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知识产权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38 浏览:19035

编者按: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也是创新的世纪.大力地推进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而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一历史性转变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我们必须承认长期以来我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从法律上、制度上、人才上等多个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背景

2006年初,我国明确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战略目标.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高等学校只有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知识型创新人才,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迅速进入相关的科技领域,参与世界竞争.今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经济竞争更突出地表现为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其核心就在于谁掌握了某一领域关键的知识产权,谁就能在这一领域取得至关重要的控制权.

中华民族的科技文明源远流长,既有古代四大发明的灿烂成就,又有现代科技的世界领先,然而却频频出现发明创造被他人窃取、抢先申请专利、甚至反被他人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等令人窘迫的局面.从而导致了创新群体创新积极性受挫,企业不愿意或慎于进行技术创新投入转而向外购写技术、甚至盗用他人技术、冒用商标等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恶性循环.原中科院院长周光召曾指出:“在知识产权领域,没有人管你创造发明了什么,看中的是你有没有取得法律保护”,即是否取得知识产权.为此,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我国高校培养出的创新人才是否能够应对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复杂的科技竞争局势,特别是科技型创新人才能否利用知识产权这一当今世界竞争的主要手段谋求竞争优势.

因此,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配合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势在必行.首先,让大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知识产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学生了解发明创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才可以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其次,让在校大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保护他们的智力成果,为将来走向社会迎接更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第三,让大学生了解知识产权制度鼓励创新、抵制模仿与复制的本质,激发学生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要努力通过加强高校正规的知识产权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经营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有效保护个人和单位智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并促进先进技术的传播.

创新人才培养与知识产权教育的关系

总书记2006年6月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作为基准,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努力形成的生动局面.”尊重人才,运用其知识和劳动创造出的成果就是尊重知识产权,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重要准则.

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型创新人才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了解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学会经营和管理知识产权,这是时怎么发表展、科技进步、国际知识产权竞争局势对创新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作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最重要阶段高等教育的巨大挑战,在高等教育中配合实施知识产权教育无疑成为当前最为快捷、有效的途径,而这一方式早已被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付诸于实践并富有成效.

知识产权教育既包括观念层面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又包括知识层面的知识产权制度的了解,还包括运用、经营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训练.我国高校目前针对非法学专业人才的知识产权教育主要集中于前两个层面,重知识而轻实践,且普及面小、程度较浅.知识产权人才也是创新人才,但对专门人才的要求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和知识层面了,而必须理论联系实践上升到各种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能力培养.因为在如专利、商标审查,知识产权诉讼等相关实务中必须依靠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只有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知识产权,才能为科技创新活动保驾护航.知识产权教育对我国创新人才,尤其是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创新人才培养中在加强知识产权教育的同时,也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创新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72.3%的高校未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教学机构;72.7%的高校既未设置知识产权教学必修课,也未设置其选修课.近十年来,我国只有部分高校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开展了知识产权教育,主要有以下3种途径,一是通过知识产权限选课或选修课;二是以专题讲座或系列讲座的形式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或法律实务界人士,为在校大学生介绍有关知识产权的知识和前沿动态;三是通过举办模拟法庭、“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等主题活动,扩大知识产权在大学生中的影响面.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相关主管部门也给予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充分的重视,并在2004年11月《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并进一步要求高等学校“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我国高校正规的知识产权教育起步较晚,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知识产权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培养对象应该既包括法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双学位学生,又包括非法学专业的理工农医、经济、管理、外语类学生.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只有制定相对应层面的培养目标,才能做到“因需施教”.“一刀切”的培养方式只能事半功倍,很难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课程设置重知识、轻实践.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的介绍固然重要,譬如说: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知识产权才能辨别什么样的创新成果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应该说我国在系统性的知识教育方面做得是比较扎实的.然而法律学习过程中,实践活动与知识的摄取同等重要,熟知各种法条却不能运用自如的律师显然不是一名合格的好律师.这就是法律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第三,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开设了知识产权限选课或选修课的学校大都以课堂讲授为主,偶尔辅以案例分析,形式比较单一.

第四,教学师资匮乏.目前国内开设知识产权限选课和选修课的学校不多,选课的学生也大多是凭个人兴趣,人数较少.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对11所重点高校的调查表明,上过知识产权选修课的学生不到学生总数的5%.因此,师资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而随着知识产权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人数必然会急剧增加,目前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第五,知识产权教育与学科特色缺乏融合.我国目前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面向的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可如果按照法学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又未免对非法学专业学生要求过高、亦缺乏实际操作性,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只有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有侧重地进行知识产权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给学生们今后更多的指导,在将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性也较强.

推动我国高校创新人才知识产权教育的措施探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智力资源成为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创造、维护和利用这种财富的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高等教育进入21世纪的主要任务,因此,将知识的摄取、实践能力的训练与知识产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是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应该体现的主要特色.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知识产权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运行和教育改革实践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我们要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创新积极性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鼓励和培养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第二,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观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群体增强对知识产权的理解程度,掌握更多获取知识产权信息的途径,正确认识和对待现实生活中盗版、仿冒等侵权行为.通过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与现行知识产权观念养成上存在的差异,确立适合学生群体的知识产权教育模式.第三,提高理解和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具体来讲,一个是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即利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的意识和能力;另一个是学会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例如抵制现实生活中的抄袭、购写盗版、仿冒商品等不良行为.我们认为第三方面即提高理解和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未来知识产权教育的重中之重.

我们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推动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知识产权教育:

第一,开辟多途径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目前,我国高校除了法学专业学生和知识产权方向的研究生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以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均是通过选修课了解知识产权知识的,且程度深浅不一,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建议对于条件具备的高等院校应该将《知识产权》与现行的《大学法律基础》课一样作为必修课来开设.对于暂时没有条件的院校,应当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例如:在《大学法律基础》课程中以专题的形式重点讲授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知识;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和形势政策课,加强宣传知识产权对于科技进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及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知识产权与WTO的关系,等等;继续开设《知识产权》选修课,加强案例教学,最好能增加实践和考试环节,提升教学效果;定期举办各种知识产权系列讲座.

第二,丰富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的知识产权知识普及之外,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主要是针对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主要是文学、艺术)领域创新活动的不同特点,有侧重的介绍知识产权保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对工科学生可以加强介绍《专利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文科学生以介绍《著作权法》、《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等为主.同时,还要让学生们了解各种产权的含义、申请审批程序、保护时限和保护的范围,及其他有关的法律规定等.教学内容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第三,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丰富知识产权教学队伍.目前,我国能够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的主要是法学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其中专攻知识产权方向的教师为之甚少.如果要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大范围的知识产权教学,现有的教学资源显然太过单薄.因此,应该在专业教师之外从校内外调动其他师资力量,以专、的形式扩充到教师队伍中来.在校内可以选派有一定基础、对知识产权教学有兴趣的两课教师或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进行知识产权培训,使他们可以成为知识产权选修课、与专业背景相关的知识产权专题讲授的专职教师.在校外可以重点聘请专利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写作技巧人或律师授课,他们主要以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为主;还可以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在学校开办专题讲座,定期或不定期地教学.

第四,知识产权教育要与不同学科的专业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要实现知识产权教学内容与学科特色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将知识产权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中实现教学手段的融合.关于知识产权教学内容与学科特色的结合在上述第二点教学内容改革中已经有所涉及,也就是针对不同专业与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不同权利种类之间的关联度,比如:理工科专业与专利制度的联系、文科与版权制度的联系、经济贸易专业与商标制度的联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主要谈谈如何将知识产权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中去.比如说在理工科实验室中,可以将有关专利法、商业秘密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公示于醒目处;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要坚决抵制学术查重行为,一方面对于符合专利申请要求的成果,要及时引导学生申请专利,然后再发表学术论文,以免丧失新颖性;文科学生的创新成果大多以文字作品、艺术作品的形式出现,对于未经本人允许被他人擅自使用、刊登的情况,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著作权法》维护自身权益,特别是现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文字、音像制品的复制易如反掌;等等.总的来说,在学科专业教育中要针对不同学科最相关的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以及最有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进行知识产权教育.

结语

在我国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教育发展战略等多个战略的重要契机下,面对21世纪对创新人才应对知识产权竞争的高需求,高校必须正面回应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教育,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师资力量等方面进一步将知识产权教育落到实处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