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学走向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20 浏览:20131

[摘 要 ]全球化论者之所以要强调全球,就是试图以西方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为中心,以经济为手段,通过消除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来实现全球文化的一致性.全球化进程把中国文学卷入世界文学大潮,中国文学的实践和研究的各个领域也正在经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有着怎样的联系;全球文化下的中国民族文学,所反映的生活,不是与外界隔绝孤立的生活,而是在与国际文化发生交感和对流的世界格局中的生活.在全球化日益加剧、世界文学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今天,讨论中国文学的发展路径,这不仅是困扰着中国文学创作的实践命题,也是困扰着文艺理论研究的理论命题.


[关 键 词 ]全球化背景;中国文学;走向

【中图分类号】G630

一、全球化的背景以及当下中国文学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也达到了,“全球化”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学者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之一.不管是赞叹还是反对,全球化的概念都已经为人们广泛地所采用.在文学界,对“全球化”的种种讨论便是其中的最直接的反映.

然而,究竟什么是全球化呢?我们真的需要现今所谓的全球化吗?它真的对我们的中国文学有所指导、有所助益吗?

全球化的字面意思似乎就是世界化.但如同“现代化”一样,无论是作为概念,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发展趋势,全球化都是西方的命题,而非中性的概念.“它是以欧洲近代文明为原点,不断向全球辐射,试图逐步把世界纳入到某个共同的基本价值和行为规则的体系中来的过程,全球化是西方文明价值观和西方利益的全球化,非西方的国家则被放在全球化的边缘.”

有目共睹的是,当全球化的实际影响扩展到整个世界的范围时,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强势国家对全球经济资源的垄断,而且更是价值的垄断.这种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取向与价值观念不断输入,渗透到其他国家,从而造成了新的文化垄断和霸权,以致掩盖或模糊了民族文化的原有的身份特征.

这种忧虑并非杞人忧天.以中国文学界为例,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是以西方中心论为核心的解释体系,去盲目地夸大一些国外文学批评的意义和作用,而对本国的批评模式和理论资源却视而不见,这样做不但会让他们轻率地使用一些所谓的新名词新术语,而且一旦西方的学者对中国的某些理论予以重视,他们就妄自尊大,以为就可以用中国中心论来取代西方中心论了.

当然,我们并不能回避全球文化给予文学发展的巨大作用.应该说,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是被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的当代世界的文学,它在多少程度上已经突破了以往西方中心论的狭小圈子,具备了以全球眼光来看待当代世界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对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文学观和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以及世界各个地区一切民族的文学建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大大地利于了人类文学的发展.

平心而论,这种意义上的全球化只不过是恢复了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本来面目,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强调学术研究应有的研究思路和价值取向.然而,要把全球化带来的这一可取之处,带入研究实践,是相当不容易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承认,正如全球化语境下民族化的转向一样,文学研究也正转向文化研究,也正如失去了民族化,全球化会成为一纸空文一样,缺少了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也会变得乏味沉闷而无人问津.笔者以为,面对全球化大潮,既不盲目膜拜,又不陷狭隘的民族主义之泥淖,坚定地走参与竞争的民族化道路,就是我们自己的全球化――这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学民族化道路的困境

如果我们翻开近几年的国内文学期刊,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基本事实.关于中国文学创作、中国文学批评、中国文学理论等在全球化语境中或背景下的发展前景的探讨可谓是名目繁多,随处可见,不仅如此,有关这一论题的学术研讨会也是接踵而至,专家学者们几乎都在思考这一问题,并且很严肃地提出了种种应对策略.

曹文轩对当今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作了这样的区分,他认为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根本之异在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我们也不妨借此路径,来阐释中国文学的民族性问题.

应该说,文学的现代性倾向已格外明朗:越来越形而上.先人们的民族使命感与卡夫卡相比较,显然是后者更形而上.

所幸的是中国当代作家已经深切地领会到了上述道理和真切地看出了文学的特质与趋向.

综上所述,全球文化下的中国民族文学,“所反映的生活,不是与外界隔绝孤立的生活,而是在与国际文化发生交感和对流的世界格局中的生活.”[21]在这种语境下,“中国文学得时刻保持这样(形而上---笔者加)一种,惟有保持这种,中国文学才能在艰难竭蹶中提升自己.”[22]

三、关于中国文学“西方化与民族化”走向的反思

在论及了当代中国文学走上现代性(形而上)这一基本事实后,让我们把目光移向欧洲.我们发现,无论是一战后的现代派文学还是二战后的后现代派文学,都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哲学、社会思潮对文学的影响十分深刻而巨大”.

我们知道,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时代异化这样一个主题.确切地说是大工业时代的异化,所谓大工业时代的异化,又无疑是西方文明的一种异化.而所谓文明又不能不是西方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和同样具有先进的近代人道主义精神生活的集合体.

最后,我们,大多数的,有理由相信:中国文学的一个崇高而辉煌的时代必将到来.正如已逝的巴金老人所说:“它会来,它一定会来.但是它不会自己走来.要迎来一个灿烂的黄金时代,我们应当付出高昂的代价.”

注释

①吴炫反思“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命题,认为它容易掩盖文学自身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无法准确表述文学现代性何以区别思想和文化的现代性.他提出需要用“文学性”穿越“文化政治”,建立文学的个体性、创造性和经典性的阐释尺度.(吴炫《中国当代文学批判》,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版,第323页.)

②“失语症”是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顺庆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中国现当代文化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长期处于文化表达、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