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法制意识与法制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20 浏览:155885

摘 要: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从中学生的物质需求、情感需求以及精神等需求等方面来关注和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对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学生自身而言,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关 键 词:中学生;需求;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当今中学生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变革之中,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面对市场经济下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学生的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法制教育就不可能“独善其身”,而是与自身成长的物质需求、情感需求、生理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等方面密切关联,而这些需求由于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通过了解中学生需求发展的规律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来加强中学生法制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值得重视的.

一、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及需求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中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3―18周岁期间.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从未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性的急骤变化时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为关键的过渡阶段,也是一个人的身体成长、知识增长、道德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发生心理畸形和走上犯罪道路的时期.

处在花季年龄中的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这一点远胜于其他年龄群体.他们对身边的任何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极力通过阅读、上网、交友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这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他们拥有强大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认可和肯定.“被认可”在他们的思维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他们希望父母、老师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而不是一味儿地责怪与批评.

另一方面中学生发育早熟,可他们又缺乏对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的了解,又不能从父母、老师哪那儿得到正确的教育,于是他们往往会自己设法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往往会饥不择食,以讹传讹,而、邪门歪道就会趁虚而入,引诱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中学生法制意识、法制教育现状

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某中学的学生,2008年的某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进网吧玩游戏.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诈钱.一天,他在学校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机关报案,并配合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诈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以上的案例表明,中学生的法制意识淡薄,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无意识构成犯罪.

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教育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同志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曾作过科学的论断:“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三、结合中学生需求开展法制教育

长期以来,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法制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状况,关系国家的前途.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法学家管子曾指出:“育幼无方,则民意绝,乱比滋生,而上位危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就必须摸清当今中学生的对物质、情感、生理以及精神的需求,将中学生需求与法制意识相结合.

教育环境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成长的基地,更是各种意识形成的“温室”,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等.我们要将这“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和法制观念的形成.

(一)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基础.

家庭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指家长的教育及其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其子女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无数研究表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导致中学生人格缺陷和行为偏差,而忽视中学生在家庭中的精神需求,是导致中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在一个亲密和谐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应该是相互理解的有机统一体.有关调查表明,家庭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和睦型、专制矛盾型、放任自流型、兼备型,产生品学兼优学生的一般是在民族和睦型家庭里,和谐的家庭,互助互爱,相互尊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隔阂就越小,就能了解这个时期他们的特征与要求.反之,生活在专制矛盾型和放任自流型的家庭,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中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并逐渐成熟的重要教育环境.

学校是中学生进行素质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塑造中学生人格的重要地方,对中学生法制观念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时期正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阶段,对知识和生理上的认识有着积极的好奇心理,是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会面临很多问题,有很多疑惑需要别人解答,学校对其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调查问卷等工作,帮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状况,预防和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行为,鼓励中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的心态发展,从而最终巩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三)社会法制教育对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个社会人,中学生的成长自然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最容易激动,最容易受到诱惑,也最容易违法,特别是一些所带给中学生很大的诱惑.因此,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与社会紧密相联,法制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中学生的心智还处于不完全成熟的阶段,当前的中学生经常会有“现实不公、上学没用、怀才不遇”等各种形式的“失落感”,这势必会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再加上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中学生会骗钱上网、逃课、甚至通过违法的途径获取钱财,这些都成为诱发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原因.由此可见,社会原因也是造成目前中学生法制教育缺失的重要方面.

李岚清在一次讲话中曾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所以要想使法制教育取得良好的实效,就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总之,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的中学生,对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实现的程度,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他们能够去了解并接受正确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了解中学生的内心诉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有利于他们发展、成长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