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则实施后我国摔跤项目体能训练特征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58 浏览:18364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现场调查和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下摔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思路进行探讨,从实战的角度结合项目制胜规律和现代体能训练理念,对该项目的体能训练特征进行了诠释,以谋求为广大的摔跤教练员和运动员拓宽体能训练思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 键 词:新规则,摔跤,体能,特征

中图分类号:G88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3-00101-04

AStudyontheFeaturesofthePhysicalTrainingofWrestlingaftertheEnforcementoftheNewRules

XUXuanchong1,ZHANGXia1,XUKuiyuan1,DONGDelong2

(1.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2.TheP.EDepartmentofSouthwest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Withthemethodofliteraturereview,fieldsurveyandstatisticsofvideo,thisarticleanalyzestheideasofphysicaltrainingunderthenewrules,reviewstherulesofwinningthegameinpetitionandtheideaofmodernphysicaltrainingtodefinethefeaturesofthephysicaltrainingofthiseventtobroadentheperspectiveofthephysicaltrainingandprovideconsultancieorthecoachesandathletes.

Keywords:newrules,wrestling,physicaltraining,feature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摔跤竞赛规则发生了重大改变.国际摔联出台新规则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摔跤运动的蓬勃发展,引导比赛更加趋于激烈精彩,观赏性更强.新规则对赛制、比赛时间、比赛局数、胜负标准、判罚标准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1]比如,新规则在时间上有所变化,由原先的3min一局改为2min一局,3局2胜制,中间休息30s,将预选赛和决赛安排在同一天举行,同一个级别的比赛必须在一天内全部结束,因此,运动员一天要连续打4~5场比赛,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规则的实施使得项目制胜规律和特点发生了巨变,从而影响到对摔跤项目整体训练理念、思路与方法的革新与改变.鉴于此,在从实战出发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北京奥运备战周期国家摔跤队体能训练的实践,对摔跤项目体能训练特征进行研究,以期对摔跤项目广大教练员拓宽体能训练思路提供参考.

1新规则对摔跤体能训练的影响

比赛规则是指导比赛的法则,也是主导训练工作的重要依据,竞技体育制胜规律的研究必须要遵循这一原则,规则的改变使得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应随着规则的修改而改变.新规则实施使得摔跤项目的竞赛特征有以下显著变化:1)鼓励积极进攻,比赛对抗性力度明显加大,比赛节奏加快,对技术的连贯性要求更高,2)运动员技术动作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角斗姿势由过去的跪撑为主转为站立为主,3)对主要得分技术“抱腿”技术的进攻、防守、反攻能力要求更高,4)跪撑攻防能力仍在比赛中起到重要作用,进入跪撑角斗连续得分是能否取胜的重要保证,5)比赛由原先的3min变为2min,并且同一级别的比赛在一天内结束.[2]

从以上摔跤规则的变化可以看出,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至少发生了如下变化:1)从供能特点看,比赛时的供能可能更加需要糖酵解能力和身体耐受乳酸的能力,而同一级别的比赛在一天内结束的规定,又势必要求运动员具备非常好的有氧能力,以有利于恢复和保持体能最佳状态,2)以往比较注重跪撑技术,而现在则凸显站立技术,因此,运动员不同肢体的力量和力量形式就势必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在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同时,更加强调起动力量和爆发性力量以及对力量耐力的发展,3)由于比赛主张积极进攻,同时又要具有良好的防守和反攻能力,因此,对运动员的不同速度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反应速度.

规则的改变对摔跤体能训练影响甚大,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需对摔跤体能训练的理念重新认识、思考与定位,将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必要的更新和筛选,使体能训练能够紧密的与专项特点相结合,从而科学的、有效地指导训练,为训练怎么写作.

图1备战2006年世锦赛期间体、技能训练比重[3]

投稿日期:2009-08-2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37B03).

作者简介:徐玄冲,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摔跤项目科学化训练.2新规则下的体能训练取向

2.1现代“体能”概念的引入与体能训练的变化在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和摔跤部领导的关心下,为国家队配备了体能教练,并派人出国进行体能培训和聘请国内体能训练专家进校讲课和示范,使得教练组对现代“体能”的概念和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图2).1)更加强调神经肌肉的募集能力和肌肉的协调性,2)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动作日益规范,手段日益丰富,力量的增长比较明显,3)在现代“体能”理念的指导下,在训练过程中引入了“不稳定”和“平衡”能力训练,对专项力量的转化和运动员伤病的恢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72kg级重点队员王旭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肩关节和肘关节受伤,经过手术后一年半的康复训练,伤势恢复较好,于2006年12月获得亚运会冠军,4)在训练过程中强化了协调和柔韧能力的训练,对技术动作的质量以及变化能力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如55kg级苏丽慧专项能力突出,但由于协调柔韧性差,严重地限制了其动作的使用和技术的发挥.经过长期系统的协调和柔韧性练习,使其攻防的连贯以及角斗能力明显提高,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升,5)在训练前后采用了系统的牵拉练习,有效防止了损伤,加快了训练后肌肉的恢复.

图2体能训练的发展方向2.2体能训练的重点定位

遵循摔跤项目的普遍规律和生理特点[4],根据目前我国该项目存在的普遍问题,课题组经过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上肢以肩带收缩力量、腰部以左右旋转力量、膝踝以各个方向的快速移动为主”的针对性体能训练方针,使得体能和专项更进一步的结合.经过系统的训练,队伍在站架、手法、步法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在机体代谢能力训练过程中,确定了“以3200m计时跑作为有氧训练手段,400m、600m计时跑为无氧耐力训练手段”的训练方针,解决了摔跤所需要的基础有氧能力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专项无氧能力.经过系统的训练,有效地解决了以前“专项强度不能持续维持,大面积受伤”的状况,专项对抗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以前专项对抗时血乳酸一般在17毫摩尔/升以下,奥运会决赛前重点队员的专项对抗血乳酸可以接近20毫摩尔/升.


2.3基本力量和专项力量的转化摔跤项目中的力量转化问题,对于所有的同仁来说都有同样的理论认识,认为通过大力量、杠铃力量、基本力量的练习,应用适当的方法可以转化到专项力量上,但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功效不太明显,讨论分析后我们发现,因为很多时候一些训练计划和安排与这一项目本身脱节,将力量与专项分开,力量就是力量,专项就是专项.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将这两种训练紧密的结合呢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专项力量训练的钥匙.分析研究认为,专项力量应通过专项训练来解决,基本力量的训练只能是提高基础力量.当然基础力量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也就谈不上力量与专项的结合,但是基础力量的训练必须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为专项怎么写作.必须依据专项的特点,考虑训练的强度、负荷、练习组数和次数、间歇时间的科学性、合理性等.一些运动员基本力量很大,肌肉很壮,某一块、某一部分肌肉的力量很突出,但在比赛中却体现不出力量大的优势[5].因此,进行基础力量训练时不是一味的加大强度和负荷就能提高专项,过去对于基本力量越大就越能够转化为专项力量的认识是肤浅的,是不科学的.摔跤项目需要更多的应该是专项力量,专项力量强弱的表现,主要是在对抗中显示出所能应用出来的力量.为此,笔者认为,专项力量的提高是在合理安排基本力量的原则下,加大实战训练中对抗的力度、强度和难度,同时紧密结合技术动作发力的方向、完成的路线,具有针对性,再辅以加强部分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不断地改革训练方法和手段,根据运动员不同的个性和特性来安排训练,才能将力量和专项相结合,达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水平和竞技能力的目的.

2.4强化核心力量训练摔跤是身体直接接触、不断克服瞬间变化阻力,具有高度应变性的格斗对抗性项目[6].专项力量特点可以概括为全面性、多元性、相持状态下体现爆发力及在无氧状态下发挥最大力量等特点.

摔跤运动员身体最主要发力的肌肉在身体的主躯干,也就是腰、背、腹部的肌肉力量.摔跤运动员在角斗时,都是通过躯干力量的控制、把持、平衡自身的重心,只有控制好自己的重心,才能让其他肢体协调发力,才能够制服和控制对手,所以,在训练中发展躯干核心力量,是我们训练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其原理如图3).通过研究和观察,发展躯干肌肉最好的训练手段是“抓举和高翻”,这两个动作是非常全面的用力,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躯干力量,躯干力量的爆发力,最重要的是可以练习平衡用力、控制用力,这正是运动员需要的最大力量[7].同时,在强调核心力量训练的同时,在练习方法上我们有了新的革新(表1),利用一些器械和工具,比如瑞士球、平衡盘、绳索等器械,这些简单、宜行的器械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摔跤运动员通过采用这方面的强化性练习,使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得到了体现.

图3人体核心区域功能原理2.5突出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在摔跤比赛中能够多次数的发出接近最大力量的能力是摔跤运动员力量耐力的典型特征.对抗中,由于肌肉容易疲劳,会影响到比赛中抓握的能力,使动作的准确性降低,从而影响到对抗的效果,导致对整场比赛控制能力、技战术水平的下降.为此,在力量训练中应重视耐力训练,把耐力训练作为摔跤力量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能量代谢特征来看,摔跤项目属于ATP-CP供能为主、糖酵解和有氧混合供能的项目特征[8].同样,摔跤运动专项耐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专项力量耐力.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在摔跤运动员训练中主要是提高运动员大强度负荷训练的适应能力[9].耐力水平高的摔跤运动员在短时间负荷时,其体内乳酸的形成的时间也较迟,因此能在比赛时快速地完成动作,并具有较高的活动性能力.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要考虑到一次攻守技术的僵持时间和一场比赛的总时间.根据新规则,每场比赛分三局,每一局两分钟,从比赛时间特点可以分析出,虽然总体时间没变,但是新规则对运动员的要求大大增强了,就力量耐力而言,总体耐力表现的时间水平没有变化,但是对专项力量耐力的强度水平要求更大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在专项力量耐力的训练中要突出强度训练.

表1核心区主要力量训练方法一览

训练方法稳定与不稳定主要工作原理徒手练习稳定、不稳定动员核心肌群,提高基础力量平衡盘不稳定通过增加不稳定性,提高核心肌群控制能力和力量气垫不稳定同上瑞士球不稳定同上悬吊运动不稳定同上滑板不稳定同上2.6提高专项整体能力训练目前,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训练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专项本身训练,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不应采用过多大量分解和局部的训练手段,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而是运用生理生化及运动员教练员的主观反映和判断相结合,多采用完整的专项训练手段,以便在更加接近实际比赛的环境中,充分发挥那些与专项密切相关的器官与系统的潜力,从整体上促进不同素质之间、各种素质与技术之间以及心理、环境等因素与技战术发展的协调与稳定.

3新规则下体能训练的基本思路

3.1力量是基础

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一般分为器械训练和双人训练[10],主要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其中还要根据运动员不同的特点和训练课要求按照先练大肌群、后练小肌群的原则进行力量练习.力量练习一直以来也是摔跤体能训练的重点内容(图4),从国家女子摔跤队备战2006年世锦赛基本训练周期的一周训练内容比例来看,力量练习占到了绝大多数,可见力量训练在摔跤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摔跤运动员需要反映其竞技能力的最大力量,需要捕捉战机、瞬间突然发力制服对手的快速力量,也需要与对手相互对峙,甚至僵持到比赛最后的力量耐力.摔跤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对各个级别运动员的成绩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摔跤是分级别进行比赛的格斗对抗项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发展和提高最大力量的同时,要注意尽量避免使肌纤维的横断面有明显的增粗,从而有效地控制体重的增长,使运动员所具有的相对力量(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力量能力)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使最大力量训练的效果起到促进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提高的效果.因此,力量训练在摔跤这一项目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3.2速度是灵魂摔跤运动员在场上进攻、防守和反攻都取决于技术动作的速度,“快速主动”是教练员在训练场上提的最多的要求,速度还可以说是力量的补充和延伸,摔跤速度训练主要练习爆发力和速度耐力,运动员场上某一次技术动作的实施需要爆发力,并且必须与摔跤动作结合练习,另一方面,运动员在比赛最后阶段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力量耐力来支撑技战术发挥,还要以速度耐力储备突然发力对对手进行最后连贯技术性的攻击,以夺取最后的胜利.在摔跤运动中,成绩的好坏,水平的高低,比赛时,无论是技术发挥,还是战术应用,这些都与速度素质密切相关.日常训练中,速度素质是衡量身体训练水平、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速度素质直接反映运动过程中的效果,提供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客观数据[11].摔跤的大多数技术动作都要求快速完成,良好的速度素质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合理而有效的运动技巧.快速主动,反应灵敏是摔跤项目的基本要求,而速度练习能提高人体中枢神经过程灵活性及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提高人体ATP和CP的储存量,促进供能能力的提高[12].速度练习重点解决的是从判断对方的动作到自身做出相应防守或反击需要良好的反应速度,从行为产生到寻找合适的位置需要相应的移动速度,而抢到位置后为做出动作需要理想的动作速度.同时,速度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1)由于摔跤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综合性因素强,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移动速度.所以要求运动员在进行速度素质训练时同时兼顾三种速度的特点,了解他们的不同练习规律,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安排.2)注意以发展力量和柔韧等来促进速度素质的发展.力量特别是快速力量和柔韧性,是影响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13].所以在发展速度素质时,首先注意发展快速力量,其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柔韧素质.柔韧性提高后可以增加力的作用阻力和增大肌肉合力,最终提高运动速度.


图4备战十一运会基本训练周内容比例3.3耐力是保障摔跤是一项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且全面的项目,一般说来,青少年运动员主要以一般性柔韧、协调和有氧身体练习为主,而高水平成年运动员以专项力量、速度和耐力身体练习为主,主要提高其对抗能力[14].对于现代摔跤运动体能训练必须加强科学监控,其练习的内容必须与摔跤技术动作相一致,且符合运动员搂抱型或散手型等战术特点,练习负荷与实战相结合.

根据新规则特点,对运动员的比赛要求有了重大变化,新规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抗,要求在三局中比耐力、比力量、比速度.新的规则特点:节奏加快,激烈化程度加大,强调动作的连贯,更突出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另外,同一名运动员前后两场比赛之间的间隔时间减少,这进一步对运动员的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因为,这一运动项目主要体现出高强度的对抗能力,要求运动员在高强度对抗中获取制胜的能力,为此,高强度对抗的力量耐力成为制胜的关键.

从新规则对能量代谢的要求来看,一场摔跤比赛分三局,每局2分钟,运动员一般每天需要参加4-5场比赛.为此,纯粹的无氧对抗显然不能满足比赛和能量恢复的需要.虽然摔跤运动是典型的以无氧代谢功能为主的项目,但规则的进一步变化和比赛中的间歇性特点,使得摔跤又兼具一定的间歇性和持续性特点,尤其是强对抗下的相持性,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好坏将成为制胜的关键.

4当前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15].在现代竞技体育中,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和心理训练是构成现代运动训练内容的三大支柱,相互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其中,随着摔跤项目的不断发展演变,其对抗性也不断增强.对于初级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是其技术训练的基础,而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在双方技战术水平不分伯仲的情况下,体能状况则是比赛胜利的基础.另外,从项群理论的角度思考,国际式摔跤按照竞技能力分类属于技能主导类对抗格斗项目,按照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类项目,按照运动成绩的评分方法分类属于得分制胜类项目.显而易见,从项群理论三个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分析,对摔跤项目运动员专项体能要求都很高,其中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等体能素质.

根据课题组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该项目的体能训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体能训练定位不准和重视不足,尤其是对身体重要部位的认识不清楚,没有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实施重要部位的专项训练,盲目地追求负荷量的“大”和训练强度的“高”,缺乏与专项特点和个体特征相结合的训练设计方案,尤其是对力量训练效果的转化方面,没有注重有氧能力的训练,尤其是高强度下的力量耐力训练,缺乏现代体能训练的整体基本理念,这些势必成为影响该项目运动员体能发展的瓶颈.


5结语

摔跤是一项双人对抗的技能格斗项目,其运动特点是以制胜对手为目的,在比赛时间内,双方相互攻防,不停的运动.运动形式是相持用力和快速施技相互交替变化,所以除了掌握相当数量的进攻、防守和反攻技术外,还需要有相当高的身体素质水平作保证.它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熟练的技术和全面的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因此,对于一名优秀摔跤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将对运动表现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规则的变化对该项目运动的体能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在一天中可能需要完成4-5场比赛,这就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力量耐力水平.目前的科学研究已经对摔跤运动员关键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入,对肌肉的发力形式越来越清晰,那么我们训练实践中就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逐渐引入有效地体能训练手段,以使我们的训练更加的科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