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368 浏览:97624

摘 要 :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索可归结为“一突出四坚持”.即确立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观念,突出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必要性;力求适时适量,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科学性;贯穿教学全过程,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连续性;实施研究性教学,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创新性;以文学原著为根本,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文学性.

关 键 词 : 文学与影像互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2)04-0035-03收稿日期:2012-06-16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9-0332);同时受湖南大学教改项目“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文学课程教学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罗宗宇(1968-),男,湖南湘潭人,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新闻、播音主持、表演和编导等非中文专业的基础选修课.该课程教学面临着时代性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日益丰富的影像资源.一方面是大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不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有的作家如鲁迅和徐志摩还被拍摄成了影视,如电影《鲁迅》和电视《人间四月天》.另一方面,还出现了大量的电视诗歌散文(LTV),以及少量由上课教师与学生自己摄制的影像,如改编的红色经典剧或小说DV与相关视频等.这些丰富多样的影像资源,为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索提供了可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归结为“一突出四坚持”.

一、确立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观念,突出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前存在“老化、僵化、不适应时代的问题”[1](P21).而忽视影像资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不适应时代的一种表现.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图像文化时代,图像在当代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读图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场图文“战争”,“文学作品不断被影视‘殖民化’等越来越多的非图像文化资源被图像化地开发利用,许多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名著被搬上影视银屏,或被改编成漫画和连环画”[2](P137),给文学教学提出了时代性挑战.而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看,他们当下的阅读已经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普遍优先选择接受影像化的信息,用影像作品来代替文本的阅读.笔者的课程教学调查就显示,百分之百的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当利用影像资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讲课效率和内涵.因此,直面图像时代的挑战,变危机为契机,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将文字、声音、图像等综合起来,探索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式,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和课程教学与时俱进的应然选择.


二、力求适时适量,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科学性

实施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当根据各教学因素来科学合理安排,做到适时适量.课程性质不同,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处理就有所不同.在必修课教学中,以精选原著和影视作品为基础,截取一些典型片断来配合文学讲解,时间不宜太长.而在选修课教学中,则相对宽松,有时可以使用片断式影像资料,有时可以放整部电影甚至是师生自己拍摄的影像DV.从教学内容安排来看,进行作家作品的教学,要回到文学作品的情境或文学史现场,适合进行文学与影像的互读,如果是文学思潮运动的教学则不太适宜.考虑时长因素,如果影像是电视剧就只能精选片断,如《围城》等.而电影或学生自拍的影像则可视情况全部播放.另外,选择不同作家甚至是同一作家的作品影像均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如鲁迅小说改编的电影《阿Q正传》、《祥林嫂》与电影《鲁迅》等,张爱玲小说改编的《金锁记》、《色戒》等,要选择据文学代表作品拍摄的成功影像.从课堂形式来看,实施文学与影像的互读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课外第二课堂来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通过布置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观看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实施互读,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选择现当代文学教材中的剧目或小说加以改编,自制DV和LTV.在中文专业上课,可联合学生工作部门举行“红色经典”或舞台剧表演大赛并全程录像,通过课外活动创造与运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影视资源,实现第一课堂引领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深化第一课堂的开放式教学.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要体现主导性,在问需于学生之时,要总体把握实施互读的内容、时间、方式、节奏和数量,不能给学生以互读教学的点缀或泛滥感.

三、贯穿教学全过程,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连续性

实施文学与影像的互读教学,贵在坚持,要通过“五进”,做到长时间不断线.一是进课堂,贯穿各教学环节.教学前先让学生阅读观看要讲内容的文学文本和影像文本,最好是要求学生能形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文学与影像的互读并引导讨论.课后布置相关改编或写小论文等,最后落实检查批改并及时反馈评价.以《边城》教学为例,在学生课前阅读观看文学和影像文本的基础上,综合学生的疑问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对于争论较大的问题(如“《边城》所展现的生活世界有何特点,如何理解和评价?”和“小说《边城》和电影《边城》有哪些异同?”)则让学生细读细看文学或影像文本,写成小论文,最后及时反馈评价.二是进活动,把课外活动视作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支持学生开展影视社团活动,开展自编自导自演自拍活动,开展校园影视文化活动,实现活动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统一.三是进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中,教师可有意识安排诸如“老舍/张爱玲/金庸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等题目,我们目前指导完成的这方面本科生毕业论文就有多篇,如《贾平凹小说〈高兴〉的改编研究》和《电影〈边城〉与小说〈边城〉的比较研究》等.四是要进科研.课程任课教师要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视改编研究,申报此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校教改课题,推动了教学科研的互动.最后就是要进课程考试和评价,在实施课程考试和评价时,要把是否进行互读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平时成绩的计算要把互读状况纳入进去,利用平时成绩这一手段,恰当评价和促进学生的互读学习.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