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志愿怎么填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88 浏览:7367

每年七月的高考总是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要考上理想的院校和专业,除了考试前的准备、考试中的发挥以外,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高考志愿的填报了.然而,要填好志愿并不容易,尤其是面对不断增多的热门专业,以及社会飞速发展使就业市场难于把握等情况.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心理系专门研究高考志愿填报的专家撰写文章,供考生及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参考.

――编者

读者来信摘录

女儿今年七月将参加高考.她平时的学习成绩不错,再加上现在高校招生人数增加很多,我们对她能不能考上倒并不是很担心.我们关心的是她能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才对她将来的发展有利.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可以帮生选择志愿的心理测试,我们打算让女儿也去试试.但据我们所知,目前这种测试很多,我们究竟该让她选择哪个测验好呢?

一对“望女成龙”的父母

高考志愿测试,你选择哪一家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王登峰

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研究生迟英梅

高考是进入高等学府的必经之路,如何正确填报高考志愿是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在全国有一千多所高校可供考生们选择,可供选择的专业更是数不胜数.面对如此多的选择,选一个适合考生的学校和专业犹如大海捞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考生不了解学校、专业和自身情况,做这种选择就更难了.那么,如何全面了解自己的情况,并正确选择适合考生的院校和专业呢?


伴随着这些问题,怎么写作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心理测验应运而生了.考生通过测试,可以正确地了解自己,做出恰当的决策,也可以说是对未来进行一种预测.如果你做了合适的心理测验,一般会感到自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问题是,正如一些家长所抱怨的:现在的心理测试五花八门,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选择合适的测试题

一个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构架,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反复多次测验证明是有效的,才可以投放到市场中推广使用.中学生及家长、老师们可能会问:“我们怎么知道上述情况呢?”那么,请记住要了解这些情况:这套测试题是哪里开发的?研制者是不是比较权威的机构?是否通过专业委员会的鉴定?是否有权威人士推荐?现在有多少人在使用?别人对之套测试题的评价如何?

如果你身边有些人做过某种测试,不妨问问他们的感受和意见.比如,可以问测试中是不是有些生僻的词句等.有些从国外引进的测试题,是直接翻译过来的(没有经过修订),语言常常非常拗口,或者中文根本没有这个词(生造词).这样的测试题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适合中国人.

另外,还要选择最新版本的测量工具.社会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心理测量工具应不断修订.在选择测量工具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哪一年推出的、哪一年做的论证(证明它是有效的).如果现在还用20世纪80年代的测试题和常模,测验的结果显然不理想.

做一次成功的心理测验

做心理测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阅读指导语这一部分通常放在问卷或测试题的开头.作用是在开始心理测验之前,告诉人们这个测验的目的是什么,受测者具体怎样来做下面的测验.比如,受测者需要花多长时间完成测验,需要在测试题上做怎样的标记(是划圈、打勾,还是写字),等等.对指导语的理解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测验结果.就像考试时审题一样,一旦审错题,后面的测验完全是无效的,一点价值都没有了.指导语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有时候,根据受测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施测者(通常为这方面的专家)往往会对受测者就指导语作一番解释、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受测者就不用阅读指导语了.接下来就开始正式的测验了.

完成测试题一份完整的测试题通常有很多道题目.一般地说,题目数量越多,测验中包括的信息就越多,测试也就越有效;反之,题目数量赵少,有效性就会越差.但是题数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人们往往容易烦躁,测试的效果反而不好,有效性会降低.平均来讲,一种测验的题数最好不要超过200道.但是不同的测验有各自不同的目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有的会少一些,有的会多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测验是否科学不在于题数的多少,而在于它的内部结构是否科学.

听取评分结果及解释受测者做完测验后,把测验题交给施测者,由施测者根据评分标准对测验的结果进行计算、评判、做出解释,并且传达给受测者.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完成计分后解释那些分数是什么意思,解释一定要由专家来做.现在,越来越多的测验已被编成软件,评分等都由计算机进行,大大提高了测验的效率.至此,整个测验过程就完成了.

中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测评系统

这是由北京市人才素质测评考试中心委托北京心理大学心理系开发的一套旨在帮助中学生高考合理填报志愿,以选择合适个人能力、兴趣、性格等特点的学科专业测评系统.课题的负责人为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生导师王登峰教授.课题组自1999年起开始研究,共有七所大学42年专业的126位专家教授参与了本课题,有1300余名学生接受了测试.2001年4月1日通过专家鉴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中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测评系统》目前已经被编制成软件,使用、分析起来更快、更好.现在已经在北京各个中学以及外省的一些中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