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共生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503 浏览:82347

摘 要 :文章总结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各自发展及其存在问题,结合生态学理论,认为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可实现共生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 键 词 :民营企业 民间金融 共生发展

本文通过比较浙江省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各自的发展,结合产业生态学理论,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通过各方政策推动以促进两者的共生发展,既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能合理疏导民间的金融投资.

一、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困境

浙江省民营企业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恢复发展阶段、80—90年代的崛起阶段及其后的蓬勃发展阶段.就发展轨迹而言,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自然演进过程中发展起来,是大量自组织主体的自发发展,而非政府的规划发展.它们对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税收和投资中占了60%,占了出口70%,解决了就业率的90%(童立本,2010).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民营企业出现了较为普遍的资金紧缺现象.2011年,针对2385家企业进行的生存环境调查显示,15%的企业“资金缺口大,急需融资”,71%“略有缺口需要融资”,只有14%无需融资.浙江经济增长速度由此也受到影响,2009年以来,GDP增长率排名较之于经济同等发达的省份相对放缓.究其原因,与浙江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后的发展现状大有关系.而民营企业发展之所以遭遇瓶颈,与其一直存在着的融资问题息息相关.虽然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109家商业银行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怎么写作专营机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怎么写作专营机构新增小企业贷款已经超过其全行新增小企业贷款的60%;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7.5万亿元,呈现占比高、增速快的特点,但大量民营企业还是存在着融资难问题,企业融资多依赖于内源式,即由企业的创始资本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资本积累所形成.对浙江省金华、绍兴、台州、温州地区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调查显示,60%的企业需要从银行贷款,16.27%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较容易,60.47%认为较难,23.26%认为十分困难(金雪军等,2010).因此,从银行贷款难的民营企业不得不将融资渠道转向了银行体系之外的民间金融.

二、浙江省民间金融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所谓民间金融是指游离于经国家职权机关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之外的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筹集活动(裴素平,2005).对于浙江省而言,尤其是温州地区,民间金融的兴盛原因说明它是内生于民营经济的金融形式(Kellee Tsai,2001),却又对民营经济产生着巨大的效应.民间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据悉小型民营企业有68.6%是通过亲友借贷解决资金匮乏问题,45.7%通过内部集资解决(Kellee Tsai,2001);但同时由于民间融资的非正规运作所带来的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也较多.

无论是2005年金华金信信托违规经营,2006年丽水杜益敏非法集资,2007年东阳吴英非法集资,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2010年,温州资金链断裂企业主潜逃等众多现象都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民间金融存在的各类问题:首先,民间金融容易引发金融风险进而社会风险,一旦借贷企业发生经营、周转困难而违约,由于企业间的互保、联保而将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其次,民间金融缺乏有效监管,在管理上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看似手续简单,利率确定较为市场化,但较大比重的民间借贷均在地下完成,并未得到相关法律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监督;再者,民间金融搅乱了利率管理,民间融资利率普遍远高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资金在市场中的供求状况.进入2008年后,随着银根紧缩,浙江民间借贷的月利率高达5%,即年利率达60%之高.这种高利率对金融市场的利率产生了严重的干扰,破坏了正常的利率市场秩序.除此之外,由于民间金融的不合法和盲目性,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也使得其发生纠纷的概率较大,导致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三、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的共生发展关系

由此可见,一方面,浙江省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稳定的金融支持而资金短缺,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的民间资本,民间金融快速发展.在同一区域内,同时存在着资金的短缺与充足并存的现象: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瓶颈是其金融支持问题,而大量的民间资本又因未得到合理引导而处于“地下状态”.而同时,民间金融的发展内生于民营经济增长,又对民营经济增长起着双向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群落生物链,存在着某种共生关系.所谓共生,是指共生的生物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换生命活动的产物;在组织上形成新的结构,可分为寄生、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我们将这一概念运用于金融领域,认为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正是存在着某种“生命互换”的关系,在这一关系基础上两者可形成新的组织结构,形成相互依存的生态体系.该体系包括了共生主体、共生纽带、共生机制和共生环境.

(一)共生主体

在浙江省民营经济生态系统中,共生主体是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但它们只是整个经济生态系统众多主体中的两个,在相互依赖与制约并存在系统中,民营经济既是资金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而民间金融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生产者顺利合成系统所需的各类“细菌”,为这一生产过程提供了支持,同时又在民营企业的“消费”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积累.

(二)共生纽带

在生态系统中,共生纽带是食物链与食物网,在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的共生系统中则是风险与收益.正规金融机构之所以对民营企业融资采取了审慎态度,是由于在借贷利率统一规定的前提下,无法承受民营企业带来的高风险,而根据《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2011),民间融资的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较高的风险与相对较高的收益相匹配,也说明了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之间的共生纽带的存在.

(三)共生机制

在生态系统中,共生机制是生态系统能否在保持各个生物链的基础上长期存在,而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的共生系统中,如何搭建平台,使得盈余的民间资金与短缺的民营企业资金缺口之间实现平衡,以保持这一共生关系的长期稳定存在并发展是问题之关键.(四)共生环境

生态系统中,除生物群落外,还包括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的共生体系中亦是如此.所谓的共生环境,包括维持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共生发展的一切环境因素,可分成政府与市场两个子环境.就政府而言,需要搭建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之间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等沟通的平台,进行信用评估系统建设,同时能对民间金融进行单独的管理,并制定一系列的法规与政策.就市场而言,如何通过竞争与合作,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形成民营企业间的合作尤为重要.

四、对策与建议

要促进浙江省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之间这一共生关系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尝试和推进生态环境的优化:

(一)规范民间金融机构

可借鉴日本的经验,发展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怎么写作的金融机构,如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组合等形式,并引导小规模的私人钱庄和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二)增强区域怎么写作功能

民间金融机构一旦建立,其在当地经营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但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其区位优势并未完全发挥.因此,我们认为民间金融机构应首先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为当地的民营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怎么写作,这不仅能更好的发挥民间金融机构在信息对称上的优势,毕竟这些机构对当地企业在信用、资本运作、经营状况等各方面有较多的正规与非正规信息来源.

(三)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加快建设政府联合征信系统,以企业信用信息资源为基础,推动企业信用评级和企业信用监管.加强对金融活跃地区的监测,建立有效的民间借贷利率信息收集机制,全面掌握民间金融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坚持所有者的自律监管、市场方的外部监管和监管相结合,维护金融秩序.凡是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尚未监管的各类资本运作类机构,全部纳入监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