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江西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的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37 浏览:22056

【摘 要】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对于应用型人才工人需求迫切,而县级职教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供给的主要载体,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从完善法律制度、整合职教资源、加强产业对接和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县级职教发展和实现经济社会的进步.


【关 键 词】县级职教中心;县级职教集团化;法治职教

一、背景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而县级职教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供给的主要载体,发展县级职教中心是整体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县级职教中心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职业教育学校,是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从1989年河北第一所县级职教中心诞生,到20世纪90年代县级职教中心模式在全国的推广,目前县级职教中心已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供给的主要载体.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产业梯度转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江西近年来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加强工业园建设,特别是规范和集约发展布局在县城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集聚平台和地方经济的增长极,大力加强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急需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而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则是解决这问题的必由之路,但是我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如何这些问题与困难,大力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的必要性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有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同时又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每年有近7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入当地工业园区就业,但是他们都缺乏相关的技能,急需培训.另一方面,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大量的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江西许多地方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有相应技能的工人.因此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有其深刻的必要性.

(一)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

产业梯度转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近年来江西省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加强工业园建设,特别是规范和集约发展布局在县城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集聚平台和地方经济的增长极,极大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而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强县级工业园区建设中培养出大量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怎么写作,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人才的重要基地和人力资源支撑的主要载体.如江西省2009年全省工业园区有30.71万名员工进行了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有166家企业与职业学校签订了定单培养和校企合作协议,18家光伏企业与6个设区市教育部门合作建立6个光伏职业教育基地,解决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间的矛盾,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保持在96%以上.可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的根本措施,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的基地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江西省每年有近7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这些人多数没有受过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劳动素质偏低,多数打工者都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的素质不能满足快速工业化的要求.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江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县级工业园务工,同时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返乡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他们都缺乏相关的技能,急需培训.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在这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成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返乡农民工培训的重要基地.

三、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职教发展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职业教育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衔接性不强,落实度较差.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然而,这些政策要落到实处都必须有法律的保障.

同时地方配套的法律法规缺失,如江西的职业教育无论是办学规模(万人学生数)还是办学质量(就业率)都已走在全国前列,但江西职教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目前只有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南昌市职业教育条例》.相关立法的缺失,使得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如职业教育的管理部门,分别由教育、劳动、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分别承担着职业教育的培养、考证、使用、培训等任务,造成政出多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此外,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缺乏相应的保障,这都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办学目标不明确,职教资源分散

受传统观念影响,导致教育观念上的偏差,过于注重学术教育,使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偏大,结构不合理,而把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视为“末流教育”.很多家长不愿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于是在很多县市我们会发现县一中、县二中等普通高中政府的投入很多,教学楼房相当气派,学生人数众多;同时许多的民办普通高中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而一些职业学校则冷冷清清.

而为了获得生源,对口升学则成为一些县级职教中心办学的主要目标,很多县级职教中心在招生时主要是宣传本校有多少学生升入了上一级学校,其中本科有多少,职业学校以此作为办学定位,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严重背离.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很多县级职教资源开始分散,有些职业学校别改为普通中学,有些职业学校则办起了了高中班等等,甚至还有些职业学校整理被并到了普通中学里.

(三)专业建设薄弱,与产业对接不紧密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我省每年有近7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而随着我省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其中大多数选择在家乡的县级工业园区就业,但农民工往往又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劳动素质偏低,多数打工者都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远不能满足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因而出现了农民工就业难,相关中职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工业园区普遍存在招工难的现象,特别是县级工业园区缺乏大量熟练技术的工人的矛盾现象.

而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一些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设置与当地承接的主体产业脱节,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地区间专业设置雷同现象严重,大多数职教中心愿意开设成本低和对实习基地要求不高的专业,与承接的产业对接不紧密.

(四)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缺乏

地方政府对职教中心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在政绩观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动辄拿出数十万元奖励那些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而对于县级职教中心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县级职教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来源缺乏制度保障,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同时县级职教师资缺乏则是县级职教中心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且与所授课和所学专业不对口,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没有形成,教师数量较少,管理很不规范;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机会少,层次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一味追求学历达标,忽视提高实际能力.

四、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思考

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对于应用型人才尤其是“蓝领”工人需求迫切,因而江西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三个立足、三个对接、三个抓手”的基本思路.其中:“三个立足”,即立省、立足工业园区、立足支柱产业发展职业教育;“三个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市场对应、校长与厂长对话;“三个抓手”,即抓对接机制,抓组建职教集团,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建设.而大力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有之路.鉴于县级职业教育中心面临的主要困境,我们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对促进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发展和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所裨益.

(一)完善法律制度,实行法治职教

职业教育的法治化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从19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开始发展职业教育以来,职业教育法制化就与之相伴而生,职业教育的每次重大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如德国、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等地区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在于法律制度的健全、通畅和落实.而我国职业教育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衔接性不强,落实度较差.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

因此,笔者建议江西省应加速专项立法工作,制定《江西农村职业教育条例》等相关法规,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并对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如基础设施、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等;明确县级职教的经费来源,加大对县级职教的投入,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对县级职教的教师资格,教师进行和教师考核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等等,保证县级职教管理的完善运行,使县级职教中心在法制化的轨道中运行.此外,对县级职教资源的整合、县级职教中的校企合作等做出具体规定,以法律形式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实行法治职教.

(二)整合县域职教资源,打造县域职教的“联合舰队”

江西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坚持“三个抓手”,即抓对接机制,抓组建职教集团等.2008年1月江西萍乡在全身率先成立了“萍乡市职业教育集团”.而江西县级职教资源目前普遍分散,因此应整合县域职教资源.

一方面是在县域范围内:应该在县级政府的统筹下,将原属于各部门的农业中学、职业中学、职工中专、技工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在一起,突破了原有办学体制的束缚,实现县级职教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综合性的职教中心在县级政府的统筹下,充分的协调教育、劳动和县级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等各部门联合办学,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特别是承接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业设置、招生、培训等.

另一方面是在区域范围内:走县级职教区域集团化道路.江西省毗邻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位于赣东北和赣中、赣南的广大县级工业园正是利用紧邻这些地区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以工业园为平台,大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县域经济.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应该走区域集团化道路,如赣南地区各县市职教中心应该加强合作,推动集约式办学,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师资人员、实习基地、图书资料和公共设施等共享,同时可以避免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危害.从而树立“大职教”观念,走集团化、地方化之路,打造县级职业教育“联合舰队”.

(三)紧密对接产业转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县级职教中心作为县域内的中等职业教育部门,其任务就是要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写作.因此县级职业教育应该立县本地实际,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设置专业,培养特色人才,特别是紧密的对接产业转移,根据当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需求,培养急需人才.同时县级职教中心全面强化与县级工业园区的对接,让职业教育与市场“零距离”接触,同时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随着大量企业的到来,很多务工人员将不再奔赴他乡,让其掌握技能在家门口就业,让返乡农民掌握技能在家乡发展,是今后县级职教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此外,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应该积极的与企业开展合作,尝试新的合作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市场教育,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人,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把职业学校的课程与企业的岗位对接上.根据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采取订单培养方式,即学生的学杂费、住宿费全部由企业提供,教学内容与计划由校企共同决定,学校负责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生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深度合作,同时也实现了课程与岗位、课堂与车间的全方位对接.

(四)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县级职教面临的主要问题.鉴于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建议政府可以在以下两方面有所为:第一逐步实行中等教育免费制度.当前接受两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笔者认为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地方政府可以先行探索,鉴于江西职教的发展状况,笔者建议江西可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尽早实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第二积极推进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办学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依靠企业等社会力量来积极参与办学,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性.特别是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当前许多地方的校企合作、吸引社会力量办职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政府应该尽快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职教.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职业技能教师队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到企业一线实行,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第二就是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聘用政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支持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任教,支持县级职业教育中心面向社会聘用专业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