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政府公共支出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28 浏览:105867

摘 要: 本文将政府的生产性公共支出划分为投入产品生产部门和技术生产部门两部分,通过两部门增长模型讨论了生产性公共支出比例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结论:为促进经济增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对生产性公共支出在不同部门投入比例的选择应取决于其在不同部门产出弹性的比较.本文的结论为通过改变政府公共支出比例促进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创新型社会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关 键 词 :公共支出;比例;两部门模型

一般来讲,根据用途的不同,政府公共支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政府直接为经济行为人提供产品和怎么写作,例如图书馆、公园、博物馆以及政府机构的公共怎么写作等等,被称为消费性公共支出;政府提供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投资教育、R&D研发活动等等,被称为生产性公共支出;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以养老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方式对有需要的个人或家庭进行补贴,被称为转移支付支出.与消费性公共支出相比,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更多的是通过货币形式实现的,但是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与消费性公共支出都可以直接提高居民的效用水平,因此可以将政府转移支付归入消费性公共支出.这样政府公共支出就可以分为两大类,消费性公共支出和生产性公共支出.由于消费性公共支出在研究检测定中一般只进入效用函数,因此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一、文献综述

沿着Romer(1986)、Lucas(1988)的思路,很多学者从外部性是否存在的角度来探讨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Barro(1990)引入了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将Aschauer(1988)提出的思想具体化,把公共部门整合到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中,认为,由于公共支出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特征,因此公共支出具有外部性,这种外部性导致分散经济的私人增长率是次优的.同时,他将公共支出形成的公共怎么写作作为私人厂商生产的一种投入,并检测定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私人投资是报酬递减的,而公共支出是靠比例税融资的.利用这一模型,Barro发现,在 Cobb-Douglas生产函数形式下,使得长期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τ)应该等于公共支出的产出弹性(α),并且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与长期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非单调关系.

以Barro(1990)的研究为起点,一些经济学家对公共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Barro和Sala-I-Martin(1992)进一步拓展了Barro(1990)的模型,将公共怎么写作区分为三种类型:公共提供的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公共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带有拥挤性质的公共产品,具有竞争性和部分的非排他性.并且考察了在不同性质的公共产品条件下,不同的财政税收政策的优劣.Futagami、Morita和Shibata(1993)沿着Barro(1990)的思路提出了一个带有公共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他们认为,Barro(1990)实际上是将作为一种生产性投入的公共支出视为一种公共怎么写作流量,而更为普遍的是检测定公共资本存量而不是公共怎么写作流量进入生产函数,如许多公共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机场、电力通讯设施等都是存量.一些经验研究也支持了公共资本在私人生产中的重要性.由于模型中有私人资本存量和公共资本存量两个状态变量,因此与Barro的模型相比,Futagami-Morita-Shibata模型出现了转移动态.他们进一步对转移动态路径进行了研究.Ghosh和Roy(2002)则将Barro模型和Futagami-Morita-Shibata模型结合起来,把公共资本存量和公共怎么写作流量同时纳入到生产函数中,给出了一个一般的模型,指出Barro模型和Futagami-Morita-Shibata模型都是Ghosh-Roy模型的特例,对最优经济增长率以及资源在消费、公共怎么写作的提供、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上的分配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公共支出在公共怎么写作提供和公共资本积累之间的最优分配.


Devarajan、Swaroop和Zou(1996)从公共支出结构的角度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公共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在Barro模型的基础上将公共支出划分为生产性公共支出和非生产性公共支出,并且得出了公共支出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经济更高稳态增长率所依赖的条件,这一条件不仅依赖于不同类型公共支出的物质生产力,而且依赖于公共支出在不同类型之间的初始分配.他们进一步利用43个发展中国家20年的数据考察了公共支出的不同类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公共支出中支出份额的增长有明显的正的增长效应,而公共支出中资本类型支出份额与人均收入增长负相关.他们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类似公共投资一类的生产性公共支出如果过度,就会变成非生产性的.这一结果表明许多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过度重视了公共资本支出而忽视了支出,前者意味着大量公有企业的出现,后者意味着对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不足.Glomm和Rikumar(1997)进一步把生产性公共支出分成两类:一类是作为生产性投入进入最终产品的支出,如对于道路、机场、港口以及公共研究部门等基础设施的支出;另一类则是可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支出,最典型的是政府对教育的公共支出.Eicher和Turnovsky(1999)给出了一个一般的非规模增长模型,认为,对于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进一步考察应该是在一个非规模增长模型中进行.

二、模型及其结论

1.模型基本检测定

本文在Eicher和Turnosky(1999)的分析框架内引入了生产性公共支出,认为生产性公共支出应该作为一种类似于劳动、资本的要素投入进入生产函数.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分工日益深化,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已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厂商或者某一个狭小区域,这样在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用于运输、通信联络等方面的成本比重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运输、通信联络等活动所使用的公共基础设施均来自于生产性公共支出的投资,因此生产性支出已经成为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从而能够进入生产函数.

检测定整个经济只生产两种产品――最终产品和新技术.其中,生产最终产品需要四种要素投入:社会技术存量、劳动、物质资本以及生产性公共支出,因此最终产品的总量生产函数形式为:

其中:Y表示最终产品的产出总量;A表示社会技术存量;K表示物质资本存量;N表示人口(劳动力)数量,我们检测定人口增长率为NN等于n,保持不变;G表示生产性公共支出;θ、ψ、χ分别表示劳动、资本和生产性公共支出投入到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的比例.

为了方便起见,检测定经济中不存在折旧,全部最终产出中用于总消费以外的部分全部用于物质资本积累,即:

与物质资本相对应,新技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由技术部门生产,技术部门生产函数为:

在这里,技术部门使用了与最终产品部门相同的四种要素投入:技术、劳动、资本以及生产性公共支出.1-θ,1-ψ,1-χ分别为劳动、资本和生产性公共支出投入到技术部门的比例.

2.模型

检测设经济中两个部门生产函数均采用Cobb-Douglas函数形式,并且遵循很多内生增长文献的做法;χ为生产部门投入资本的比例,检测设资本只进入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而技术生产部门不需要资本投入,即χ等于1,ηk等于0.检测设两个部门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那么生产函数(1)、(3)转化为:


我们来考察一个计划问题,社会计划者的目标是使得经济中代表性行为人效用最大化,目标函数为:

其中,c代表人均消费.效用函数采用了常用的替代弹性形式,跨期替代弹性为1γ>0,ρ为贴现率.

约束条件为:

所以,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有βA等于βk,即等于,根据产出弹性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σN等于ηN,其经济学含义可以解释为在检测定所有经济行为人同质的条件下,同一劳动力无论是投入到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还是技术生产部门,其贡献大小是相同的.因此,利用βA等于βK和σN等于ηN两个条件,我们可以将(14)式化减为,qaFσG

3.模型基本结论

上述结果与一般的经济学直觉是恰恰相反的,一般认为产出弹性越高,生产性公共支出的投入比例应该越高,从而实现产出最大化.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们在本文中所探讨的是一个计划问题,政府的目标是保证经济的稳态增长,因此ηG<σ?G意味着私人资本不愿意对技术生产部门投资,从而导致技术进步率下降,进而导致稳态经济增长率低于社会最优水平,此时政府通过提高技术生产部门生产性公共支出的投入比例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从而保证经济的稳态增长;而η?G>σG意味着私人资本对最终产品生产部门投资不足,为了保持经济的稳态增长,就要求政府提高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生产性公共支出的投入比例;只有当ηG=σG时,私人投资在两个部门是无差异的,此时政府无需调整生产性公共支出在最终产品部门和技术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来保证经济的稳态增长.因此,(15)式可以看作是政府调整生产性公共支出在不同部门投入比例的规则.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政府对生产性公共支出在不同部门投入比例的选择,取决于生产性公共支出在不同部门产出弹性ηG和σG的比较.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模型结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政府公共支出政策的制定而言.在我国,由于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以及大量国有企业的存在,政府公共支出对于整个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是至关重要的.生产性公共支出不仅提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国有资本的形式直接投入生产,还投资教育和R&D研发部门等技术生产部门.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合理的公共支出政策,在产品生产部门和技术生产部门有效地分配公共支出.

本文提出了政府在最终产品生产部门和技术生产部门分配生产性公共支出的基本规则.为了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这一分配比例的调整要取决于生产性公共支出在两个部门产出弹性大小的比较.例如,如果生产性公共支出在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的产出弹性大于其在技术生产部门的产出弹性,就有可能出现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较技术生产部门增长过快的问题,从而破坏经济的稳定增长,这就意味着随着生产性公共支出总量的增加,政府应该将更多的生产性公共支出投入到教育、R&D等技术生产部门,同时降低投入到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生产性公共支出的比例,以保证两个部门的协调增长,不至于出现某个部门增长过快的情况,从而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合理分配生产性公共支出在最终产品生产部门和技术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目前的情况下就是要加大教育和科学技术部门的投入,逐步摆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7.

Study on the Public Expenditure in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ZHANG Shuai1 LI Yanbi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RUC, Beijing 100872, 2.Information Center, Xinhua News Agency, Beijing 1008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v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with a two-section growth model, and ge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e amount of input of government productive public expenditure depends on the parison of the output elasticity of different sectors. This conclusion provides a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and innovative society and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change of government public expenditure.

Keywords: public expenditure, ratio, two-sector model

(责任编辑 刘志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