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379 浏览:94990

【摘 要】目的调查应届毕业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13名应届毕业医学件进行测查,测查时将评定时间跨度由最近一星期改为最近3个月.结果SCL-90测验结果,总分>160分者49人,占15.65%;20.77%强迫因子分>2,20.45%敌对因子分>2;是否签约与各因子分相关有统计学显著性.有心理问题者人际关系敏感增分最高.结论应届毕业医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部分学生存在强迫、敌对等心理问题.是否找到工作是影响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围绕就业进行,对个别学生要特别注重人际关系方面的训练.

【关 键 词】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InvestigationonRecentMedicalCollegeGraduates'MentalHealthStatusandEducationalStrategies.YangGuiying,HeJianfei.MentalHealthEducationandCounselingCenter,LuzhouMedicalCollege,Luzhou646000,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recentmedicalcollegegraduates'mentalhealthstatusandeducationalstrategies.Methods313medicalstudentswereaskedtofilloutthequestionnairesofSCL-90.ResultsTherewere15.65%studentswithatotalscoreabove160,20.77%studentswithapellingscoreabove2,20.45%studentswithahostilescoreabove2.ConclusionMentalquestionswerefoundfrequentlyinmedicalstudents.Mentalhealtheducationisnecessary.

【Keywords】Recentmedicalcollegegraduates,Mentalhealth,Mentalhealtheducation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由过去统分统配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些转变给一向自诩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1].面对着近乎白热化的就业竞争,面对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对着毕业前的学业、感情、人际之间的种种压力,毕业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2].对于即将踏出校园承担起救死扶伤这一重责大任的应届毕业医学生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否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应对现有的学习生活压力,也将影响到他们自身未来的工作能力,还将影响到他们接触到的病人以及与病人相关联的人对医生、医院、医疗行业的认识,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因此,对医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省沪州医学院的毕业年级本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调查,并进一步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四川省沪州医学院2002级(大五,即毕业年级)本科学生313人.性别:男生168人,女生145人;生源:城镇146人,农村167人;独生子女:是142人,否171人;家庭经济状况(月人均收入):<300元78人,300~700元114人,>700元121人;签约:是131人,否182人;恋人:有155人,无158人.

1.2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是国际上通用的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涉及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此表由90个项目组成,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按1~5分评定,1分表示没有:自觉无该项症状.2分表示轻度: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分表示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有一定影响.4分表示偏重: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有相当程度的影响.5分表示严重:自觉有该项症状,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此表分为9个症状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被试某方面症状的痛苦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实际施测时将评定时间跨度由最近一星期改为最近3个月.

1.3操作步骤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研究由作者于2007年5月以沪州医学院2002级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整群随机抽样,以班为单位发放量表施测.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326份,有效问卷313份,有效率92.06%.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

2结果

从总体水平来看,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SCL-90测验总分均值为133.01±45.13,按总分>160分为阳性,筛查出阳性的有49人,占15.65%;至少有1个因子分≥3者30人,占9.58%.

2.1应届毕业医学生SCL-90测验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1.

2.2应届毕业医学生SCL-90各因子分各分值段人数分布见表2.SCL-90各因子得分小于2分者,则被认为被试没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SCL-90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2分者,则被认为被试偶尔有某种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不影响学习、生活;SCL-90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则被认为被试自觉有某种症状,且已对被试有一定影响,需要引起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关注,本次调查发现30人,其中个别学生有几项因子得分大于3,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2.3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见表3.

2.4筛查阳性者相关因素分析将筛查阳性的49人单独进行分析,除生源(r等于0.292,P<0.05)、独生子女(r=0.393,P<0.01)与躯体化相关有统计学显著性外,其余各项与各因子及总分相关无统计学显著性.

2.5有、无心理问题者的因子分差值将筛查阳性的49人单独进行分析,发现他们与筛查阴性者相比,各因子分明显偏高,增幅最大的前5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强迫和焦虑.躯体化增幅最小,见表4.

3讨论

3.1关于施测时间的确定本次研究将施测时间定在5月(临床实习结束返校后3个多月,毕业离校前近2月),这段时间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各临床学科提高课的课堂学习,毕业考试或论文写作与答辩,工作尚未落实的学生还要继续找工作.评定时间跨度定为3个月,主要是为了避免生活事件引起的暂时负性情绪反应对结果的影响[4],以便真正检测出临床实习后、毕业离校前这段时间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

3.2关于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迄今为止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大都显示:毕业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多在10%~30%[2,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应届毕业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5.65%,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相合.与全国常模相比,应届毕业医学生的强迫、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高于常模,而人际关系、偏执因子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因子分与常模持平.究其原因可能与其所处的人生阶段和教育经历有关.对青年人而言,强迫意向的核心是指完美主义倾向,大学生虽然不再具有“天之骄子”的地位,与同龄人比仍然会有较高的理想和追求,强迫得分偏高是必然;在即将踏出校门面对社会的转折时期,恐怖得分偏高也在情理之中.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医学专业要求他们有更频繁的自省、更浓重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可能间接导致了他们在敌对、精神病性因子上的显著高差异;他们在人际关系、偏执因子上低于全国常模也与社会对医生的角色要求有关.社会要求医生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不能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医生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不能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医学毕业生作为即将踏入医院的准医生,在5年的医学教育中已经内化了社会所要求的行为模式,表明了学校在培养职业角色方面的成功.

在对SCL-90各因子分各分值段人数分布的分析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各因子得分<2,可以认为他们没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因子均分、因子分大于2和大于3的人数列前3位.可以解释为:青春期阶段因上进心强和缺乏自信而求完美,因自我认识的需要而在乎他人评价,因此这3项得分偏高,是符合大学生的发展特点的,表明毕业年级医学生总体上心理是健康的.同时也发现至少有一项因子分大于3者共30人,还有个别学生有几项因子分大于3.提示对应届毕业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发展性教育和咨询为主,同时对个别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要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或治疗.

从影响应届毕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来看,签约与否的影响是普遍的、显著的.性别、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经济状况、有无恋人相关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这些结果表明,就业作为学生毕业期间的重要应激事件,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是肯定的、普遍性的,已经成功就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好于仍未找到工作者.因此,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总体上围绕学生的就业来展开,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对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教给他们更多的应对策略,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以帮助其度过心理应激期.

单独分析筛查阳性的49人,发现他们与筛查阴性者相比,各因子分明显偏高,增幅最大的前5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关系、敌对、抑郁、焦虑和强迫.躯体化增幅最小且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的躯体化因子得分明显偏高,而其余各因素在各因子的得分相关上无显著性.这说明引起学生较重心理问题的不是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经济状况如何、有无恋人、签约与否,而是另有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分值最高的前5个因子分别为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来看,有心理问题者倾向于求完美、少克制,常与人发生冲突,常常产生某些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由此引发抑郁和焦虑.Freud[6]曾指出,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是对压力/丧失或对压力/丧失和威胁的生物学反应.Brenner[7]作过进一步的区分,抑郁是对当时的或过去的压力/丧失的一种反应,焦虑则是对未来可能的压力/丧失的一种反应.如此看来,过去的压力/丧失对有心理问题者的影响较大,而他们相对较少担心未来.造成医学生抑郁症状出现的原因很多,与考试压力、竞选受挫、人际矛盾(特别是与家长、教师、好朋友之间的沟通不良)、自我认识等有关.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低年级抓起,重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及时疏泄他们的不良情绪,特别是注重人际关系方面的训练,会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3.3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次调查研究样本偏小,可考虑进行应届毕业医学生的心理普查,对毕业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获得更全面的了解.国内其它医学院校毕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本次调查对象的比较研究也有待进行.如何及时发现、有效帮助个别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研究重点之一.

4参考文献

[1]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1-333

[2]韩柏,徐勇.山西省4所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50-251

[3]汪向东(执行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4]高旭,毛志雄,周忠革.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在心理健康评定中的误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0):684-686

[5]宋岩松.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616-616

[6]FreudS.Inhibition,symptomsandanxiety.InJ.Strachey(ed.),TheStandardEditionoftheCompletePsychologicalWordsofSigmundFreud.London:HogarthPress,1964(1926),p.23

[7]BrennerC.Onthenatureanddevelopmentofaffects:Aunifiedtheory.PsychoanalyticQuarterly,1974,43:532-556

(收稿时间:200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