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育素质化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性

更新时间:2023-1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113 浏览:135233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1

摘 要本文旨在简要分析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大学体育教育素质化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探讨构建大学体育教育素质化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性模式,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 键 词大学体育教育素质化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等方面都受到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单纯的进行体育锻炼,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只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形成更好的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适应社会环境优化

改革开放和化建设时期,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构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体育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变当前单一的体育课程模式,适应整体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形成思想意识超前、身体素质超棒、心理状态超好的体育训练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塑造优质品质

在现代社会信息以科技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受教育方式、课程设置、情感经历、就业压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会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性格养成等收到当前社会上出现的金钱至上、物质社会等的影响,从而出现思想颓废、没有进取心、责任意识不强、价值观迷失等多方面的品质缺陷,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让大学生从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性中解脱出来,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磨练意志、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奋进等优秀品质.

二、分析大学体育教育素质化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情感世界与体育锻炼不同步

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漏洞”,譬如,思想不成熟、容易冲动,情感世界丰富但是容易情绪化,有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过分追求身体素质的追求,没有形成良好的情感引导和教育,造成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的脱节,在人际交往、矛盾处理等方面显示严重的心理成熟不够,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阅历和经验严重不足等等[1].

(二)心理疲劳与体育锻炼的过头

各种压力的影响,使大学生大变得更浮躁、急功近利,往往在心理极端不成熟的条件下来参与体育教学,就会造成心理素质与体育锻炼的要求相违背,造成心理上的扭曲和变化.譬如对于内倾型的学生来说,动作缩手缩脚,无法准确的完成;外倾型的大学生自我表现强烈,动作大胆,但情绪激烈,波动性大.并伴随有情绪波动,不认真,产生消极情绪等,都会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形成心理疲劳与体育锻炼的完全不相适应.

三、探讨构建大学体育教育素质化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性模式

(一)在体育锻炼中强化理想信仰教育

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将理性信仰作为人生的支柱,并贯穿在体育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具体的体育实际教育,将理想信仰教育细化在每一种不同的体育锻炼中[2],譬如,在排球教学中,让学员形成互相帮助、公共进步的团结意识,并针对自己对排球的热爱,形成持久的追求和锻炼,通过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的鲜明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排球训练中强化自己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并结合实际的体育锻炼课程,围绕性格培养、品质养成、兴趣爱好、高尚品格等多方面展开融入性教学,坚持锻炼、不断学习,敢于担当,培养出超人的身体素质和强悍的心理素质,促进整体的发展,为走上社会、投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灵活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心理素质教育

在以往的大学体育教学中,都是采用随意性、放羊式的教学,没有依照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心理特征进行课程的设置,造成学生训练的蛮目性,因此,要积极围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一些竞争性的游戏锻炼方式,譬如,开展接力赛、篮球赛、小组合作等一些有趣的活动,打破一些大学生性情冷漠、沉默寡言、自卑胆怯等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形成乐观向上、互相帮助、积极进取的观念和行为意识,并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素质,也能培养积极向上、不轻言失败、努力向上的拼搏精神,克服自我心理上的一些弱点.

(三)在兴趣培养中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教育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以生动简洁的讲解、优美的示范并用优美的音乐,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并锻炼的积极性,保持好的心理[3].同时,教师通过自身艺术形体的完美展示,让学生体验其中的美感,用启发、引导、激励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多多练习一些容易掌握的动作,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总结

在大学体育素质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优化课程设计的同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运动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更好的形成大学体育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性,形成两者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