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鉴赏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26 浏览:13573

作者简介:程宏(1976——);女;汉族;单位:山西省司法学校;研究方向:语文;

摘 要:在所有文学体裁中,散文是最寻常又是最特殊的文学体裁,是人们最常写、最常读、最常用的文体.散文的阅读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应具有与自然沟通的能力,感同身受,进入意境,体验文境.“散漫”一词,最生动地点出了散文的文体特征.读一篇散文要懂得作品“表达了什么”、“怎样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要去追寻作家是“怎样发现的”.散文好像是一只美丽的风筝,只要牵住“线”,它就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关 键 词:散漫;开放性;鉴赏;情感灌注;意境的想象与把握;结构;章法;线索

散文是最寻常又是最特殊的文学体裁.“寻常”是因为它最常见、最常写、最常读.“特殊”是因为它最自由而又最难把握.泰戈尔曾说:诗然像一条小河,格律就是小河的两岸,有了两岸的限制,小河才流得曲折、流得美;而散文就像涨大水时的沼泽,两岸被淹没了,一片散漫.“散漫”一词,最生动形象地点出了散文的文体特征.

“散漫”即自由、开放,首先是体裁形式的开放性.在散文里,作家挣脱了小说的人物及场景、诗歌的格律、戏剧的舞台时空等种种束缚,用收放自如、来去不羁的最自由的笔触,流泻着对生命、自然、社会的独到感受.其次是作家情怀的开放性.在散文中,一片落叶、一滴露水都会因为作者情感的灌注而显得生动.散文的这种开放性特征,在人们的鉴赏中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情与景的交融,心与心的沟通,激起读者的种种思绪.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抓住景特特点,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感情.鉴赏散文时人们恰恰忽略了对散文语言的品味,诗意情思的体验与整体意境的想象与把握.这样,实际上是将散文混同于一般实用文体的欣赏.我们鉴赏一切文学作品都要立足于作品的意境中,感同身受,把散文中具体的东西准确充分地复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体味其意境之美.一个人的散文鉴赏水平如何,至少一半是取决于他对散文意境的感受力的高低.散文不仅以形象反映生活,而且讲究客观情景的细致描写.读者真正能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去涵咏玩索的人并不很多.这种感受力需要长期实践积累.然而,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散文是人们最常写、最常读、最常用的文体.如果诗歌是窗,那么散就是门.窗,当然是不能随便出入的,但是,门——大家都可以从这里进进出出等写日记、写书信、作序跋等,我们几乎每天都是在和散文打交道.因而散文的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应具有与自然沟通的能力.读一篇散文要懂得作品“表达了什么”“怎样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要去追寻作家是“怎样发现的”.即怎样从人所习见的景象中发现了无限风光?为什么一所山脊上的小屋在作者的眼中会变成了烟雾之中、星点三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为什么“故都的秋”在郁达夫的眼中会别有一番“悲凉”的味道?为什么朱自清先生能在燕京园的一个残破的荷塘,寻觅到荷香缕缕、月色朦胧的诗意,并进而构筑成了心灵栖息的窝巢?作者是怎样凭借他的伶俐的耳目、沉着的心灵,透过事物的表象而洞察了其中的真谛和生命,让我们领略了“从平凡处走进极乐世界”的惊喜?散文鉴赏,一方面要探究作者的内心情感如何与客观外物契合沟通,另一方面要注重艺术感觉,开放其艺术灵性,滋长起对自然、对人生的诗意情怀.

散文“散漫”又“有序”,“形散而神不散”.从表面上看,散文的结构显得没有“章法”,苏轼认为它“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止”,它追求的是于“无形”中求“有形”,于不经意中显智慧,作品的深层意蕴往往淹没在“散漫”型的开放性艺术形式之中.散文的结构方式以事件的过程、时空的转移与转换、人物的情感流动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纵向贯通型”,也有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内在的线索来组合贯穿各种材料和本来不相关联的生活场景和片断的“横向截断型”,还有以一个特定的点为中心向四周伸展、放射,用网络的方式来组合各种材料的“开放辐射型”,顺着线索就能比较容易地把握作品的意义.如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结构较复杂的散文.全文以两条线索写作,一条是中心线索:通过“长宜子孙”这一线索,表现对封建道德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通过“灯光”这一线索,涌起对姐姐的缅怀之情,以及作者深沉的人道主义博爱.最容易让读者迷糊的地方是这两条线索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为什么文章以“爱尔克的灯光”命名呢?从作品的整体构思来分析,我们看到,作者借助欧洲古老传说故事象征姐姐伟大心灵,“长宜子孙”是作为封建宗法制大家族的象征.姐姐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弟弟照路而自己却陷入了黑暗痛苦的“家的渊源”,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15年后等我再回老家,“似乎一切都变了,又似乎都没有变.”“我”感激姐姐“爱尔克的灯光”的善良与伟大,我痛恨毁灭了姐姐的“长宜子孙”的旧家庭,为了姐姐,我再一次离开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正是在作品的这个主题上,两条线索汇合在一起了.鉴赏方法掌握了,复杂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


散文好像是一只美丽的风筝,只要牵住“线”,它就能在空中自在地飞翔.鉴赏散文,思想倾向可以先不问,结构技巧也可以先不管,关键在于必须窥见文章从何“飞”来,又如何“飞”去,人们常称之为“线索”.这样,无论怎样飞来飞去,读者一样能够驾驭,达到循干理枝,因枝振叶,纳领昭畅,牵一线而明全篇.(作者单位:山西省司法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