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的小众金融产品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22 浏览:16752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以房养老”不是社保产品,在国外是如此,国内也应如此.用知名经济学者马光远的话说:“这是种金融产品,不是社保产品.只需金融部门放开即可,和社保无关.”说白了,“以房养老”就是在政府兜底之外,引入金融资本介入养老事务的一款商业保险产品.

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一般把养老分为三个层次: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险和个人储蓄计划,被形象地称为“三条腿的板凳”.而“以房养老”作为个人自主养老的新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社会养老的不足,带有明显的补充养老保障性质.

目前在国内,“以房养老”之所以引起激烈的争议,除了配套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的养老体制困局,以及引发的诸多不满情绪.面对质疑与不满,民盟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9月25日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接受了专访.郑功成说,“以房养老”不可能替代“政府养老”;在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中,“以房养老”可以定位为个人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障措施之一,政府的责任只是规范这种市场行为并监察其正常运转,以确保选择“以房养老”者不受欺诈.

而基于我国庞大的老年人群,“以房养老”到底能否大展身手?

在10年的风雨历程中不断碰壁后,孟晓苏意识到,无子女家庭或者失独老人是推行“以房养老”比较适合的人群,因为“占领道德高地”不会引发公众的太多抵触.按照他的简单推算,在约2000万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人中,除去一半农村老人,以及城市里富有的不用抵押房子来养老和穷的没有房子抵押的老人,剩下的上百万的孤寡老人如果能够通过“以房养老”极大地改善晚年生活,这款产品就能从此立住脚,然后逐步扩大.


有媒体日前在广州进行的微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100名60岁以上老人中,有73人明确表示“不会选择”以房养老,有36人称“会观望这种做法的效果”;而且,这100人中有44人表示,“这样不能解决养老的实际需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127815人参与的调查发现,85.0%的受访者选择把房子留给子女,仅8.8%的被受访者选择把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

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也建议,具体落实“以房养老”还需摸着石头过河.他表示,目前该模式适合对象为“没有子女,同时有一定固定资产的独居老人”,可从这些居民入手先行试点,再进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

看得出来,“以房养老”初期的定位,就是一款个性化的小众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