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19 浏览:16215

《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代码:1303,开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04级,开课学期:第3,4学期,

课程总学时:68学时(讲授学时:60学时,研讨与实践学时:8学时),

学分:4学分.

(二)课程性质

《现当代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对现当代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以及对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获得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能力.

《现当代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干课,专业必修课.


(三)教学目的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包括现当代文学的流派,现当代作家,现当代文学作品等,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文学观,系统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基础知识及知识体系,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同时也为学习其它学科打好基础.

1.通过《现当代文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现当代文学的基础4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认识文学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分析与评价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理念.

2.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同时,在学习现当代文学知识和理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3.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现代汉语》以后开设的.它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写作》,《教师口语》,《小学语文教学论》等课程密切相关,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包括现当代文学的流派,现当代作家,现当代文学作品等,其基本内容与要求如下:

第一编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16课时)

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人们习惯称为五四时期的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通常将这一时期的文学叫做"左联"时期的文学.第三个十年(1937——1949),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抗战初期的文学和后期的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第一编是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讲授从1917年到1927年之间的文学的发展.介绍文学的思潮,小说的创作,新诗的创作,散文的创作,话剧的创作.介绍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以及对后来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第一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文学的发端,性质,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概况,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兴起,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和新文学社团的涌现,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守旧派的论争,第一个十年的创作综述(2课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的文学道路,小说集《呐喊》,《彷徨》,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4课时)写实派主要代表作家冰心的代表作《斯人独憔悴》,叶圣陶的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2课时)浪漫派主要代表作家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冯沅君的代表作《隔绝》,(2课时)开一代诗风的先驱郭沫若的创作道路与浪漫诗风的影响,以及代表作《女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艺术想象力,(2课时)多种流派的新诗:自由体诗派的代表诗人胡适的《尝试集》,新格律诗派的代表诗人闻一多的代表作《死水》,新格律诗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象征诗派代表诗人李金发的代表作《弃妇》,(2课时,讨论,研究性学习)风格多样的散文,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冰心,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1课时)萌芽期的话剧,胡适的《终身大事》,田汉的《获虎之夜》.使学生对新文学有一个初步而全面的了解.(1课时)

第六章多种流派的新诗(2课时)采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和对诗歌进行独立鉴赏研究的方法,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布置研究课题:

(1)自由体诗的特点怎样正确评价胡适的自由体诗怎样评价《尝试集》

(2)新格律诗派的特点有哪些优缺点有哪些闻一多与徐志摩有哪些不同的艺术特色

(3)象征诗派的艺术特色有哪些优缺点有哪些如何解读《弃妇》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查找材料.

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学生如有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学生写成小论文,并且在课堂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学生打分,评分标准包括:对知识的把握,资料的占有和处理,介绍时的教态,知识的熟练程度.

第二编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1927——1937)(12课时)

这一时期文学也称30年代文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无产阶级文学随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而迅速成为30年代文学发展的一大主潮.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展开了文艺思想的论争,带来文学创作的极大繁荣.

通过第二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这一阶段文学发展的概况,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巨匠茅盾的创作道路,小说创作道路,代表作《子夜》的内容与艺术特色,(2课时)市民文学的大家老舍的创作道路,文学业绩,代表作《骆驼祥子》的内容,主题,艺术特色,(2课时)作业:怎样认识老舍作品中的市民意识现代抒情小说大师巴金的创作道路,文学业绩,代表作《家》的内容,主题,艺术特色,(2课时)作业:巴金小说中"家"的情结或"家的守望".走向繁荣的其他小说的概述,沈从文的《边城》,施哲存的《春阳》,萧红的《生死场》,张恨水的《啼笑因缘》,(2课时)多色调的诗歌创作的概述,臧克家的《老马》,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戴望舒的《雨巷》,(1课时)多样化的散文创作的概述,鲁迅后期杂文,林语堂的小品文,夏衍的报告文学,(1课时)杰出话剧艺术家曹禺的生平与文学贡献,代表作《雷雨》的内容,主题,艺术特色.(2课时)

第三编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1937——1949)(6课时)

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抗战初期的文学和后期的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发生在20世纪的文学思潮与文学论争,对文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某些片面性,简单化倾向,对此应辨证认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文献,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为我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标志着我国革命文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也带有时代的色彩和历史的局限,未能摆脱"左"的教条主义的影响,对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估价过低,对于农民身上的小生产者思想重视不够.

通过第三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第三个十年文学的概况,现实主义新深化的国统区小说的概述,老舍的《四世同堂》,茅盾的《腐蚀》,钱钟书的《围城》,张爱玲的《金锁记》,张天翼的《华威先生》,(2课时)走向新的融合的国统区新诗,表现大变动时代的国统区话剧(1课时)歌颂新生活的解放区文学作品的概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荷花淀》,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2课时).

第四编十七年文学(1949——1966)(16课时)

这一时期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文艺工作的成绩是显着的.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文艺为政治怎么写作","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第一次文代会是当代文学的发端,是新中国文学运动的起点,第二次文代会对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片面之处,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及文艺斗争埋下了隐患.三次错误的批判,把文艺思想的争论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给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的很大的挫折.双百方针的提出,又一次激发了作家创作的热情,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反右斗争又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文艺政策的调整再一次唤醒了作家的创作灵感.

通过第四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十七年文学的概况,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创作综述,(2课时)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的概述,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2课时)革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的概述,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2课时)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的概述,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2课时)主题与风格多样的短篇小说的概述,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茹志鹃的短篇小说:(2课时)十七年的诗歌的概述,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郭小川的《祝酒歌》,闻捷的《吐鲁番的情歌》,(2课时)十七年的散文的概述,刘白羽《长江三日》,杨朔的《雪浪花》,秦牧的《社稷坛抒情》,(2课时,研究性学习)十七年的戏剧的概述,田汉的《关汉卿》,(1课时)《茶馆》的作者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戏剧创作,《茶馆》的内容和人物,《茶馆》独特的戏剧艺术风格.(1课时)

第五编"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1966——1976)(1课时)

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反现实主义的帮派文艺泛滥成灾,成为本时期的文艺主流.林彪,一伙全盘否定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诋毁中外文学遗产,大批优秀作家惨遭迫害,文艺园地一片凋零.有些作家虽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写出了一些较好的作品,但也未能完全摆脱当时"左"的思潮的影响.

通过本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的概况,《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及其反动性,"根本任务论"及"三突出原则"等创作理论,创作综述.使学生了解""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的摧残和影响.

第六编新时期文学(1976——)(19课时)

1976年10月""的结束,既结束了十年以来的政治动乱,也结束了笼罩在文坛上的阴影.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广大作家在""中饱受摧残的灵魂和身体也焕发了新的生机,开始感受自己的伤痛,反思经历的灾难.他们迫切要翻思想下僵化的文艺路线,彻底拨乱反正,扫清十年""的影响,为新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开辟道路.

通过本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新时期文学史概况,文艺界的思想解放运动,现实主义的恢复及文学思想的多元化,新时期创作综述.(1课时)新时期的长篇小说概述,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陈忠实的《白鹿原》(研究性学习,2课时)新时期的中篇小说的概述,谌容的《人到中年》,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北方的河》,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韩少功的《爸爸爸》,莫言的《红高粱》,王安忆的《小鲍庄》,王朔的《动物雄猛》,余华《现实一种》,池莉的《烦恼人生》.(4课时,研究性学习)新时期的短篇小说的概述,铁凝的《哦,香雪》,高晓声的《陈奂声上城》,汪曾祺的《受戒》,残雪的《山上的小屋》.(1课时)王蒙的小说创作,《春之声》及其新探索,《活动变人形》.(2课时)新时期的诗歌的概述,朦胧诗及其论争,舒婷的《思念》和《双桅船》,北岛的《回答》,顾城《弧线》,艾青的《光的赞歌》,雷舒雁的《小草在歌唱》,"新生代"诗人.(2课时)新时期的散文概述,巴金的《怀念萧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邓贤的《中国知青梦》,余秋雨的散文,学者散文.(2课时)新时期的戏剧的概述,崔得志的《报春花》,沙叶新的《检测如我是真的》,刘锦云《狗儿爷涅盘》,魏明伦的《潘金莲》(2课时).

第十二章新时期的长篇小说(2课时),第十三章新时期的中篇小说(上)(2课时),第十四章新时期的中篇小说(下)(2课时)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和对小说进行独立鉴赏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借助资料对小说深入分析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布置研究课题,对下面列出的作品,任选其一做全面分析:

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陈忠实的《白鹿原》,谌容的《人到中年》,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韩少功的《爸爸爸》,莫言的《红高粱》,王朔的《动物凶猛》,余华的《现实一种》,池莉的《烦恼人生》,王安忆的《小鲍庄》.

2.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查找材料.

3.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学生如有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4.学生写成小论文,并且在课堂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学生打分,评分标准包括:对知识的把握,资料的占有和处理,介绍时的教态,知识的熟练程度.

每个同学分配一部作品,自己去阅读作品,查找资料,写成小论文,并且在课堂上交流.既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有培养学生的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分工协作,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和方法

《现当代文学》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为主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课堂讨论,谈话,指导自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等.在教师讲授过程中,结合具体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文学现象,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同时,通过学生的调查,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教育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文学的发展的现状,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培养学生热爱教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他们加强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语文教学水平,增强其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为其早日熟悉教师职业,转变角色意识,做好后续学习的必要专业知识准备,也为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

《现当代文学》的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平时考察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注重形成性考核,也注重终结性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学生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发言,作业,收集教育小资料等,占总成绩的30%,既满分为30分,学生的终结性考核主要指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即满分为70分.

五、课程纲要制定程序

制定时间:2004年9月,

参加人员:孙新运,蒋文胜,姜芳,曹艳华,张淑静

执笔人:孙新运

六、课程使用教材与教材参考资料

教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杨朴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

1.《中国现当代文学》(党秀臣主编)

2.《中国新文学》(傅子玖主编)

3.《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林,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教学参考资料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2.《中国当代文学教程》陈思和,3.《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城,4.《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朱栋霖(面向21世纪教材).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