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文格式北京,宏观经济学文格式试题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981 浏览:120650

北京师范大学901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

1.洛伦茨曲线:指以它的发明者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命名的用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洛伦茨把社会居民依其收入多少分成若干等级,再分别在横坐标和纵坐标上标明,连接每个等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和每个等级人口的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百分比所形成的一条曲线,就叫洛伦茨曲线.(自己补充作图)

2.福利经济学定理(同学们自己总结)

3.科斯定理:指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但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解释科斯的基本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科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解释.

科斯定理的内容

答: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包括对铸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管理.在货币供给中,占比例最大的不是铸币和纸币,而是活期存款,所以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主要是对活期存款的管理,而对活期存款进行管理的关键是准备金.因此,西方国家的银行采取措施管理准备金,来实现对货币供给的管理.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其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和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总需求水平.由于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因此,总需求水平的变动又可以影响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而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总水平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产生影响.在实践中,上述影响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

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基本类型.使用财政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是逆风向调节.当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时,政府通过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收水平,以刺激有效需求.

货币政策包括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基本类型.政府使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是逆风向调节.当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货币当局通常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写进有价证券等手段降低利息率水平,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

也就说,当经济衰退时,应该同时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财政,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相互协调,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有效地调节.

4.试说明新古典综合派衰落的原因.

答:新古典综合派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正统,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盛达20余年,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它开始衰落.从经济理论方面来看,导致新古典综合派衰落的原因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1)不能解释滞胀问题.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同时,失业率上升,即出现滞胀现象.从新古典综合派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的三条曲线图形来看,滞胀现象与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发生了明显的冲突.按照新古典综合派所信奉的菲利普斯曲线,只有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通货膨胀率的数值才会为正,即存在着通货膨胀.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通货膨胀率的数值只能是负值,即下降,从而不可能存在着通货膨胀.因此,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并存.这显然违背滞胀的事实.

(2)新古典综合派不但不能在理论上说明滞胀现象,而且对解决这一困难也束手无策.根据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如果存在过度繁荣,从而通货膨胀加剧,那么政府应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少总需求.然而,同样依据它的理论,紧缩性政策所造成总需求降低的直接结果是减少就业,从而失业率增加.同样,为了降低失业率,政府应该增加总需求.但总需求的增加将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这意味着,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政策选择处于两难的境地:消除"滞"的政策将导致"胀"的加剧,而降低"胀"会使得"滞"更加严重.由此可见,滞胀问题将是新古典综合派难以克服的困难.

(3)导致新古典综合派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劳动生产率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普遍存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的问题.对于这一经济现象,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然而,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中,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经常被看成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而被检测定为已知.所以,有关劳动生产率的论述很少,更谈不上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三、计算题

1.某企业以劳动及资本设备的投入来生产产品,生产函数为:

(K≥25)

企业劳动投入量短期及长期均可变动,而资本设备只能在长期条件下变动,劳动工资率,资本报酬率

(1)求企业短期及长期总成本函数,

(2)求Q等于20时的最佳资本规模.并求出此时的短期边际成本及平均成本函数.

解:(1)对生产函数整理后可得:

企业总成本即为:

此即为短期成本函数.

长期情形下,K可变动,成本极小化的条件为:

可解得:

代入成本函数得:

此即为长期总成本函数.

(2)Q等于20时,代入(1)式得最佳资本规模为:

K等于27

代入短期成本函数得:

此时短期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分别为:

某厂商的成本函数是计算时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并计算厂商应确定的合理产量和合理产量下的平均成本.

解:(1)Q等于10时,

所以平均成本

又因为,将Q等于10代入得:MC等于25.

(2)厂商所确定的长期合理产量应使得平均成本达到最低.

由于,令,

解得合理产量为Q等于10.此时对应的平均成本AC等于25.

3.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试求:

(1)检测设产品为66元,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为30元,在新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如果会,最小的亏损额为多少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生产

(4)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解:(1)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则,又知P等于66元.

根据利润极大化的条件P等于MC,有:,

解得:Q等于6,Q等于-2(舍去).

最大利润为:(元)

(2)由于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新的为P等于30元,厂商是否发生亏损要根据P等于MC所决定的均衡产量计算利润为正还是为负.

均衡条件都为P等于MC,即,

则Q等于4,或Q等于0(舍去).

此时利润

可见,当为30元时,厂商会发生亏损,最小亏损额为8元.

(3)厂商退出行业的条件是P小于C的最小值.

得:

有:

令,即,

解得:Q等于3

当Q等于3时,可见只要P<,21,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4)由

可得:

进而可得:

由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即为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因此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即为:

4.检测设一国的菲利浦斯曲线为Π等于Πe-3(U-Un),自然失业率Un为5%,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适应性预期,银行对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目标为2%.

(1)如果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为5%,那么银行为实现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目标,能够引起的失业率是多少

(2)如果银行在次年继续保持2%的通货膨胀目标,那么失业率将是多少

(3)根据奥肯定律,计算降低通货膨胀的产出牺牲率.

(4)如果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理性预期,那么产出牺牲率为多少

答:(1)由题知该国的预期为适应性预期,有等于等于5%,等于2%,等于5%

代入菲利普斯曲线

可得等于6%

即如果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为5%,那么银行为实现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目标,能够引起的失业率是6%.

(2)如果银行在次年继续保持2%的通货膨胀目标,即有等于等于2%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

可得等于等于5%,即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3)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根据Ⅰ部分计算可得,降低3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率,将使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因此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所以牺牲率等于2%/3等于0.67%

(4)如果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理性预期,那么产出牺牲率为零.分析如下:

理性预期表明等于,因而等于.无论通货膨胀如何变化,失业率一直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即失业率恒定不变,从而产出不变,因此牺牲率为零.

四、论述题

1.论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纠正市场失灵的方法.

答:(1)市场失灵的原因

当市场不能真正反映商品的社会边际估价和社会边际成本时,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出现市场失灵.当消费者支付的高于或低于生产商品的社会成本时,消费者的估价与社会估价出现偏差,社会资源并不会按社会估价的高低流动,而是按照市场流动,这时市场失灵.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公共物品的存在,外部经济效果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四个方面.

①在现实经济中,由于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存在,垄断普遍存在.在垄断市场上,由于企业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分离,所以高于边际成本.社会给予商品的边际评价是消费者支付给商品的,而社会生产该商品支付的边际成本为企业的边际成本.这时,尽管消费者之间仍可以实现有效率的交换,但社会并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最需要的商品组合.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不仅不能使用最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而且增加生产还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从而生产没有达到最优.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例如,完全垄断厂商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从而社会为生产既定的产量花费较多的成本,垄断厂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采取寻租行为等.

②市场失灵的第二个原因是经济社会需要一类被称之为公共物品的商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物品的消费权力的机制失灵.对于追求最大利润的私人企业而言,生产者必须能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它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由于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这就是说,在消费公共物品时,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做一个免费乘车者,造成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不足.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使得私人供给的社会成本增加,而社会利益得不到发挥.

③外部经济效果或外在性是造成社会估价与社会成本出现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外在性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例如,大气污染,噪音以及私人绿化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的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包括强加于他人的成本,同样,它的收益不仅包括它收取的卖出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而且包括给他人带来的但又无法收取报酬的好处.但是,按照市场的原则,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只会考虑它看到的收益和成本.结果,外部经济效果使得社会估价不等于社会成本,并且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也没有提供一种机制,让交易双方考虑对其他人所施加的经济效果.

④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导致效率损失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逆向选择问题.指写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必将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当交易双方的其中任何一方对于交易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另一方知道更多时,就会出现逆选择问题.第二,败德行为.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动机.败德行为又称道德公害,其产生的原因是非对称信息.它会破坏市场的运行,严重情况下会使得某些怎么写作的私人市场难以建立.第三,委托人-写作技巧人问题: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写作技巧人的行为,写作技巧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一旦出现委托人-写作技巧人问题,其后果不仅是使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受损,也会使资源配置的效率受损,因为在没有委托人-写作技巧人问题的情况下,社会将生产出更高的产量.

(2)纠正市场失灵的方法

①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的.

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于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在这些行业中,要么是高成本的技术,要么是平均成本呈下降趋势,因而大规模的经济是必需的.这时,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于垄断行业施行控制,或者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制措施.如果在政府管制以后,企业仍可以获得超额利润,那么政府就应征收一定的特殊税收,以利于收入的公平分配.当然,对于这类垄断行业,政府也可以采取直接经营的方式来解决由于垄断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由于政府经营的目的不在于最大利润,所以可以按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成本决定,以便部分地解决由于垄断所产生的产量低和高的低效率问题.

②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

针对市场决定公共物品供给量的困难,可供选择的对策是利用具有集体性,非市场性和规则性特点的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是由政府代表集体做出的决策,政府的选择最终取决于政治市场的均衡.构成政治市场的需求者是公众,选民或者纳税人,而供给者是由政治家或者官员所组成的政府.与市场运行一样,公共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则,以协调人们的行动,反映人们的偏好.在现实经济中,公共选择的规则多采用一致同意和多数票规则.就公共物品的供给而言,集体决策即是表决,如果一项决策获得一致通过,那么意味着所有的人会因此得到好处,从而增进福利.如果一项方案只得到多数票赞成,那么这项方案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但可能是潜在最优的.

③外部经济效果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税收和补贴政策是向施加负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等于边际外部利益的补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得厂商按照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进行决策.直接调节是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强行控制外部经济的影响,也可以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

以上解决外部影响的方案的关键是外部成本或利益内部化.此外,科斯定理的结论也被用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传统的方案并没有消除外部影响,所以科斯定理建议,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通过市场谈判就可以解决外部影响.

④信息的不完全会带来许多问题,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解决其中的一部分.例如,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者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生产,否则,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可能卖不出去.生产者显然很难知道每个消费者的偏好的具体情况.不过,在市场经济中,这一类信息的不完全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正确决策——因为他们知道商品的.只要知道了商品的,就可以由此计算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收益,从而就能够确定他们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但是,市场的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是不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信息调控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得到充分的和正确的市场信息,即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便他们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就"保护"消费者方面来说,常见的政府措施就包括这样一些规定:发行新股票或新债券的公司必须公布公司的有关情况,产品广告上不得有不合乎实际的夸大之辞,某些产品必须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书,上必须标明"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等等.

消除市场失灵的政策是根据不同的原因而设计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

2.古典,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存在怎样的差异由此导致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答:(1)古典,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的差异

①研究期限不同

古典总供给曲线一种长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依据凯恩斯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的检测设条件而得出的.为一条垂直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在长期中,根据西方的经济学,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依据凯恩斯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的检测设条件而得出的.这检测设条件的含义是:工人们会对货币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但却欢迎货币工资的上升,因此,货币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工人们具有货币幻觉,即:只看到货币的票面值而不注意货币的实际购写力,所以他们会抵抗水平在不变的情况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但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的水平的提高.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实际工资的下降.然而,正是由于工人们具有货币幻觉,所以工人们会对相同的后果,采取迥然不同的态度.总之,在工资具有的下降刚性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水平的意义是因为,在严重的萧条状态时,由于存在着大量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所以当整个社会的生产量或国民收入增长时,水平和货币工资会大致保持不变.因此,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一直到充分就业时为止.凯恩斯主


图1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后果

图1中,经济社会在开始时仍然处于A点,但AD移到的原因却是由于信息不能事先通报的意料外的因素造成的.因此,虽然AD已经移动到的位置,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并不能觉察到这一事实,他们还以为AD仍然处于原有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的理性预期只能是P0.因为,如果AD的位置没有移动,预期的P是P0,而根据经济模型推算出来的P也是P0.这就是说,即使存在着理性预期,水平和产量却可以由于意料之外的因素而发生波动.在目前的例子中,它们顺次波动的P1和Y1的数值.可以看到,理性预期一方面维护了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另一方面又以意料之外的因素的影响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上升和下降.

对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和产量的波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是不能使用经济政策来使之稳定的.由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无法事先得知,所以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内,事先都不知道这些因素的存在,更谈不到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因此,即使经济政策是有效的,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也无从执行这些政策.理性预期学派的最终结论是,在任何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版权所有: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kaoyan.wanxue.咨询: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6号中国技术交易大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