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838 浏览:4520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765名中学生运用SCL-90量表进行调查,经统计分析之后,发现有7%以上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敌对、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抑郁、躯体化、精神病性等方面.这种结果与家庭、学校的教育不当有关,应当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治疗.针对敌对因子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 键 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 调查; 分析

1.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发展阶段.初身心发展极为迅速,可塑性大,同时又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和生活的日益复杂,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大的动力,但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教育,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而关于广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摸清当今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对中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2.调查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测评,随机抽查了辖区内一所中学一、二两个年级765名学生参加.

2.2 研究工具.

研究使用的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共包括90个有关日常生活的问题,如头痛、失眠等.每一个问题有5个选项,即“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分别记0、1、2、3、4、分.这90个题目检查的是9个方面的心理症状,即共包括9个因子,分别是:

因子1-躯体化:主要表现为模糊的躯体不适,出现于青少年时期,可以是身体的任何部位,典型的症状是头疼、恶心和呕吐、胀气、腹部疼痛、腹泻和便秘.常见各种神经系统体征.虽然本病以躯体性症状为主,但也可伴有焦虑和抑郁.

因子2-强迫症状: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强迫症状一般包括:①强迫观念 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②强迫行为 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等. 强迫症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患者明知强迫症状不对但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患者只好去想、去做.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2. 患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的意识和冲动来自于自我,而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自己的想法.

因子3-人际关系敏感:主要表现是: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与同学和老师关系紧张.

因子4-抑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念头和行为.抑郁典型的表现是心情忧郁苦闷、生活和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望.

因子5-焦虑: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通常情况下主观表现出神经过敏、精神紧张以及忧虑过度,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

因子6-敌对:敌对是指与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敌视、对抗他人的消极心态.其目的在于在心理上给他人造成有害结果,使对方蒙受痛苦和不快.主要反映学生的敌对思想、感情及行为,包括从厌烦、争论、摔物,直至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暴发等各个方面.

因子-7恐怖:是指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其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或公共场合及交通工具,以及社交恐怖.

因子8-偏执;指病态的自我援引性优势观念或妄想,常见的是关于被害、爱、恨、嫉妒、荣誉、诉讼、夸大和超自然力的妄想.

因子9-精神病性:主要反映精神病性的一级症状,如幻听、思维播散、被控制感、思维被插入.

2.3 统计分析.

使用Foxbase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每个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平均得分,用平均分表示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一个学生在某因子上的平均分<1,则表明他在这个因子上没有心理问题,≥1而<2则表明有轻度的心理问题,同样,≥2而<3表示中度,≥3表示其心理问题偏重或严重.

二是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如果一个学生至少有一个因子的均分≥2,即表明他在该症状上有中等或以上严重程度的表现,就认为他是有心理问题.

3.调查结果

3.1 有心理问题的人数百分比.

分析表明,765名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数为54人,占总人数的7.1%.说明在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社会、家庭和学校对此不容忽视,应及早对进行心理辅导.

3.2 SCL-90各因子均分在各因子上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见下表:)

根据因子均分和因子均分≥2的百分比,中学生各症状的严重程度依次是敌对、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抑郁、躯体化、精神病性.中学生敌对、偏执、恐怖、人际关系敏感方面的症状最为严重,可能与独生子女增多,家庭溺爱程度增加有关. 3.3 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别.

参加测试的学生中,中学一年级432人,有心理问题的30人,占7%,中学二年级333人,有心理问题的24人,占7.3%.

3.4 学生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情况.

分析表明,在敌对、恐怖、偏执三项因子中,有7名学生的均分≥3,说明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这部分学生如不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有可能发展到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影响生活和学习,必须引起重视.

4.总结讨论

4.1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以下三种途径对青少年开展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

4.1.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每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都有着家庭的成因.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注意言传身教;不应只注重成绩,而应将重点放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上;不应将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而应将他们当做完全独立的人.孩子表现好时,不要注重物质奖励,而应及时夸奖鼓励;孩子出了问题,不应采取打骂的方式,而要平等交流、耐心说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家庭成员应保持一致,而不是各自为战.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要教会孩子坚强、负责、有爱心.在学习成绩问题上,不要只关心分数,而是引导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平时学习要认真、努力,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有进步了就应该感到满意.

4.1.2 优化学校教育.学校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有育人;不仅是解惑,还要传道.学校教育不是单纯的智力教育、应试教育,而是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学校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应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应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其它各项教育工作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1.3 净化社会环境.环境育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不良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大家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就应采取有力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努力营造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4.2 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敌对、恐怖、偏执,这些问题与学习没有明显的联系,而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增多及家庭、学校教育不当有关.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对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4.3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暂时的,轻微的.如果学校和家庭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会明显减轻.对于个别严重的学生必须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对敌对、偏执倾向较强的学生应及早进行科学系统的心理治疗,防止出现偷盗、打架等违法犯罪行为.

对居首位的敌对因子的分析如下――

成因:

1.心理发展的特点

的心理发展正处于突变期,内心矛盾很多.一方面成人感和独立性增强,不想事事依赖别人,要求独立行动;另一方面本身的条件又没有达到成人水平,思维肤浅、片面,情感动摇不定,意志缺乏自制.这些又不足以让老师、家长把他们当成人看待.主客观的矛盾造成了畸形的后果,似乎只有反抗、敌对才足以显示他们的独立坚强.

2.不良的家庭、学校教育方式

有的家长把子女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动辄斥责、打骂,有时孩子竟不知道错在哪里;有时孩子知道了自己错了,也接受不了父母过于粗暴的态度;有的老师对待学生不公平,对成绩差的学生抱有偏见.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学生,其自尊心受到挫伤.由于这些学生接受不了家长和老师的态度,心理有气,无处发泄,于是便用消极抵抗的态度来发泄内心的不满,产生敌对情绪.

3.家庭溺爱的结果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过分的呵护,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观念 .可是在集体生活中,他们得不到周围人的迁就,便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伤害自己,与自己作对,因此极为不满,对周围的同学轻则敌视,重则报复、破坏.

矫正的方法;

1、以关心爱护为主 要从对他们关心、爱护入手.老师,家长等成年人的关怀、体贴和尊重,能满足其内心欠缺,有助于敌对情绪的缓解和彼此心理的沟通.

2、采用正向教育 一是纠正不良认知.“对抗可以获得好处”,有些事情即使对抗也解决不了,反倒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即使自己获得好处,却极大的挫伤了他人情感,影响人际关系,并且会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给自己造成严重身心伤害,以此唤起摆脱的决心和毅力.二是纠正过强的自尊心.怕别人了解自己的短处而极力掩盖自己的不足.当别人触及时,就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以致引起了对抗.指出缺点,有利于了解自己,明确努力方向,对个人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别人以你的弱点开不过分的玩笑,可采取自嘲的方法解决.这样可以活跃气氛,融洽关系,还可以显示宽宏大量的气度.三是行为重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凡事都能以一种友善的态度对待.如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你要反复告诫自己:为了这么点小事,不值得.如果确实得到不公平的待遇,可以采取正当渠道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