论.

2.“西马”理论关 键 词“大众化(性)”、现实主义等,与“中马”的“大众化(性)”、“现实主义”异同比较等.

四、“西马”能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传统理论或现写作技巧论(文化)结合

“西马”之所以为“西马”,重要的一点是能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传统理论或现写作技巧论(文化)结合,因此在20世纪的文学批评理论和20世纪的美学史上,西马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是极为重要的地位.例如卢卡奇与韦伯社会学和狄尔泰哲学,法兰克福学派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结合.融合后提出的新学语或者关 键 词,使之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一般性,也具备文学批评理论原始创新性.

仍然以朱立元版提及的10位“西马”代表为例.这10位代表人物都创造了严格意义上的新学语,如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卢卡奇的“反映论”,布莱希特的“人民”“大众”“现实主义”“间离”,霍克海默的“批评理论”,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爱欲”,本雅明的“光晕”,阿尔都塞的“在场”与“不在场”,阿多诺的“差异性”和“微逻辑”,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伊格尔顿的“深层意识形态”等提出、阐释和完善这些新学语,使各自的文学批评都具备了理论的原始创新性.西马的发展将经典马克思主义与我们传统批评理论结合,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提出新术语,并使之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一般性也即是文学批评理论原始创新性.

所谓原创性是指作者首创、非抄袭模仿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独特个性的物质或精神成果.是可经过、可停留、可发展的新的存在,是新的经典原型,具有集体共识的社会价值.[9]“原始性创新,就是向科学共同体贡献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甚至连名称都没有的东西.”.因而它“具有第一原则.必须是首次提出,没有现成研究思路和成果可以借鉴.”[10]

对于偏重于基础研究的领域来讲,原创性是通过“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引入,构建一种全新的运行规则,进而产生对传统科学实践的挑战,形成新常规科学.具体表现为基础研究领域中研究范式的重建和应用,甚至包括最基本的理论概念与发展”[11].

香港中文大学李达三(JohnJ.Deeney)教授说过,“如果亚洲内部自己能够产生一些批评术语和概念,而不完全借用西方创造的各种术语和概念,那么东方的文学传统将对世界比较文学界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应当经常地更多地应用中国的批评术语,如:赋、比、兴、诗话、气、情景等,而且还要用大量的例子和注释对这些术语进行详尽的说明,直至全世界的比较文学家都很熟悉为止”.因为,“对某个重要术语的真正理解,有助于你更加接近、了解具有与众不同的中国的‘文心’”[12].

原创性难度极大,我们不一得好,但应该知道,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目标,那些仅靠贩运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新概念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我们应该警觉的.我不是否定评介西方文学批评新理论、新概念的重要性,我的意思是不能止于评介,要有自己的言说方式和关 键 词.因此,“融合”与“涵泳”就成为我们文学批评理论创新之前的必修之课.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1]参见弗洛伊德《开场白――心理分析的困难之一》,见《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孙恺祥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2]《图腾与禁忌附录弗洛伊德年谱》杨庸一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根据台湾志文出版社翻印1986年版,第199页.

[3]《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火炬版前言(美国,本杰明纳尔逊)》孙恺祥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版,第12页.

[4][5][6]《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火炬版前言(美国,本杰明纳尔逊)》孙恺祥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版,第11-12,35页.

[7]《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98页.

[8]庞朴:从一分为三谈中国人的智慧,上海,解放日报2005-05-22.

[9]参见百度百科“原始创新性”.

[10]陈雅兰,李必强,韩龙士:原始性创新的界定与识别发展研究,2004/07.

[11]苏屹,李柏洲:原始创新研究文献综述科学管理研究,2012/02.

[12]饶子:《比较诗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