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29 浏览:19869

【摘 要】本文通过剖析目前医药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院实行工学结合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实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对策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 键 词】医药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061-2

在未来五年中,我国每年需要营销管理专业人才近144万人,其中由于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于医药营销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占有相当的比重[1].医药营销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流的医药营销人才.许多企业由于找不到优秀的营销人才而抱怨学校培养的优秀营销人才太少,同时,高职学院医药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又因缺乏实践经验而无法在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反映了目前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与产业大体系不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技能型人才的现实不相适应、学校的定位不准确等问题[2].为此,作为医药营销人才培养主要承担者的高职院校,应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医药营销专业人才.

1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现状分析

目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各高职院校正在深入开展,但各校在进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鄂州职业大学医药营销职业是较早开办医药营销专业的院校之一,也是较早开展订单培养的院校,工学结合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下对其医药营销专业实行工学结合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

1.1优势分析

1.1.1师资和科研优势

通过引进和培养,本专业具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7人,比例为50%.本专业青年教师共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教师5人.现有教师9人,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近五年来,本专业承担省级、校级科、教研改革项目立项共5项,获得校级各种成果奖4项,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及参编高职教材8部.

1.1.2专业建设优势

医药营销专业于2004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置,并于同年9月开始招生,是湖北省较早开办该专业的高校之一.

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为200人.经过近7年的探索和实践,实施了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进行工学结合的探索中,与吉林修正医药公司、湖北九州通医药公司、广州达正堂等多20余家医药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培养、员工培训以及合作办企业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解决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1.1.3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1”模式:是指前两年主要以在学校学习为主,在仿真环境中,通过校企结合、工学交替,让学生掌握医药营销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理论和技能,并早期让学生到医药公司、医药连锁店、大药房等见习,接触真实环境,后一年主要以在企业顶岗实习为主,在真实的环境中,在营销实践中,在学中做,做中学,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得到职业熏陶和能力训练,使之顺利向营销岗位对接.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保持在10个月以上,由企业全程参与过程管理与成绩评定.同时,大力推行“双证制”和“零距离”上岗制度.通过考核,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情况良好,合格率达100%.其中获取医药商品导购员证书一次合格率为100%以上,最后持证率达lO0%.三年来,已为省内外企医药营销企业输送了360名毕业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

1.1.4资源优势

学校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市场营销、护理等公共实验实训室及专业实验室.与湖北九州通、武汉爱尔康、武汉金药堂、武汉心连心、吉林修正、广州达正堂等2O余家知名医药营销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完成.

1.1.5“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态势良好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2+1”模式的补充,是根据用人单位对企业人才的需求作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按合同到用人单位工作.

“实训、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指与合作单位签订协议,学生在完成二年的学习后,第三年进入合作单位,由合作单位负责安排顶岗实习和管理,学生毕业后,由合作单位负责推荐就业.并积极寻求与其他知名企业的合作,“订单式”培养工作初显良好态势.

1.2存在的不足

1.2.1校企合作企业的主动性还不够

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目前由于诸多因素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一般企业愿意接受毕业生去工作,而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求愿意合作的单位.工学结合仅仅停留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参观和少量学生实习的浅层次的合作,与学校的期望及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联合培养人才尚有一定的差距.

1.2.2实习实训条件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不相适应

由于学院资金、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在实训与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上相对不足,现有实训条件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尚不相适应,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训、实习平台有待完善.教师的动手能力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1.2.3课程体系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尚有差距

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学校课程改革不够深入,现有的课程体系与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参与程度有待加强.

1.2.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师资保障体系不完善

近几年,虽然学校选派了大量青年教师的企业实践学习,但是多数专任教师还是缺少企业实际锻炼的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而从企业聘任的教师还缺少相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功底,从而导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对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须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

1.2.5体素质还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不够高.现在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怕吃苦,急功近利.对自己要求较低,而对企业要求往往很高.因此,很多学生不满足于学校、企业安排的工作,不安心工作,给企业、学校造成了较大的麻烦.

1.2.6学生顶岗实习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管理有待加强

由于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往往承担的工作专业性不太强,而且学生比较分散,加之公司人手不够,对实习学生考核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对学生管理经验不足,对学生管理也不到位,所以很多企业学生淘汰率较高,在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中成功率较低.造成了学生实习完就跳槽到其他医药公司,对原实习公司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高职学院实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对策

2.1选择在国内及地区有影响的企业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取得成效,企业的选择是关键.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必须做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此,选择有较大规模、较大发展潜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急需人才的合作企业就显得十分重要.

2.2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做好相应工作

校企双方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措施来保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成立由校企双方组成的实习基地管理委员会,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及顶岗实习计划与考核方案,建设好一支满足工学结合教学的专职和教师队伍,共同承担教学实习任务,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和编写相关教材.

2.3建立与工学结合相匹配的教学管理模式

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既要考虑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又要兼顾企业生产计划的落实.为此,必须把握好企业经营与教育教学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

2.3.1校企明确职责把实习工作的管理落到实处

校企双方要紧密合作,注重对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根据校企双方的职责,企业负责实习上岗前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安排带教老师、工作安排,学校负责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落实实习计划.校企双方注重学生理论学习和岗位实习的有机结合,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习必要的理论.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做到“六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岗位、定师傅、定目标,并在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从而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迅速提升.


2.3.2改革课程教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

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幅度调整.

2.3.2.1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2.3.2.2加大技能训练课时量,专业课与技能训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2.3.2.3将技能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课题训练阶段、复合工作任务训练阶段和强化素质技能训练阶段,每个阶段都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2.3.2.4不断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工作

高职学院的实训既包括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也包括在校内的实习实训.为此,应不断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切实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工作.

3高职学院实行工学结合应重视的问题

3.1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目前,高职学院各专业都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但所设置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方向和具体事项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中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或对人才培养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企业专家没有实质性地参与教学改革.为此,要重视该机构的建设、防止形同虚设.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要防止高职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和企业指导老师缺乏教育能力而最终影响教育质量.学校要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实践能力.同时,采取学校补助、企业奖励等举措调动企业技术人员加强个人学习与进修的积极性,着力提高企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较好地完成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教育与指导,共同提高“工学结合”教育教学质量.

3.3要防止把职业教育变成就业培训

工学结合模式的核心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因此,在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时要注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能力的多元化提高,避免因盲目适应企业的需求,过度地删减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忽视综合素质培养,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把职业教育变成就业培训.

3.4根据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要随着行业发展、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学校应积极地适应行业或企业,结合行业的发展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既要解决行业、企业所需,又能创新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真正使高职学院实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

3.5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师生沟通

鉴于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实习地点较分散,工作相对独立,平时工作较忙,师生见面与联系比较困难的特点,为了加强管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与思想动态,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联系平台.师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加强沟通,相互交流学习,提高管理效率.

4结语

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是当前高职院校实施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怎么写作为宗旨[3].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