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武汉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760 浏览:69356

计算机学院实施"卓越工程"方案

(2007-2016年)

一、提出背景

2007年新年伊始,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简称"质量工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武汉大学发布了"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卓越工程实施方案",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对待.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自2000年四校计算机学院(系)合并组建以来,整合了办学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改善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本科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

1.重视基础知识,学生发展后劲足.

2.数学,实验课时多.

3.注重学科交叉和新专业的培育,建设.

4.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历年来在文体活动,思想品德方面的成绩骄人.

近三年来,学院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学院本科教学的软硬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本科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专业发展不平衡,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2.教学基础条件与一流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地位还不相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有待改善.

3.教师数量不够充足,部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不足,授课方式处于传统状态.

4.部分课程的内容更新较慢,不能较好地反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一些课程的课件质量不够高,学生对本科教学的质量还未达到完全满意的程度.

5.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和实习基地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还不能使大面积的学生受益,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不够突出.

6.教学名师,教学成果,精品课程数量偏少,与学院的地位不相称.

7.本科教育国际合作与联合培养的规模太小.

8.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和实施.因此,本科教学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三创"型人才培养,完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院将以国家质量工程和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实施为契机,以打造国内外一流的本科教育为目标,对本院未来四年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精心规划,全力实施,以期尽快实现把我院建设成国内外知名高水平计算机学院的宏伟目标.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思想,继承和发扬武汉大学本科教学的优良传统,树立"人才强院,质量立院,特色兴院,和谐治院"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强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协调,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效益,深化改革,全面提高计算机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院的知名度.

,建设目标

通过"卓越工程"的实施,力争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创办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推出2——3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在计算机学科内普遍认可的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构建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规范要求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计算机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

(2)将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为国家级的特色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设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力争创办信息安全基地班.

(3)申报10个国家级创新性课题.

(4)将实验中心分步骤建设成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新增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双语课程,2门校级双语课程.

(6)力争培育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学名师.

(7)组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校级教学团队10个,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8)完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两套专业教材,争取15种教材入选国家质量工程计划,2种教材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

(9)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习基地的数量扩大到15个,提高实习基地利用效果.

(10)初步建立以"三创"精神为导向,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运行模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在就业,深造等方面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学生业余科研与竞赛成绩有明显进步.

(11)本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12)建立,完善计算机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健全教学工作奖惩制度,调动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3)基本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

(14)学院教学资源的利用更加有效.

四、建设内容

(一)全面贯彻"三创"教育理念,实施学院教育创新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探索信息安全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稳妥推进"3+1"的试点.将两个本科专业的学生都按"应用型"和"研究型"分类培养.建设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10个国家创新性课题.坚持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培养精英人才,以信息安全专业为依托培养有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创造机会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办学,并与国内外大型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探索订单式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大学生创新科研与竞赛资助

做好校院两级学生科研立项的申报和指导工作.力争每年获取学校资助的大学生科研面上项目25项左右,8名拔尖学生(或团队)获重点支持项目.同时学院还将继续设立学院学生科研基金,以面上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分别资助大学生业余科研.每年资助面上项目30项左右,重点支持项目每年资助5名拔尖学生(或团队),学院将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提供各类优质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加强思维和方法训练,鼓励学科交叉,力争产生4项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性成果.

在现有大学生竞赛训练基础上,学院将在学校统一部署下,继续组织好ACM/ICPC程序设计,嵌入式,仿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学生英语演讲,大学生学习竞赛等各类竞赛项目,以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以教学促进竞赛,并建设好ACM/ICPC竞赛训练基地,实现24小时不间断开放,以满足竞赛与训练的需要.同时,将ACM/ICPC程序设计训练平台建成全院学生程序设计自我训练的平台.

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使学院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学院将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变分散式为集中式,变验证型为主为设计型为主,强化效果检查,调整人员配置,加大以三年为周期的培训与考评力度,建设软件实训平台和网络工程实训平台.学院务求将实验中心分步骤地建设成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在巩固现有7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与各行业的联系,拓宽合作领域,促成新的实习实训基地的产生和发展.学院将在四年内争取学校支持建设1个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新增8个校外实习基地.

(二)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及新专业申报

1.品牌专业建设

我院信息安全专业被立项为湖北省2006年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学院将按照品牌专业的建设目标,制定相应措施,将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为国家级品牌专业,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级品牌专业.力争创办信息安全基地班.

2.专业评估及认证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确保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或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专业认证.为此,将密切跟踪教育部有关专业认证的动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新专业申报努力做好计算机仿真新专业的各项准备,完成申报工作.并划拨专项建设经费,加大对新专业建设的投资力度.

(三)课程资源建设

1.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范围重点放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领域.学院将根据课程建设总体目标,在原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力争再建设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

2.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

我院现有双语教学课程2门,数量和质量均显不足.学院力争再建设2门校级,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学院将鼓励教师积极学习研究双语教学,有计划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培训,建立优秀外文原版教材引入机制,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立项和双语教学竞赛,改善目前双语教学不足的状况.

3.教材建设积极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两套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出版更多更好教材.争取15种教材入选质量工程教材建设,2种教材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

4.骨干课程及实验课程建设根据学院制定的新教学大纲的要求,资助全部课程建立院内课程网站,做好流媒体课件的录制工作,完善网络教学条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并且将在四年内每年建设8门左右的骨干课程和5门实验课程.

5.教学改革研究

学院继续资助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每年资助5项.2007年至2016年,计划获批校级以上教改立项12项,其中国家级教学研究立项4项,省级教改立项4项.并力争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

(四)教学队伍建设

1.教学名师选拔

2007至2016年,力争1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入选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入选武汉大学教学名师.具体对象落实到人,有针对性地培育.组织学院教师参加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2.教学团队及课程组建设

学院现有29个课程组,并建立了课程组及课程组负责人制度.以课程组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建设10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建设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将继续资助课程组进行教研活动,提高课程组的自主权.课程组将在学院有关规定的框架下,独立地开展课程建设和人员管理.为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将举办新教师教学培训班,进行试点授课方式改革,聘请知名企业人员讲授实用性课程,培训教师.

3.教师国际交流

通过聘请一定数量的国际一流教师,选派优秀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学习,进修,改善本科教学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拔尖人才.

学院计划每年聘请2名国外资深教师来学院做有关教学讲座,每年选派4名教师到国内外进行进修和培训.

(五)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

1.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学院将通过人员流动,调整,培训等手段,使现有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日趋合理,聘请1-3名教学管理专家来本院进行本科教学管理经验的交流,选派教学管理人员到国内外大学考察,进修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2.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计划

学院将以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为核心,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动全院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系统建设,以此为契机,加快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管理现代化.

(六)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

1.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院已初步建立一套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继续进行完善,使其达到质量高,易操作的要求,在本科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建设扩大督导队伍,加强教学督导力量,按计划实施教学各环节的监督,检查,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本科教学的数量易于判断,但最关键的质量却难定量评价.学院计划发动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一个质量评价体系,并实际用于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考核,用于对教师报酬的确定.


五、关键措施

为了顺利实施卓越工程,使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上台阶,学院计划动员一切力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务求上水平,见实效.

(一)设置专职教学岗位,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为保证教学一线的师资力量,学院计划设置专职教学岗位.申请专职教学岗位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已取得经认可的教学研究成果.这些教师无需承担科研任务,但需承担教研任务,与其他专职教学教师和具有科研任务的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承担质量工程,卓越工程的建设任务.学院将制定专职教学教师的聘用,考核,报酬标准.

学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部分教师从繁重的科研任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二)探索新型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要人才

针对目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欠缺的现状,我院将学生按将

来的去向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并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不同的学习和实践项目,改变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以开放性,设计型实验为主要形式,建设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同时在信息安全专业试点探索"3+1"教学模式,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三)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建设一流实验环境

学院利用迁入新大楼的条件,加大各种教学投入.除正常的投入外,计划为实施卓越工程投入800万元(其中从国家,学校获得项目资助600万元,学院配套200万元),使我院的教学设施,教学质量,教研成果,学生的创新条件,实践环境处于国内甚至国际一流水准.

(四)设立教学专项奖励,鼓励创造优秀成果

学院已针对本科教学制定详细的奖惩方案,鼓励教师重视教学工作,投入精力研究教学,进而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本科教学,吸纳本科生到课题组参加科研活动,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对教学投入少,质量差的教师,进行警告直至离岗培训.

(五)树立新型质量意识,鼓励学生自觉"三创"

改变以课程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的现状,确立新型的质量关,促使教师从"三创"的角度实施教学,指导学生自觉按"三创"要求自主学习.

六、经费预算

(一)经费汇总表

单位:万元

项目内容总经费2007年2016年2016年2016年学院教育创新328981196645品牌专业建设及新专业

申报9020302713课程资源建设17943564535教学队伍建设17228434358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287777教学质量保障123333合计809199258191161 (二)经费明细表

大项小项明细合

计2007201620162016

学院教育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3+1"试点1266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实验区

50

10

20

201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区

10

3

3

410各国家级创新课题101225

大学生创新科研与竞赛学校面上项目25项/年102.52.52.52.5学校重点项目8项/年328888学院面上项目30项/年61.51.51.51.5学院重点项目5项/年102.52.52.52.5各种竞赛4812121212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国家级

100

50

50

实习基地1各示范性实习基地101015个校外基地307.57.57.57.5品牌专业建设与专业认证

品牌专业信息安全省级,国家级5515151510计算机专业省级251510专业认证专业认证523新专业计算机仿真55

课程资源建设

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104门省级精品课程20555510门校级精品课程204466

双语课程1门省级双语课程552门校级双语课程33

教材建设计算机,信息安全两套专业教材

10

5

515种教材入选国家质量工程

25

10

10

5骨干课程与实验课程每年10门骨干课程5门实验课程

28

7.5

7.5

7.5

7.5

教学研究学院每年5项102.52.52.52.5校级以上每年3项369999教学队伍建设

教学名师选拔1人国家级名师10102人省级名师10552人校级名师422青年教师教学竞赛123333

教学团队建设29个课程组12333310个校级团队2044662个省级团队2010101个国家级团队2020

教师国际交流每年聘2名外籍教师交流

16

4

4

4

4每年派4名教师出国进修

48

12

12

12

12教学管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20

5

5

5

5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8

2

2

2

2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

12

3

3

3

3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