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茂养生治病学术思想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961 浏览:71978

【摘 要】阐述云南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兰茂养生治病的学术思想.从“五脏调养重在脾肾,治未病”以养生来指导肿瘤的预防;以“四诊合参,三因制宜”来指导肿瘤的诊治及立法.

【关 键 词 】兰茂;肿瘤防治;养生治病;学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77―01

云南兰茂,字廷秀,号止庵,晚年号玄壶子,和光道人.生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卒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祖籍河南洛阳,云南嵩明杨林千户所人氏.是云南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声韵学家、文学家.在儒、道、佛、艺术兼修,被誉为滇中奇贤.他编撰的《滇南本草》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要早140多年.在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使民族医药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感召下,以云南兰茂先贤的养生、治病学术思想,结合临床肿瘤防治的工作经验略有以下感悟:

1.在养生方面“调养脾肾,治未病”的学术思想

“调养脾肾,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构成兰茂先生养生思想的脏腑理论,其养生思想涵盖了儒、佛、道家等诸子百家哲学文化,注重“守静、清心、节欲”而达到“中和”的养生理念.正如《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保养生命,可增强生命的活力,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当前肿瘤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增加,在癌症防治领域,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做好中西结合的综合防治工作,特别是弘扬和应用中医学“治未病”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使之在治疗上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理想目标,应用于中医肿瘤学领域,与现代肿瘤病学的预防有异曲同工之妙.“治未病”早在《》中就有记载,是古代医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有治疗、医治;治理;调理、调养;条达、条顺;安定之义.“未病”包含有无病;病欲发而有先兆;病起之初.肿瘤发病有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失调、慢性疾病等内因;亦包括有毒致癌物侵袭等外因.对于肿瘤而言,未病先防就是指在肿瘤未发生之前,针对可能会引发肿瘤的诸多因素,以及癌前病变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阻断、延缓疾病的发生.如预防肝癌的“改水源、防霉变食物、防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级预防方针.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逆转病变,截断病势,是治未病学术思想在肿瘤防治上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学的“治未病”更加彰显了其突出的临床意义,如“精神内守”、“和于术数”、“谨知五味”、“节欲保精”等治病、防病和养生之道.中医及现代医学均认为情志及心理因素可以致病,兰茂先生注重“守静、清心、节欲”而达到“中和”的养生理念就是对情志及心理因素致病的对策体现.中日友好医院李佩文教授把古典音乐疗法应用于肿瘤临床,根据音乐的特点,首先采用“辨证施乐”的方法,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给以心理疏导,调节肿瘤患者情绪,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达到治疗和康复的作用,同时可能减少药物治疗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2.五脏调养重在脾肾

兰茂先生很重视脾肾在人体中的重要性.体现在预防治疗学上提出:“调养脾胃乃医家王道”做到.在发病学上提出:“肾中水火既济自无病,水火不济则百病生焉”.在《医门览要浮沉迟数论》中提出:“浮脉诸病,皆责之肾,盖水为万物之母等然又责之于脾胃,盖脾胃强盛则饮食消化而津液自生生不怠矣,古人之调养脾胃乃医家王道.”因此,兰公认为病有百种,而治疗无非调理肾中阴阳及脾胃.从《医门揽要》的论述及对疾病诊治规律看,兰公对李东垣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非常推崇,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并且以此为医者之首要任务.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以脾胃为五脏根本的观点,引发后人“善治脾胃者,即可以安五脏”的论断.后世对脾胃的认识概括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的盛衰影响生命的质量与人的寿命.脾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四肢肌肉,脾气旺盛,运化水谷,濡养全身,精归于肾,又可补充肾精.脾胃功能强健,气血生化有源,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皆得其养.脾与肾,先后天互根,精气血互生,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又相互传变,脾肾同病,或脾病及肾、肾病传脾.《滇南本草》重视脾肾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其所收集的补益性质药物中,多数都以补脾补肾而论.书中列举了有补肾养血功能的灵芝草、黄精、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牛尾参等中药入肾为君,涩精、坚肾气补肾填精,人参、黄参、血参等为补益气血,增强免疫能力,延缓衰老的药物.党参、白术、山药、莲子、赤小枣、花红果、拐枣、柿花等为健脾胃、利湿、化痰之药.兰茂先生认为“药食同源”,其附方配伍多用禽肉,发挥食物的补益作用,如胯鱼,添精补髓,金线鱼,暖肾添精,花鱼,主治补肾添精,鳝鱼治五劳七伤,添精益髓,壮筋骨.

古人已经明确肿瘤的发生与所处地理环境、七情过度、人体的正气盛衰、脏腑功能强弱密切相关.张景岳指出:“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即指出脾肾虚损对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是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抗御肿瘤的发生.因此,除了加强锻炼,注意饮食、起居等以外,在用药物保健方面,应以补益脾肾为主.在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根据正气与邪气的偏倚,中医药治疗原则都是祛邪与扶正并重,只不过是有所侧重.在肿瘤放化疗治疗后,为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及时补养脾肾二脏,对放化疗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此外在坚持辨证施治的前提下,应用食疗药膳等病人欢迎的寓医药于食饵的方法,以扶助正气,激发胃气,促进食欲,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改善全身状况,也是“治未病”和预防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总之,补肾、顾护脾胃应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