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文参考文献财经大学学报,融资文参考文献东北DOC

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45 浏览:15012

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反应变化的模型分析

朱武祥王正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100084

【摘 要】A股市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反应呈现出变化不定的特征.包括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信息不对称检测说","写作技巧检测说"等国外传统的公司金融理论模型很难解释A股市场这一现象.本文根据行为金融思想,构建了一个供求变化模型,解释公司再融资对股票的影响.

关键字:行为金融再融资噪声交易价值投资者

Keywords:BehioralFinanceSeasonedEquityOfferingNoiseTradersValueInvestors

一、引言

A股市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反应呈现出变化不定的特征.包括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以增发为例,自1997年引入A股市场以来,经历了三大阶段.1998-1999年,增发以重大资产重组为主,需要备案特批.以纺织股为主的几家重组公司拉开了增发帷幕,增发被股票市场视为利好消息,受到投资者青睐,增发公司股价上升,2001年4月颁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出台,降低了增发门槛.增发规模显着增加,股票市场对增发行为的正效应逐渐减弱.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上半年,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增发出现较强的负反应,出现公司宣布增发就跌停的现象,增发陷入沉寂,2002年6月颁布《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通知》,提高了增发门槛,增发行为又开始得到股票市场肯定,股票市场对增发行为的负面反应减弱,2002年10月-2003年4月,股票市场对增发产生正面反应.配股和可转换债券同样经历了从正面反应到负面反应的变化.为什么股票市场对再融资行为的反应不变化不定

表1我国增发的历史阶段及不同阶段标志性政策变化和股票市场反应特征

增发时段主要政策依据增发特征市场反应1998~1999年下半年无专门法律,法规规定纯粹资产重组型增发,增发公司面临财务困境,作为特例需备案审批.利好消息

1999年底~2000上半年无专门法律,法规规定混合资产重组型增发,不限于处于财务困境中的公司,但仍需作为特例备案审批.弱负效应2000上半年~2001年上半年2000.5《上市公司公开向社会募集股份暂行规定》有限开放型增发,明确规定属于四个限制性范围内的上市公司可申请增发,但需要备案.负效应开始加强2001.7~2002.62001年4《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取消了2000年对增发的四个限制性范围,增发不再需要事前备案.全面开放型增发,增发大门向所有上市公司敞开,由于其门槛低于配股,又不限规模,因此,在这一时期取代配股成为再融资主流.强负效应2002.7~现在2002年6月24日出台《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增发门槛提高,对ROE要求甚至超过配股,同时提出负债率要求(高于行业平均水准),并限制了增发总量.负效应减弱

1980年代以来,西方金融经济学家大量实证研究证实,股票市场对增发往往呈负面反应.这些实证结果希望证实Myers和Majluf(1984)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啄序理论和Jensen与Meckling(1976)写作技巧理论.在信息不对称检测说下,股价被高估的公司会选择股权融资,但外部投资者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增发会向股票市场传递负面信号,在写作技巧检测说下,公司管理层作为股东写作技巧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能会滥用资金,从而损害外部股东利益,公司富余资金越多,写作技巧人滥用资金的可能性越大.

我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代初期创立以来,发展迅速.上市公司已超过1300家,开户数超过8000万.研究表明,大量的A股投资者依据股票供求等与公司基本面无关的信息定价,偏好短期投机交易获利.股票供应和资金规模对A股指数影响显着,公司股票则受流通股本规模等因素显着影响,基本面价值只占A股市场的小部分,投资者对股票发行规模异常敏感."信息不对称检测说","写作技巧检测说"等国外传统的公司金融理论模型很难解释A股市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反应的时序变化现象.

实际上,A股投资者定价和交易行为类似于美国NASDAQ网络科技股的交易行为.Ofek和Richardson[2001]用一个对未来期望不同的写作技巧人模型解释了网络股股价变化.他们指出,在卖空限制下,"乐观"的投资者有可能压倒"悲观"的投资者,从而导致上升,不能反映未来流的基本价值.他们用1998年1月到2000年11月的网络股变化进行实证,解释网络股的泡沫形成及破灭—许多股票持有者(内部持有者,机构持有者等)的锁定协议到期,而这些持有者对网络股的预期又不那么乐观,从而导致股票卖出量激增,"乐观"的投资者被压倒.但Ofek和Richardson对网络股泡沫的破灭给出的只是一个实证角度的描述性解释.

Hong,Scheinkman和WeiXiong[2004]构建了一个离散时间的多期模型,讨论了内部非流通股"期满"变成流通股后,可交易的股票数量变化对股价的影响.他们检测设市场中限制卖空,外部有两种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预期,通过对非流通股"期满"前后均衡的比较发现,当流通股增加时,股价泡沫明显减小,同时,尽管外部投资者都提前知道内部持有者所持有股票的"期满"日期,但"期满"日的股票依然趋向于降低.Hong,Scheinkman和WeiXiong还用该模型分析发生1990年代后期的网络股泡沫,发现其模型与网络股泡沫的现象很吻合.但他们的模型讨论的仅仅是股票可交易量的变化对的影响,没有考虑投资者数量的变化(例如,"羊群效应"等).

本文构建一个股票供求变化模型来尝试解释A股市场对公司再融资行为反应的变化.

二、模型

检测设股票市场中有一家公司,目前股票发行量为Q.股票市场有两类投资者投资这支股票,一类为理性投资者A,一类为"噪声交易者"B.理性投资者认为股票未来收益为,"噪声交易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高估了股票未来收益,认为未来收益为.检测定和满足正态分布,并可以分别表示为:其中,<,,表示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的精确度.同时,我们限制市场参与者的卖空行为.与WeiXiong等人分析不同,我们并没有对资产的收益状况分期讨论,我们只是对运营中的公司截取当前点,然后来分析当前点的各种因素.

检测设A,B都风险厌恶,而且两类投资者对财富W的风险规避型效用函数都可以表示为:

(1)

式中的为投资者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我们检测设A,B两种投资者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相同.由于股票收益服从正态分布,最大化E(u)也就等价于最大化:

(2)

如果股票用p表示,A类投资者对股票需求量用表示,则A的财富可以表示为:

(3)

所以,A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

(4)

求解一阶最优条件,在卖空限制下,我们得到每个A类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量为:

(5)

同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每个B型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量为:

(6)

如果我们检测设现在的股票市场中有个A型投资者和个B型投资者参与该股票交易,根据市场出清条件,有:

(7)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当前条件下的股票决定:

情形一:若

这种情况下,,,因此有:

(8)

情形二:若

这种情况下,,,因此有:

(9)

由于我们考虑的是"噪声交易者"高估股票的市场,因此,不考虑的情况.

我们用代替,用来表示"噪声交易者"和理性投资者之间对股票未来收益的差,我们可得到如下命题:

命题1:在上述检测设下,公司当前的股票由当前股票供需情况,以及A,B两类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即:

(10)

其中,等于

我们检测设:公司现在宣布要进行股权再融资,新增股票供应量为.股票市场对公司SEO的反应是复杂的.如果投资者对募集资金投向过度自信,会认为SEO是一个利好信号,这样就会有方面的利得,相反,如果投资者对募集资金投向失去信心,认为这是一个坏的信号,这时,会有损失.例如,股票市场认为武钢增发的资金用于收购控股股东优质资产,将增加每股收益,股票市场反应正面,而股票市场认为宝钢增发的资金用于收购控股股东盈利能力低的资产,市场反应负面.本文主要讨论这种行为会给公司股票带来什么影响,因此,我们暂时不考虑投资者预期的变化.

为了考察供求关系变化对股票的影响,我们首先考虑投资者数量变化.在以往的讨论中,很少考虑投资者数量变化因素,但这一因素很重要.正是这一因素变化的不可预测导致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场起伏.

检测设公司股票新发信息发布后,参与这支股票交易的理易者数目变为.在不考虑该信息对投资者未来预期的影响以及卖空限制下,我们认为一般会朝着比小的方向变动.因为如果理易者真的理性,他们会看到公司这种行为是在"迎合"市场,是在牺牲未来的利益.同时他们又不能进行卖空套利,因此,部分理性的交易者会选择退出市场.但我们并不对此做出限定,这并不影响我们对问题的讨论.

检测设"噪声交易者"数目变为.这里,我们并不好界定与的大小比较.因为这取决于市场"噪声交易者"对该信号的反应.有可能新发股票的消息起到一种"广告"效果,使新的"噪声交易者"了解这支股票并参与交易,甚至引发"羊群效应",带动更多的噪声交易者,也有可能一些理易者的退出会影响"噪声交易者"的情绪,从而带走一部分"噪声交易者",也有可能在综合几方面因素后,"噪声交易者"的数目基本保持不变.

但无论投资者数目怎么变动,我们只需要检测设变动后为,,按照命题1一样的方法,我们总能得到下面命题:

命题2:公司宣布股权再融资信息后,若供需平衡后A,B两种投资者的数目为,,则新的均衡就为:

(11)

其中,等于

三、公司股权再融资对股价的影响

为了比较和的大小,我们定义,则可以表示为:

若,则

(12)

若,我们也会有一个和a中情况类似的表达式:

(13)

尽管的表达式很繁复,但我们真正关心的是的符号以及与各个变量的变化关系.

根据上述表达式,可以得到:的符号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以及,的大小.同时,可以得到:于是我们得到下面结论:

命题3:股权再融资的信息发布后,股票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新发股票的数量和该信息吸引的投资者数量的对比.发行数量增多使向降低的方向移动,"噪声交易者"数量的增多使向上升的方向移动.

这个结论可以解释A股市场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例如,当公司进行少量股票增发或者小部分国有股减持时,市场表现出正面反应,但当公司大量增发股票或国有股大规模减持时,市场反应又成负面.2002年以前,公司增发行为一度受到投资者青睐,增发公司股价一路上升.但2002年以后,市场又开始拒绝公司增发行为,大呼"增发猛于虎",涉及增发的股票一路下跌.等这是因为公司最初的增发行为的盈利效应吸引了较多的交易者,新增的股票供应满足不了增加的需求,增发公司的股票上升,当新增股票供给超过了新增需求时,股票在供给的冲击下开始下降.

四、一个简单数字例子

当公司没有发布股权再融资信息时,公司股票由命题1给出.我们检测设此时市场中A,B两类投资者的数目相等,即,则我们可以用下图中实线表示其曲线.然后我们考察股权再融资信息发布后的曲线.我们检测设两种情形:

情形一:新增股票量不是太多,但吸引了不少"噪声交易者",同时为了分析简单,我们检测设理易者数目不变.不妨令,于是,这种情形下的股票曲线可以由下图的虚线A表示.

情形二:在情形一的投资者数目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股票供应量.不妨令,继续令则这种情形下的股票曲线由图中的虚线B表示.

由上图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在情形一的检测设下,尽管增加了股票供应,但投资者数目的增多使股票仍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股价被抬高.随着股票供应量的进一步增多(如情形二),投资者承受不住供给的冲击,股票会下跌.

以上检测设股票市场中存在着大量"噪声交易者".他们经常根据一些并不相关的"噪声"信息做出决策.事实上,在市场中尤其是A股市场中的确如此.多数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并不是根据公司价值分析来做出投资选择的,往往是交易信息和技术分析,体现为"追涨杀跌".

五.只有"噪声交易者"的情形

新兴市场更普遍的情形是由于噪声交易者影响证券和流,因而主导了市场,价值投资者大多数被边缘化,参与者绝大多数是噪声交易者,只是程度不同,价值投资者可以忽略不计.

在前面的基础上,我们考虑新兴市场一种更现实的情形—市场中只有"噪声交易者".这种情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放开对"噪声交易者"的检测设,事实上,"噪声交易者"并不关心公司价值,他们关注的只是股票以后交易.即不是基于公司未来流的价值预期,而是基于股票供求的交易预期."噪声交易者"正如同凯恩斯的"更傻的投资者理论"所说,他们之所以购写某支股票,只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比自己更傻的投资者出来购写这支股票.他们只关心自己在购写到股票后能以什么卖出.


检测定"噪声交易者"认为自己在写入股票之后,预期自己能以的卖出.如前检测设,服从正态分布,可以表示为,仍表示"噪声交易者"对未来收益预期的精确度.

由(6)式可知,每个交易者对股票的需求量为:

(14)

若市场中参与这支股票交易的"噪音交易者"数目为q,则供求平衡时的就可以表达为:

(15)

现在讨论公司宣布股权再融资的时候,会如何变化.仍检测设新增的股票供应为,由于市场中只有"噪声交易者",我们不妨讨论一下交易者的预期卖出发生变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检测设"噪声交易者"在得到公司所宣布的消息时,预期自己在写入股票以后,能以的卖出,其中.这里取决于"噪音交易者"对公司行为的认识,如果交易者认为公司的行为是一个利好信号,这时候,若交易者认为这是一个利空信号,这时候,也有可能交易者认为这是一个中性信号,而.

此时,在市场均衡时,由于种种原因,"噪音交易者"的数目为,由相同的方法可知,均衡为:

(16)

于是得到,

(17)

明显看到,股票对公司再融资行为的反应分为两个方面:(1)"噪音交易者"预期卖出的变化,(2)股票变化量与噪声交易者数目变化量的对比.(1)中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交易者对公司行为是利好或者利空的判断.而在(2)中,我们看到,当"噪声交易者"的数目增多的比例大于新增股票的比例(即)的时候,朝上升的方向移动,当"噪声交易者"的数目增多的比例小于新增股票的比例(即)时,朝下降的方向移动.这与市场中同时存在价值投资者与"噪音交易者"的结论一致.

六、结论及政策意义

A股市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反应的变化的原因在于,大量的A股投资者依据股票供求等与公司基本面无关的信息定价,偏好短期投机交易获利,对流通股本规模高度敏感.在"发展,规范与市场承受能力高度统一"的约束下,迫使证监会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门坎,并导致证券发行市场化.中国股票市场改造的关键在于引入合格投资人,增强价值投资者力量,改善投资人结构,增强股票市场的评价能力,同时,提供适合价值投资者的证券产品,例如,继续推进绩优大盘蓝筹股上市,以及发行可转换证券,培育价值投资者的生存空间,改变依赖供求定价的短期投机力量主导股票市场的格局.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