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43 浏览:106706

当今社会正处剧烈变革时期,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再加上中学生正处青春期,自身变化也非常剧烈,所有这些都使他们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时代的挑战,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重视不够,认识不深以及理论基础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从而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导致其进入种种误区.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否认学生中存在的大量思想观念、人生价值观乃至政治观念上的问题;另一种倾向是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视为思想品德问题,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认为德育能替代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化的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又有区别,其理论基础、任务、内容和方法、工作原则都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完善人格,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面向所有人进行的心理教育活动.它是心理卫生和健康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源于心理学理论,而我们国家的德育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是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其任务主要是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域和范畴,其任务主要是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人树立牢固的价值观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养成、学习心理指导、健康的情感教育、人际关系的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性心理教育、耐受挫折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教育等.而德育的内容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对咨询者采取自愿的原则,并为咨询者保密,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强调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要求在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不会强迫学生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德育工作有鲜明的阶级性、有固定的价值观,通常以报告、评比、竞赛、参观、访问等公开的集体形式为主,强调“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排斥.


二、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生活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包括心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性教育,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培养,挫折教育,学生良好性格及情绪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不断适应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自我发展.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心理健康教育还包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心理潜能等.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克服学习障碍等内容.它是教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协助学生认识学习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学习的效率,开发潜能的过程.

三、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

学校开设心理课非常必要.每周固定的课时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上有了保证,并有了稳定的传播知识的阵地.能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心理教师的引领作用.但从目前各学校开课的情况来看,仅仅开设心理课难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它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才能获得,而课程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实践机会是极有限的.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主题内容外,还包括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班团活动、行为训练、野外拓展等,而这些内容更是无法由心理课来实现的.再次,心理课侧重解决一般性、整体性及共性的心理问题,而无法深入地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课程应与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心理学教师的指导和咨询是不够的,还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依靠心理教师,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产生实效.因此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学修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艺术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只有把心理学原理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心理问题.具体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具有多层次性,主要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发展;二是塑造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三是指导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矫正个体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所以单纯地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心理问题的看法是片面的.

由于自主解决心理问题对于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发展更有意义.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要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是仅当个体不能有效解决心理问题时,才需要由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心理问题仅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心理问题,还要通过教育提高人的自我认识,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从本质上说,指导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其心理成长和心理发展.

五、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事

有些人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心理教师的事,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就是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活动.这种认识并不全面.“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教师的事,是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事,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其有效实施依赖于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主要应该实现三个结合: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使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得到发展;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和谐健康协调发展;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积极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指望依靠个别专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或者开设数目有限的心理教育课就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更需要严谨的态度,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目前正在深化素质教育和实施课程改革,这也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利契机.只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走出认识的误区,才能更好地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