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专学士毕业文看“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

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468 浏览:59853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题目:《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立项编号:2008302.

摘 要:本文从湖北某高校2010届266名英专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发现,25%的论文选题是语言学和关于语言学方向.该结果又一次证实了近些年对“英语语言学”教学效果不佳现状的描述.本文从学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讨论了如何通过撰写语言学方面毕业论文的角度讨论了改善该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 键 词:英专学生,毕业论文,“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

易红(1975-):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李靖,就职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8-0136-02

1 引言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专业目录(1998版)和(2003版),“英语语言学”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下英专本科高年级主要课程之一.但自1980年高校英专陆续开设该课程至今已有30余年,却仍存在教与学效果不甚理想等问题.如潘之欣(2002)选取部分南开大学和上海交大在读英专硕士研究生,采用问卷形式,对该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表明:该课程依然停留在以英语语言为主的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效果不佳;且学生普遍体会不到学习该课程所带来的乐趣,主要原因有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不当等.吴格奇(2005)反思该课程时也提到,“教师不满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目的很茫然”是主要问题.本文则从英专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角度出发,试图探讨该课程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缓解“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状况.

2 调查研究

266位2010届英专本科毕业论文是从湖北某高校外院教学科的电子数据库中拷贝的.该调查属于二手资料研究.笔者根据论文题目、摘 要、提纲、主要内容按语言学方向、文学方向和翻译方向进行归类,其中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如“TheFeministPowerofDiscourseinTheScarletLetter”,分析文学文体语言特色,如“TextualFeaturesofEnglishAdvertisements”、“AnAnalysisofVaguenessinEnglishAdvertisement”等都被归纳为语言学方向.结论是:58%的论文属于英语文学方向,25%为语言学方向,17%为翻译方向.

究其因,首先是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语言学”未能引起学生太多的关注和兴趣;其次,语言学研究方法和内容未能引起师生足够地注意;再次,教师在课程内容处理和安排中未能很好地将课程学习与毕业起来.总之这个数据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描述.这与教学、引导不无关系.

3 对策分析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试图在前人创造的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新的认识与发现,并将这种认识与发现以一种可易时易地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因而撰写论文是学用结合的大好时机,从英专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来看课程教学具有一定说服力.

3.1课程定位

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其研究分类越来越细、分工越来越明确,正如王宗炎(1988:151形象地比喻:过去的语言学只是一家小商店,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百货公司.对于林林总总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流派,结合教学大纲和英专学生本科阶段知识体系的形成,对该课程定位是必要的.

白郁(2007)认为语言学目标是宽泛的而非具体的,即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对语言的热爱.而本文则认为既应有宽泛目标,也应有具体目标.“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的人文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理论的和应用的,微观的和宏观的3个对立方面,其任务是描述语言事实,寻找并解释语言发展的规律,发掘语言学理论,总结语言研究方法,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杨自俭,2002).”因此宽泛目标是培养理性思维,即对理论的理解、背景、历史贡献与发展不足及实践运用.具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语言学理论的应用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并能提升语言技能.杨教授定义也明确了语言学研究方法和内容.学习理论知识时,学习和应用研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语言学基础理论,尤其是微观方面的理论成果,对英专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有检验作用;在跨学科或横向方面,将语言学相关理论用到英美文学和英汉翻译中,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提升英汉对译技巧,形成论文即为具体目标.诚然,理论与实践结合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撰写论文乃一种尝试.故在介绍理论时,必要补充对理论的应用与研究,适当抛砖引玉,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故,具体目标使学生看到学习成效,宽泛目标锻炼了学生理性思维,既调动心灵又提高素质,教学效果也就不同了.

3.2教学内容

传统课本基本上以微观语言学为主,按结构语言学思路编排内容,从语音学、音系学、形式学、句法、语义学,一直到语用学和语篇分析.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大多数学者的主张,如白郁(2007)认为应以语言哲学意义、语言与大脑及认知关系、语言学发展简史、宏观把握语言学真正意义等四方面为重.还有学者认为增加课外阅读材料以改进教学内容,如王扬(2004)和吴格奇(2005)主张选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概念的材料、辅之以拓宽视野的补充材料.还有以宏观还是微观语言学内容作为教学重点的争论:“微观”派认为语言内部分支是语言学的基础内容,课时分配比重要大;“宏观”派认为基础部分简单,学生可自学,重点应是宏观介绍;“中间”派是既注重基础又考虑涉猎面.

但笔者认为,各高校层次不一,地理位置不同,统一规定教学内容不足取.近5年教学实践告知以微观语言学为主,即语言学内部分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如在处理词形学时,适当介绍词的研究现状,对象我校这种以师范专业为主的二本院校的英专学生而言,无论是提高职业技能还是英语水平都相当重要.我校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适当添加西部少数民族语言的相关研究,如方言特点、语言迁移现象、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也应在绪论部分增加语言学史和语言哲学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语言学理论和研究的发展趋势及语言与哲学的密切关系.此外适当介绍结构、认知和功能语言学这三大学派的相关内容也有必要.总之,就像百货商场的陈列员,教师将所有商品分门别类、有条有理地展示,学生自然会依据具体情况取舍.教师侍机提供论文命题,使学生的探索与发现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而深化.著名学者赵鑫珊(2004)在其新作《我是北大留级生》就曾列出了20个作为语言哲学研究对象的话题,且认为是“震撼灵魂”,不可能不为之心动的命题.

3.3教学方法

该课程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有关研究一致认为必须改进该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建构语言及语言学知识.如潘之欣(2002)用大量生动典型例子,结合归纳法和演绎法讲解理论要点和难点;王扬(2004)主张采用传授型和讨论型相结合的方法;鞠玉梅(2007)主张研究型教学模式,“设境”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总之,避免教学方法的单一,努力激发学习动力.启发式和发现式方法讲解基础知识和理论要难点;研究型或探究型方法,布置任务(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大课堂讲解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与步骤;小课堂任务分配型方法,使教学达到“鱼”、“渔”兼授效果.如语言学绪论之后,成立“Study&ResearchGroup”,提供6个topics:11LanguageChanges;2)SocialDialects;3)CommunicationCompetence;4)FirstLanguageAcquisition;5)ErrorAnalysis;6)PragmaticFailure,2周时间准备15分钟ppt陈述,5分钟小组同学共同回答相关问题,并建立群,随时联系.教师仅为任务的布置者、监督者、帮助者和评定者,并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或推荐给学术期刊,或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如一组学生在讲“语用失误”时,列举了电影、小说、校园、网络等许多有趣的例子,如分析不够透彻,教师可适时适当加以补充、提示和参加讨论,既融洽了气氛和师生关系,又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


让学生随时记录和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事情,并联系到语言学理论,如,“山寨”、“x客”、“剩女”、“宅男”等新词新语收集,以讨论词的构词理据.虽在探索中有难度,可介绍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源;也可大胆与相关领域的教授或专家电邮寻找答案.为形成质量较高的论文打下了基础.这些都说明:语言学课程的终极目的不是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能意识到语言现象的存在,能对之产生兴趣,并发表自己一定的见解,使自己作为一名普通人,也能融入到语言研究的大环境中去.

4 结束语

从学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三方面,适当有效地联系到学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既能改善单一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又能真正做到研究型或探究型学习,也达到了教学大纲能力培养的要求.毕业论文的撰写就是提供一次培养创新意识、实践“做学问”的机会.将课程教学与论文写作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就找到了毕业论文的素材,这也是学习思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实践,相对于借助他人的文章获得二手资料而完成的毕业论文来讲,学生的获益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更能体现学生真正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另外,这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更会为学生走向社会,诚信做人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