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革命翻译家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45 浏览:19872

摘 要:在“五四”思潮的影响下,成仿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之中,由其参与创立的“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及翻译史上,颇具影响力的革命文学团体之一.成仿吾在文学翻译评论及翻译理论方面颇有见解,曾经数次翻译《宣言》,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教育事业,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 键 词:成仿吾创造社翻译宣言

作者简介:郭鑫研究生专业: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K8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20-0206-02

一、引言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文学翻译事业进入了翻译史上的又一辉煌时期.在这期间,中华大地上涌现出许多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他们是新文学运动的生力军,是文学革命战线上的先锋,是文学翻译事业的主要力量.成仿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二、成仿吾的一生

成仿吾(1897-1984)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慧好学,颇具语言天赋,对于外语的记忆力惊人,精通德、英、日、法、俄等五国语言.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投身于新文学运动中,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共同创建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并参与创办了多种文学刊物,撰写与翻译了许多论文、小说及诗歌.他所发表的《论译诗》是上个世纪20年代译论史上富有创见性的著名文章.成仿吾的一生都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拼搏奋斗,他曾三次翻译《宣言》,并校译了《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创造社中的成仿吾

创造社于1921年在日本成立,主要创始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建社后,它以其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创作和犀利激烈的文学批评对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以创造社特有的“创造精神”驰骋于新文学运动时期的译坛之中.在从事大量翻译实践的同时,创造社的成员们还提出了一些关于翻译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如在翻译方法上郭沫若提出了“风韵译”,在译诗上成仿吾提出了理想译诗的四个条件和两种译诗方法,在译者条件上郁达夫提出了“学”、“思”、“得”等等,这些经典的论断在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还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四、成仿吾的译诗理论

成仿吾是一位既有诗人的素养,又有译诗理论的诗歌翻译家.他译诗具有理论的自觉性,有着一套完整的译诗理论,从诗的特性,到诗的选材、译者的条件、译诗的方法、译诗的艺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论译诗》是成仿吾早期关于翻译问题的最重要代表作,也是创造社对翻译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之一.在《论译诗》中,成仿吾将译诗的方法分为两种:表现翻译法和构成翻译法.他认为“所谓表现的翻译法,是译者用灵敏的感受力与悟性将原诗的生命捉住,再把它用另外一种文字表现出来的意思,译诗时,译者需深入诗人的对象中,使诗人成为自己,自己成为诗人,然后把在自己胸中沸腾着的感情,用全部的热力与纯真吐出.”而“所谓构成翻译法是保存原诗内容的构造与音韵的关系,而力求再现原诗的情绪的意思.在仿照原诗内容上的关系与音韵的关系,求构成原诗的情绪.译者需要把原诗一字一字在内容的关系与音韵上的关系拿稳,然后在第二国语言中求出有那样的内容的字,使他们也保存那种音韵上的关系.”这两种的翻译方法是辩证的,成仿吾认为表现翻译法的作用是分析的,远心的;构成翻译法恰恰相反,其作用是综合的,求心的.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不能妄定高下,最后要看译者的才能如何.


他还明确地提出“理想的译诗,第一,它应当自己也是诗;第二它应传原诗的情绪;第三,它应传原诗的内容;第四,它应取原诗的形式.”

从成仿吾的译诗理论可以看出,他认为译诗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是翻译出的作品也应该是诗.其次,译诗应当忠于原作,但译诗决不是将原诗一字一字地翻译出来,而是应将原作的情感传达出来.在译诗的过程中,译者的才能至关重要,译者要充分融入原作之中,在原作诗人的角度用另一种语言将原作表达出来.

五、《宣言》的翻译

成仿吾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忠诚战士,他为党的革命事业以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第一次翻译《宣言》是在1929年,当时成仿吾在柏林巴黎――柏林支部的《赤光》杂志出任主编.成仿吾应在莫斯科的蔡和森的邀请,按照德文版的《共产主义宣言》,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将其译成中文.但由于蔡和森回国,这份译稿并没有交到他的手中,随后这译稿也就丢失了.

第二次翻译《宣言》是1938年在延安与徐冰合作翻译的,被称为成徐译本.成徐译本的特点是:其一,这是由公开组织翻译的第一个《宣言》全译本;其二,这是首次根据德文原文直接译出来的新本子,因而更准确地传达了《宣言》的思想;其三,这个译本在书前刊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大幅照片,亦即今天常见的马恩标准像,对人们直观地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重要意义;其四,这个译本不仅语言更接近现代汉语,而且采用竖排和横排两种版本,开始向现代图书形式过渡.

最后一次是1975年.这时成仿吾已是78岁高龄,他要将有生之年献给马恩原著的译校工作.在助手们的协助下,成仿吾对《宣言》进行了严格的校正工作.

成仿吾对马克思主义怀有无限的深情,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鞠躬尽瘁.他经常说,自己一生通读《宣言》不下50遍,每读一遍都有一次新的收获.他曾在《我翻译<宣言>的经历》一文中说:“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前夕,我写了这段回忆,连同我译校的很不成熟的几本习作,就作为献在海格特马克思墓地上的一束白花吧!”

六、小结

成仿吾的人生道路是知识分子从苦读旧学到追求新知、由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典型,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他所提出的文艺翻译批评思想及诗歌翻译思想在我国现代翻译理论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这位曾经参加过长征的革命前辈,一生都致力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教育事业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活动.他所翻译的《宣言》已经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史上的一个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