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后数学科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16 浏览:20177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有不断探索新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新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才能使每个同学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

【关 键 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正确评价

随着岁月流逝,耕耘教坛几十年,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掌握了一些教学艺术.但是,面对新课程改革,必然会遇到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正所谓“老革命遇到新问题”.那么,作为教师,应该以怎样的势态来应对新课程改革,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呢?

我们对新课程改革进行较久的实践与探索,摸到了一些门路.我认为,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当务之急.懂得新课改到底“新”在何处、“改”的是什么,新旧课程的过度衔接点在何处,传统教法与新的教学方式如何整合等等,这些精神实质需要我们认真去琢磨和领会,继而内化到灵魂深处,并逐步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1.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信息传递非常快捷,信息内容非常丰富,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

2.努力营造新课导入气氛

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堂上的新课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而又亢奋的氛围中,自然而又亲切地进入新课,对提高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2.1联系旧知,揭示新课.在讲授新知识从“温故”出发,复习本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以旧引新,以旧促新.既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激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使学生主动学习.我在讲授矩形时先出示形状可变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然后调整相邻两边所夹的角度,使其成为直角,从而引出矩形概念,继而转入对矩形的研究.这样,学生既能深刻理解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又能牢牢掌握矩形的特性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共性.

2.2设疑布嶂,引起悬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新奇事物,以问题引路,故布疑阵,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强烈愿望,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基于这一认识,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质疑提问,甚至引起争论.这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由使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养成质疑敢问的习惯.

2.3新颖有趣,富于思考.教师一上课,不易开门见山、板书课题,而要以充沛且丰富的思想感情、新颖有趣且富于思考的问题、精湛且富于魅力的谈话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产生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驱力.

3.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1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数学中的许多教学材料富有情感,充满智慧.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它们,教学将变得趣味横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科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述“轴对称图形”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物体,然后进一步让他们发现和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学生分别举出圆、蝴蝶、雨伞、教学楼等物体,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我和学生共同欣赏这些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剪出或制作出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作品,由此产生体验操作的兴趣.学生在欣赏、体验、操作中感悟到数学的美妙,获得成就感,学习兴趣高涨.这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说:“如果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有趣的轴对称图形”.这样就把学生引导进入课堂教学上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丰富了知识,增加了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3.2引反思,建立新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并促进知识的迁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等于AEAD.在解完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用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外接圆的直径是客观存在的.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出现,就应该有上述结论.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任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通过对“三角形两边的积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第三边上的高的积”的反思,学生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块,所以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口述完“已知三角形两边分别是3、6,第三边上的高为2,求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时,学生就能脱口说出正确答案是“9”,达到了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促进知识的迁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3.3展互动,提高实践.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加好的贯彻这一原则.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题型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的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又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1)组织一次对称面具制作比赛.用卡片,纸板,甚至三合板来制作.要学生制作对称图案的面具,并进行比赛,参加的学生一定会在笑声中感到创造的乐趣;(2)收集有对称图案的昆虫、动物的照片,进行展览;(3)教师开始借助一副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头娃娃的头像,通过“眼睛的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成对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通过动手操作是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是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4.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的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数学中的“线段条数”.图上有多少条线段呢?先数单个的AB、BC、CD、DE共四条,再数中间有一个点的AC、等,然后相加,生活中的数客人数目、一栋楼房的门窗数目;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主要指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的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栏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5.正确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唯分数论,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成功标准.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应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改进.在适当场合,教师要大智若愚,不能讲得太透彻,点到为止.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努力探索和发现结论,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由“学会”变成“会学”,从而获得自信.

信心比天才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设问.如学习概率中“组合”时,我让爱好体育的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某校要举行排球单循环比赛,有8个队参加,共需要举行多少场比赛?这几个学生很高兴,想到老师没忘记他们,一下子提起了兴趣.在他们正确回答后,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滋味.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共同感慨.如何体现新理念,需要教师自我否定,“摒弃”习惯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处在实验研究的初始阶段,没有标准可依,没有模式可仿,又谈何容易?感性的走近学生,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谜;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是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