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266 浏览:46066

【摘 要 】整合课程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有纸质、网络的课程资源人力课程资源包括教师课程资源、学生课程资源等只有将这些课程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才有高效课堂.

【关 键 词 】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整合

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每个教师、学生的责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学校的政策鼓励和经济支持.课程资源整合得越好,未来的教学工作越省力,教师的素质越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更快.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一、整合和利用校园课程资源

首先学校要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整合的导向制度.建立促进这项教研活动开展的激励措施,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

其次,教师要注意各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积极地进行教科书内课程资源的整合.教材中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内容,穿插相关的图片、表格、资料来呈现教学内容.

最后,课组老师要实现教科书的外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适当介绍一些家用电器等的结构、实施原理及其发展史,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生活,讲一些有趣神奇的物理现象,以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前沿科学的物理渗透其中,实现外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还要加强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交叉和渗透,加强学科内外老师之间的联系,实现校内课程资源的整合.

二、整合和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学生的周围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各种事件小到个人的生活问题大到一个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件等.这些社会事件和生活问题可能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具有丰富的课程价值.作为课程开发者的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去发掘有价值的社会事件和生活问题并将之转化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素材和内容.对学生而言这种由当下社会事件和生活问题转化而成的课程资源、素材和内容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他们不会再觉得课程内容对于自己而言总是陌生的.如此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原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多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隐含丰富的兴趣因素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观察的事物或现象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易于引起学生注意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三、开发和利用实验课程资源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

1.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首先,我根据《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力求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其次,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尽快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

2.用日常器具做实验.《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其实,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课程资源.例如: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仪器做几个实验: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可用于演示火箭的原理):将充满气的气球口部对准某方向后松手,气球会向朝气体喷出的反方向飞去.

(2)演示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向两长薄纸吹气,两薄纸会向靠拢.

(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用手挤压橡皮泥,挤压处变瘪.

(4)演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将可空矿泉水瓶压入睡中,观察到它在水中上升.

用日常器具做实验,除了具有简易、直观、经济等优点外,更有利于学生课外自己操作,以发展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在这些实验中,学生能充分观察物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反复品味其中的物理原理.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制作的仪器设计实验,完成自己提出的课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师每个教师、学生的共同责任,应该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支持.课程资源整合得好与坏,直接影响未来的教学质量及教师的素质.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教师应通过各方面、各渠道发掘教学资源,合理使用教材资源,才能让物理教学更风趣,更让学生喜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