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素质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44 浏览:2195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222-02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应用又很广泛的学科,它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组成的科学体系.不少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甚至缺乏学习兴趣.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自觉主动地学好数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发展学生素质的途径.

关 键 词 :激发 数学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应用又很广泛的学科,它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组成的科学体系.不少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甚至缺乏学习兴趣.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自觉主动地学好数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发展学生素质的途径.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最佳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论认为,知识不是只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的构建方式获得的,因此教师应是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教师在转变重“教”轻“学”观念的基础理论上突破现代教育技术的相似度检测作用以指导学法,激发兴趣,培养提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以激励学生自主探索为突破口,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实际,来设计和构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把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即“认知动因的激起、认知内容的组织、认知方法的安排、认知结构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四大原理,即“情感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反馈原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教与学诸多环节组合效应,以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讨论活动,激发兴趣,激活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成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大胆质疑、不断产生新设想.如教学“年、月、日”时师问: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看到这一课题,觉得简单可笑,一时课堂上活跃起来,有的提出: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有的提出:一年有多少个月?平年二月是多天?闰年二月是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有的还提出天气预报常提到的上旬、中旬、下旬这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讨论、听讲、更主要是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下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课题的设计主要是让七年新在复习巩固小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对新知识的探究.

三、以新奇的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数学素质,首先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应尽可能地使学生把数学学习和成功、进步等愉快的心情联系起来.要采取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去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要善于创造传授新知识的条件与情景.以具体形象的教学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展示,学生注意力集散都与新课引入有关,教学中围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引入新课.如教学“正数与负数”这课时,要多让学生举例来说明“上升与下降”,“前进与后退”,“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等使学生领会到这种量在实际生活中是经常接触和用到的,引导学生懂得仅用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是不够的,是无法表达的,这样逐步地引入负数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有引进新的知识——负数的必要.

又如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在很大的剧院里要想很快早到某一个位置,必须知道几个数?哪几个数?”这样一些生动实际的例子引入,增加了问题的新鲜感,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讲得绘声绘色,趣味盎然.有趣的引入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态中进入探究新知的有趣过程.教学“本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剪纸法去发现命题的结论.又如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角计算——发现定理,折分重组——检验定理,画出图形——证明定理,这样不但能加深对定理内容理解的记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研究三角形性质的浓厚兴趣,同时又为定理的证明奠定了基础,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很有帮助,对发展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四、以提问激起对问题的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以此设计和提出问题,能构成学生认知冲突,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热情.如教学“平行线定理”时,可提问学生“在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限定呢?”看起来问题提出很简单,但学生必将开动脑筋,仔细琢磨,争着回答,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化简”时,首先提出“甲乙两人计算的值,当时,得出的答案,甲解答是: ,乙的解答是:”.

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呢?错误的解答错误在哪里?为什么?这在弄清了 后是不难解决的.

在教学“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二元二次方程组”时,可以这样设计提问:(1)方程组 的方程解法是什么?(2)若将看成两个数,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上述方程中的数量关系?(3)这个方程除了用代入消元法解决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总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存在未知因素,引起学生认知需要,急于寻找答案.带有趣味性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有待于问题的解决,驱动了思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五、结合教学实际,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授要尽可能结合实例,使教学内容和兴趣熔为一体,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教学时可设计一些难度适度的训练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将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教学“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时,训练题为:

(1)

(2)

(3)

这三道题材有着内在的联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多数学生能自己解决.通过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凭借自己的思考,探索解决的途径,能再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课程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