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79 浏览:20952

【摘 要】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也相应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模式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 键 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模式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当前,国内外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但是,目前这项工作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情况很不平衡,有些高校对其意义认识不足,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重视高度.就目前这种现状来看,致力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广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仍然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纵观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并深受其扰的现状;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冲突和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大学生中开展以下具体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分.在当前高校,通过对自我意识的心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我是谁?”,这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入手,通过自我反省、他人评价、测验检验等方式重新认识自己.积极的自我意识以自主和自尊为核心,应指导学生自尊尊人,自信信人,并在个人与现实的关系及个人实践活动中,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情绪管理是将情绪提升到管理科学和教育理念的层次上进行研究和探讨,也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情绪智力的挖掘和培植,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及思想急剧变化、发展的时期,对社会刺激的反应敏感,容易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果缺乏恰当的适应力和管理能力,极易产生以下情绪问题:1、自卑;2、焦虑;3、抑郁;4、易怒;5、人际交往中的紧张与退缩.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来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与改造,比如:1、向自己提问;2、利用音乐进行陶冶;3、积极进行情感梳理;4、保持适当的幽默;5、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是,方可有益于当代大学生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创新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塑造健全人格.

(三)人格教育与心理健康.人格也称为个性,对学生而言,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赖于人格教育的教化作用.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受教育者的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对其施加影响,使其心理结构中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起来,促使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大学生人格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以智育或德育代替人格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走出人格教育的误区,其途径为: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3、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4、促进人格素质的整合发展;5、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教育的合力.因此,积极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的人格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完善的健全人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社会属性.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大学生也不例外.人际交往对于人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有利于心理健康.正如培根所说,当你遭遇挫折而积愤于心、抑郁于情之时,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使你的愤懑和抑郁得以疏导和消散.另外,人际交往也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展正确的人际关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接纳他人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五)大学学习与心理健康.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观察等智力因素与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指导,使其能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掌握相关的学习技能,端正学习态度,从单纯的“学习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变,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开设学习潜能、创造潜能培养的专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造力.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鉴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要达到“重视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采用教育为主,医学为辅的教育模式.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可采取以下几种具体的实施模式:


(一)开设心理专门课程,开展心理专题讲座.在高校德育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同时开设《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咨询》、等选修课,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方面,在高校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使大学生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防范于未然.

(二)举办心理社团活动,举行心理知识宣传.通过创办心理健康报,播放心理教育电影,进行现场心理测验,开设心理素质强化班,成立心理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消除学生对心理学的神秘感与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为更好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可以利用每年的525(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全面发展.

(三)建立心理普查机制,建设心理测验档案.在高校里面建立一个健全的心理普查机制,每年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筛选出可能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追踪、访谈与反馈,分类存档,便于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另外,对于前来咨询、求助的学生,将其详细情况,治疗措施等均记录在案、存档,为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原始材料与依据.

(四)实施心理健康咨询,实行心理辅助治疗.现在一般大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与治疗中心”,为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帮助,真正做到“心病还是心治”.由于大学的心理健康以预防为主,心理咨询与治疗也多限于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对于严重的心理疾病,多采用与校外专业心理治疗机构相联合的方式.

(五)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设置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管理与指导下进一步细化、延伸,在各院系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和设置朋辈心理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并由心理辅导中心的专任教师定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与心理信息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业务培训,使其迅速加强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业务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1、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基本介绍;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识别;3、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4、常见心理问题处理的实际操练.通过培训与指导,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以心理工作队伍呈梯队形式去营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增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有效提升开展实际工作的技能与技巧.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徐建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小融.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