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其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98 浏览:16496

【摘 要】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道德教育思想占有重要地位.杜威关于道德教育的本质、性质、目的、德育方法等的论述,不仅对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而且对家庭道德教育亦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值得人们悉心考究.

【关 键 词】杜威;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借鉴

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创始人,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目前流行的各种道德教育模式大多源于杜威的传统,尽管他们的研究结果超出了杜威的理论检测设,但在某些方面仍留有杜威思想的痕迹.”杜威在其道德理论和实践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建树,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重要启示及借鉴价值,值得人们认真对待.

一、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概述

(一)基于人性观基础上的道德教育理论.杜威认为人性包含不变的内容和可变的形式两个基本层次.他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把人的本能、、需要看成是不变的人性.他指出,需要是指人们由于其身体的内部构造而表现出的固有要求.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需要,它区别于由于身体而产生的需要,而是对合作或竞争的需要;某种美感的表现和满足的需要;领导和服从的需要等.杜威把以上两种需要归结为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称之为人的“本能”,是人性中的组成部分中的不变内容.“这些不变的思想是人之为人的一般.”所谓可变的人性形式,杜威视之为表现不变人性内容的可变的具体形式,也就是他所理解道德――人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风尚.杜威的人性观对其道德教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批判传统人性观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人性理论,并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构建了新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

(二)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1.杜威对道德范畴的理解.在杜威看来,道德的涵义是宽泛的.道德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一切行为中,不能将其限定于某个专属领域.道德是在实现自身利益前提下的利他化,是一种朴素的道德,是一种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杜威要求人们注意“道德观念”和“关于道德的观念”之间的区别.所谓“道德观念”是指这种观念“在行为中见效果,使行为有所改进,变得比另外的情况下更好”,也是“成为品性的一部分,因而是行为的工作动机的一部分那种观念.”所谓“关于道德的观念”,是指“关于诚实,纯洁或仁慈的见解,在性质上是不能自动的使这些观念变为好的品性或好的行为,是可能永远不起作用和无效的,好像很多关于埃及考古学的知识的那种观念.”他力主进行“道德观念”的教育.

2.道德教育的本质:尊重个体及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杜威的道德理论是建立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的.尊重人性作为实用道德理论的基础,其首要的表现就是对个体的尊重.尊重个体的观点认为每个个体不仅是单纯的生命个体,而且也是与他人、他事、他物相联系的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就既要看到一个人作为生命个体的先天本能,又要看到他作为社会个体的群性与交往.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只有落实到这两个方面,才能走进现实的道德生活.

3.杜威的道德教育价值论.杜威把教育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两种.内在价值就是指科学自身所具有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功用和特性.各门学科都应有增长儿童生活经验的意义.工具价值就是指各种学科都应具有的可以用来达到其他目的的功用和特性.杜威认为,任何学科的教育都应具有这两种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把教育目的和课程贯串起来.


4.杜威的道德教育原则论.对于道德原则,杜威认为,一方面,道德要解决的是如何把道德原则应用于具体道德情境的问题;另一方面,道德选择是以一种普遍化陈述为基础的.他指出,按原则去行动,就是无私地按照超越一切个人考虑的一般法则行动.在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中,道德原则主要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和历史现象,它不是先定的,而是通过经验获得发展的,而且主要是为判断眼下特定的道德情景怎么写作的.

二、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启示

家庭道德教育是父母对子女进行的品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年轻一代.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教育、道德教育最长久的场所.家庭道德教育是一个人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它可为个体的个性和品德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杜威道德教育观的总结,可以认为,其对我国当前的家庭道德教育的发展有以下借鉴意义:

1.家长应重视儿童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杜威认为,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就必须以“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反对从上面的灌输,以自由的活动反对外部纪律”作为进步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儿童个性、兴趣的培养,不能过分追求孩子智力的发展,尊重儿童对感知、探索及追求,但同时也不能一味的宠溺,要有效地引导儿童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

2.设置教育情境,营造教育氛围.杜威认为,道德源于经验,只有在经验中获得并检验的知识才具有道德意义,要“从做中学”.设置教育情境,是让子女有道德体验,学会道德判断,选择道德行为.营造道德氛围,可以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家庭生活中的一切转化为子女健康成长的力量,让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家庭生活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德育.

3.培养儿童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家庭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家庭成员要科学的、正确的定位德育.传统道德认为要求人们恪守规范,不违反规范就是“善”.这种病态的道德观导致病态“好人”,“好人”能够恪守规范,但并没有积极的自主判断与选择能力.家长应该认识到儿童不仅是德育过程中的道德教育客体,但也应充分认识到其主体性.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同时子女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

4.家庭道德教育应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在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关于道德教育在社会及学校中的地位的论述是重要的部分.儿童道德的养成必然与学校、社会教育息息相关.为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时刻与教师保持联络,及时与教师沟通,使得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能够和谐一致,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儿童品德的养成.

三、结语

围绕着杜威对道德教育价值标准、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的阐述,我们汲取了其中的积极因素,并结合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得到了有意义的借鉴.当然,家庭德育在个人品格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对于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更为重要.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的家庭道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美)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4.

[2]王凤玉,单中惠.杜威在华教育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98-235.

[3](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林,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78-112.

[4]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15.

[5]杨荣.杜威德育思想的现代借鉴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07(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