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个性化教育之路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22 浏览:17987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个性化教育是旨在提升和优化学生个性的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校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特色实践,尝试走个性化教育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发展.

关 键 词 :个性化教育;探索;难点


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自2010年9月全面实施以来,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一、尝试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思路.我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课改方案.班子成员通过深入学习、研讨和领会新课程理念,明确了“个性化教育”是旨在提升和优化学生个性的教育.它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的现有个性;二是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优化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个性化的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的人.基于这一认识,结合我校建校时间短、生源基础薄弱的现状,提出了“个性化教育模式”,确立了“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术科特长发展带动文理学科发展的特色办学格局.开设各科类选修班,实施学分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并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其个性品质、个好、个性禀赋和个性特长.

2.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个性化教育启动初期,需要特别大的“启动电流”,尤其要做好高中培训工作.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陕西师大教授讲解的新课程理论,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选派骨干教师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有关的专项培训,安排专题讲座加强校本培训.通过培训,教师转变了观念,明确了课程要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实践和勇于创新的能力,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处理好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教育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开设活动课程,发展个性特长.我校学生均来自武山县西部农村乡镇,学习基础差,自小干农活,体质较好,学习成绩差异较大,文理分科切块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故此,学校在教师中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在学生中开展了“发展意向”问卷调研,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球赛、演讲赛、运动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成立了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组织,如文学社、广播站、合唱团、各种学科协会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一些能反映他们智力特征的活动,发现自己个性发展倾向.

4.设置选修班级,实行学分制.学校根据选修课程的设置情况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开设了多科类选修课程,如理科实验选修、文科选修、英语选修、武术选修、田径选修、音乐选修、书法选修、美术选修等,从课程设置上为每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并稳步推行学分制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制定衡量标准.从2010年高一年级开始试行学分制,以“基础学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选修学分”保障学生升学需要,以“奖励学分”鼓励学生发展特长.这一制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权和学习上的合理选择权,强调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身的禀赋与潜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和发展方向,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才的需要.

5.探索学习方式,鼓励课堂创新.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落实新课程计划的重要体现.围绕有效课堂的建设理念,我们要求教师抓住“活、疑、联”三个字来设计教学:“活”,就是教师要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实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疑”,就是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求疑、探疑、解疑,实现新课程标准“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新要求;“联”,就是要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把教材和各种有益资料联系起来,实现课程标准“沟通课内外”“开发多种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的要求.就此,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大力提倡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师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使课堂成了真正的“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二、成效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催生了我校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推动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又为我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创造了条件,推行个性化教育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

1.办学思路在明晰.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初步构建了“个性化教育模式”,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编制了《武山三中五年发展规划》,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教育观念在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师生情感趋于融洽,教学互动走向自觉.一年多来,教师在天水市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竞赛中2人获二等奖,5人被评为县优质课教师,4人获县高考优胜奖,6人分获天水市“优秀班主任”“青年教学能手”“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3.教研风气在浓厚.教研组积极倡导备课组或教师个人申报各级教研课题,正在开展的教研课题有:化学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策研究》,政治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生物组《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的适应性调查》,数学组《普通高中教学现状及对策》,历史组《高中历史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等.

4.校本课程在研发.为实施个性化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工作遵循教师有选择权力、有选择空间的原则,各科任教师结合学科和个人知识储备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研发.与石岭村委会、西关社区、石岭村建筑公司联系建立了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到实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目前上报校本课程教案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