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双轨教学”综评

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43 浏览:81031

素质教育不同于升学教育,它把着眼点放在素质的全面发展上.“双轨运行”语文教学模式所创造的效益,远远超出语文教学的范围,渗透到小学素质教育的各个领域.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同于升学教育,它把着眼点放在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上,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质量的全面提高.然而,面对“素质教育”的主张,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却不容易充分落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领域中,传统的“三为主”即教师为主、课本为主、教材为主教学机制的过严束缚恐怕是主要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策略变“单轨制”为“双规制”,形成课内课外优势互补、双轨运行的新格局,课堂教学抓根固本,课外读写补偏救弊,为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找到了一条高效、低耗的新路,通过三年多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大胆实践,深刻感触到,“双轨运行”语文教学模式所创造的效益,远远超出语文教学的范围,渗透到小学素质教育的各个领域.

人的素质大体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在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一、从文化素质看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工具课,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作用直接而全面.“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施,是语文学科的功能产生很大变化.

首先是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的变化.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延伸、扩展到课外阅读.在学生掌握知识总量中,课本知识约占40%,是知识的核心部分;课外知识占约60%,是知识的部分.前者求“精”,后者求“博”,“精”与“博”是知识大厦纵横两部分的构件,是知识的最佳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出现“通才取胜”的局面.所谓“通才”,是具有一两门专业知识,而又知识面广博、基础面扎实的人.美国曾对131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方面情况做了五年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是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人才,而多数是以“博”取胜的.杨振宁、李正道两位博士指出,知识面窄是我国青年的一大缺点.


其次,“大量读写”能够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滕州实验小学2010年秋抓了一个三年级“大量读写”试点班,一年后,市里进行统考,这个班的成绩出乎意料之外,平均高出三个对比班10.8分.我于2009年9月和2011年9月分别接受了全镇考试成绩最差的班的语文教学任务,通过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年后,这个班的学习成绩一跃为全镇第一名和第三名.

二、从心理素质看

人的心理内容是积极丰富的,就其组成部分来说,可以分两大方面,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至少对学生的心理过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在认识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集中一点就是夸大了学习的知识背景和智力背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

先谈知识背景.学生的知识积累越丰富、越广泛,其认识能力就越高.调查数据表明,如果把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语文教学获得的知识总量作为100,来自课本的知识仅占40%,来自课外阅读的占60%,这就有利于语文、数学、思品、自然等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要使学生掌握上课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使学校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有个广阔的“知识背景”.

再谈智力背景.同样一篇文章,甲生读一遍就能抓住它的中心、大意,乙生读三遍还茫然不知所云,这就是智力上的差异.大量阅读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转化“后进生”时曾经说过的:“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思维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经用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个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事实也是这样,最近,市对三至五年级10323名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通过“大量读写”,后进生已由原来的19%降至8%,优生由原来的5上升到9%.

第二,情感过程包括爱、憎、喜、怒、哀、乐等.“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对学生的情感过程影响很深.据滕州市实验小学青年队三、四、五年级各一班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在220名学生中,把课外阅读列为第一兴趣的124人,占54.8%,把上语文课列为第一兴趣57人,占25.2%,两项相加正好是80%,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过去的20%上升到80%,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大量读写”使学生的情感过程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广阔、更加纯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学习动机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类.前者如教师的奖惩、表扬和批评,但这只是激励学生学习暂时起作用的因素,而长期起作用的则是内在的动机,最好的动机莫过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大量读写”能使学生对学科本身产生强烈的感情和兴趣,而且经久不衰,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第三,意志过程包括动机、意向、决心、坚持性等.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坚强的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情感是动力,认识关键.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大量读写”能使全体学生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探求事物的奥妙,思考认识的价值,树立崇敬的人物形象,明确人生的崇高理想,追求远大的奋斗目标,这一切都以“情感”为动力.当然,情感的深化和发展,离不开认识水平的提高.建筑在认识肤浅或认识错误基础上的情感,带有盲目性和摇摆性,是不能持久的.

三、从品德素质看

在小学各科教学中,除思想品德课外,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德育优势.这里所说的德育是广义的德育.它的内涵,一般包括三个要素的教育:政治要素、思想要素、道德要素.那么,“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在发展学生的品的素质方面能起多大作用呢?这需要通过调查与比较才能说明问题.在小学阶段,最富有思想教育因素的活动有五项,即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思品课教学、班主任共、少先队活动等.因此我们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以下五项活动中,你认为对你的思想、品德、兴趣、情操影响最大的是哪一项活动?请看全镇四、五、六年级2560名学生的回答:

从上述调查中不难看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仅占10%,而课外阅读则达50%.这既反映出语文教学的诸多弊端,也反映出课外阅读的巨大潜能.实行“双轨运行”,就能使语文教学(包括课外阅读)的德育功能从10%上升到60%,成为小学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四、从身体素质看

有些人听说“大量读写”,就误以为加重学生负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其实绝非如此.其一,“大量读写”是在国家教委规定的语文教学时间内进行的,不加班加点,不占其他学科的教学时间和自习时间,不在家课外作业.从时间上讲不存在“加重负担”的问题.

其二,“大量读写”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对于同样的学习任务,能力越强就负担越轻,反之亦然.以作文为例,洪绪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能在40分钟时间内写出一篇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平均600字以上的记述文,而有些学校用80分钟时间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到底哪个负担重?哪个负担轻?不言而喻.

“大量读写”是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呢?回答是肯定的.理由有二:第一,每周三节课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到轻松、自然、有趣、和谐,精神压力消除了,心理状态改善了,就能变“苦”为“乐”,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多读书,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读书是精神上的“跑步”:从心理上看,读书能够增加知识,增加乐趣,使自己的心理经常处于平衡充实的状态.从生理上看,读书能够刺激思考,促使大脑不断地积极运动,防止脑细胞老化.生理上“身”无病,心理上“心”无忧,无病可以使身体更健康,无忧可以使心理上更开朗.

综上所述,“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教改,已为小学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阔前景,产生了多方面效益.当然,它不能承担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部任务,也不能取代其他学科的教学和各项活动,但它却能完成小学素质教育的大部分任务,多年来的实验与推广,完全证明这是一条通向新世纪的语文素质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