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的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57 浏览:23770

摘 要:本文对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体系、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教学评估与检查、教学质量监控六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对该专业构建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发挥借鉴作用.

关 键 词:特色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独立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紧紧围绕学院在“一纲两规划”中提出的“培养面向一线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强调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的素质培养[1].根据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定位,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矿产资源勘查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油气等矿产地质、矿产分布规律和油气田开发地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的特色实用型人才.

实施“特色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基础与应用兼顾,能力与特长协调.加强通识教育,注重学科交叉,在确保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限选课和任选课加深学生对人文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按照学院的“两个加强”、“两个压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一、专业建设目标与规划

根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定位要求,制订了2009-2013年专业建设规划,其专业建设思路:立足石油行业,面向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以高素质实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注重内涵建设,培育专业特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总体目标是:力争在五年内,通过改革和建设,将该专业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定位合理、办学思路明确、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教学管理规范的合格的本科专业[3].具体规划:(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拓宽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突出石油特色.(2)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工程实训,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一线”实用型人才.(3)在岗培养1-2名博士,引进4-8名硕士,高级职称在30%以上,硕士以上学历在80%以上,博士学历在25%以上.(4)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争在5年内将本专业实验室建成多媒体实验室.加强松滋刘家场、安徽巢湖、江汉油田等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改编和出版相关的实习、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材,按照教学计划,百分之百、高质量地开出实验、实习课.(5)在5年内配合我院基本完成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完成所有课程所涉及的相关教辅材料、实验和实习材料建设,自编1~2门主干课程的教材,出版1~2部教材及实习指导书,并完成相关的CAI课件建设,实现80%以上课程的多媒体教学.(6)鼓励科学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围绕上述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构建特色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立体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视学生素质培养;鼓励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与体系

通过实行“两个压缩”(即压缩总教学学时量,压缩理论教学学时量)与“两个加强”(即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08级人才培养计划相对07级总教学学时及理论教学学时均压缩了178学时,08级比07级实践环节共增加了6周,这些实践性环节的加强,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及社会适应能力.

制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方案”,有效落实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对集中实践环节教学的要求.该方案设计了三个层次体系结构,第一层次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层次,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示范和验证性实验,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训练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第二层次为专业基本技能应用提高层次,在学生有了某一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专业技能基本训练;第三层次为综合应用层次,在学生具有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结合教师已完成的科研项目的实际应用,训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提前介入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三个层次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方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了各项教学环节,不断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逐步提高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设计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验室由原来的“两室”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为现在的“七室”“一所”全新综合模式,打破了实验室条件与设备相对落后的不利局面.“七室”“一所”的实验室建设模式是以基础地质实验室、勘工基础实验室、石油创新实验室、油藏物理实验室、软件实训室、电法测井实验室、放射性测井实验室和石油新技术研究所为核心,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较为先进的实验仪器,并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实习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对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本专业建设规划,目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有1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荆州采油厂、测录井工程公司、物探公司、钻井公司)、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二采油厂、地质调查处、钻井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中原油田(采油五厂、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华北油田采油二厂、安徽巢湖综合地质实习基地、刘家场基础地质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都与我院有签约协议;建有1校内油气田开发地质实习基地,与湖北创联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油气勘探开发试验仪器设备.这些实习基地设施完备,资源丰富,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4].四、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现有教学教师14人,具有副教授级职称教师5人,占实践教学教师的35.7%,讲师6人,占42.3%,助教3人,占总数的21.4%.这些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3人,占总数的21.4%,硕士学历9人,占教师总数的62.3%.

在培养自有教师的基础上,积极扩大“校外导师”队伍,通过聘请校外优秀教师和工作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以《综合地质实习》为例,先后聘请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加入实习队,指导学生及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通过聘请荆州采油厂地质所高级工程师作为毕业设计导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及科研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系统、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的重要表现,面对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变化,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修改,不断完善.通过吸纳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教学管理的基本建设.通过不断修改并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并编印了《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逐步建立健全了教学规章制度,使教学及相关工作得以规范运行.

在不断建立与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严格执行.通过加强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教育,提高教学教师和学生按规章制度办事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以激励与制约为主要手段,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通过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机制,监督强化教学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各项制度的落实,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和规范运行.如,检查教师是否按规定认真执行的情况;对于违反教学工作纪律的行为在全校通报批评,并及时进行实践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培养计划的调整、教学任务的变更、调课等严格按审批制度;通过教务系统,教师可以查询课表、学生成绩等相关信息,学生可以进行网上评教;不断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行,通过网评对教学质量的评估结果优良率达95%.

六、教学评估与检查

通过成立教学督导组成的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常务副院长郭麦成教授任组长,下设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办公室(实验、实训中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评估与检查的机制.各项评估指标收录于《教学管理制度汇编》“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和“教学管理基本文件”分册.

如每学期分别由学生、教研室、系和学院四个层次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价教师,并作为年度评优指标之一;实习、实训结束后需撰写实习总结,实习总结包括实习基本情况、实习安排情况、实习质量情况、现场怎么写作情况、实习经费使用情况、实习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实习总结签字盖章后交实验实训中心一份存档,并要求学生填写“学生实习调查表”,每班填写份数为学生数一半,收集并交到实验实训中心存档;每学期教研室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质量评估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运行过程中,通过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系统规范教师教学,同时,通过建立教学督导组开展不定期专项检查和测评制度,针对教学环节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学检查,组织教师与学生座谈,以及期末学生网上评教等方式,广泛了解征集学生对教学的想法,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学单位.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开展专项活动,如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比较得力,对选题、资料调研、开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都作了严格、具体、规范的要求,以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体的质量监控措施有:挑选科研能力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者硕士学位的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每位指导教师向系部提交论文题目,经系毕业论文(设计)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向学生公布选题;学生选题后,指导教师开出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写出开题报告初稿,经指导教师审阅合格后填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完成“毕业论文手册”的填写,中期和末期检查由系领导牵头,专业负责人对评审开题答辩和毕业论文答辩负责,督导组成员做监控评估,以确保对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

八、专业建设成效

依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注重专业的内涵建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投入,狠抓落实,通过不懈努力,取得显著效果.

1.理清专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设目标,立足石油行业,面向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以高素质实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注重内涵建设,培育专业特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色逐渐凸显.突出石油资源勘查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三大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能力体系)、两大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四大平台(公共课程平台、学科课程平台、专业理论课程平台和专业实践课程平台)”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面向资源勘查工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重视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逐步构建形成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体现了综合性和创新性,鼓励个性化发展的特点.

3.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完善.构建起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院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多人获教学质量优秀奖,学生满意度高,学生网上评教优良率达95%.

4.科研促进教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稳步发展,年均科研经费103万元,82%的教师不同程度地参与科研,教师人均发表论文0.97篇/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长江大学科技进步奖一项.科研丰富了教学资源,成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来源,科研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学.5.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搭建起了满足需要的实践教学平台,现有7个专业实验室,1个石油新技术研究所,总面积934.6m2,仪器设备总值431.21万元,实验项目的开出率达到了100%.建有156个校外实习基地,基地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满足了实习实训的教学需要.图书馆丰富的专业藏书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6.课程建设满足人才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覆盖率达100%.教材选用主要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地质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地质矿产类规划教材、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教材等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教材均出版于石油工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占31%,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占27%.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完备,教学内容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

7.教学管理成果突出.教学文件完备,制度健全,教学档案内容完整,采用电子化数据库管理手段.在教学监控方面,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评估与检查的监控体系完整,运行良好,教师业绩考核、教学检查制度化.在教学运行过程中,严格遵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生评教、评学参与率98%;专业主干课教学状态院级评估优良率达95%以上.

8.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专业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在校学生达到737人,毕业生累计366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实际水平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考研率达到了23%,总体就业率高达96%,外语四级累计通过率达68.5%以上.

9.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09级学生石文睿在2010年湖北省石油学会“剩余油监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发表论文,获得“优胜奖”;同年在湖北省石油学会“中扬子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分析”研讨会发表论文,获得“二等奖”.09级学生张喜等组队参加2011年数学建模大赛获得湖北省一等奖.

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围绕油气勘探开发一线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重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5].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逐步构建了由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到野外考察实习和油田生产实习,再到毕业论文的一套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以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注重内涵建设,严格制定和执行实践教学规章制度,通过实践教学评估、检查及质量监控,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一线”实用型人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