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的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25 浏览:8587

摘 要:宏观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由于其理论体系包罗万象,学生在掌握、运用理论上存在较大困难.本文针对授课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 键 词:宏观经济学;基础课;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050-02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经济学正式进入中国高校课堂,九十年代后大多数高校将其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而现在,西方经济学已经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的对象是影响整体经济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这四个重大问题.经济学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经济运行的规律.经济发展无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最重要课题.学好宏观经济学,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形势,为如何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从小的方面来讲,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授课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简单地应付考试,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十分有限.本文针对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条件相对较差

目前来看,本科生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手段是相对单一和落后的,不少学校仍采用原始的板书、讲授的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作为学期学习的终结.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学本身理论庞杂,流派众多,内容丰富,一个学期的课时分配又相对较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能为学生增加的案例分析、讨论等环节必然十分有限,导致学生往往只记得干巴巴的理论和公式,理解和运用则显得十分困难.

2.题海战术效果偏颇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有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多做习题解决学生使用各种公式和理论的问题.题海战术无疑对于期末考试是有显著效果的,但对于学生真正掌握和使用宏观经济学原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帮助并不大.

3.某些学校存在课程教学体系不完善的情况

在同一学校内,不同的教师教学侧重点不同,授课内容上有时会出现很大偏差.比如有些教师认为国际经济问题很重要,花了很多课时讲解,有些教师却认为这是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去掉了该部分知识.这使得不同专业学生在相互交流时产生了不少疑惑.

4.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有些教师本身理论水平有限,为学生讲解时做不到深入浅出,反而使难的更难.有些教师对一些理论问题有较多的研究,授课时加入了不少更深入理论的讲解,这对本科生学习入门级的宏观经济学来说也显得困难,反而可能使学生更加地云里雾里.

二、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大

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宏观经济学比微观经济学难学.究其原因,微观经济学与生活更为息息相关,但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诸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与学生的经验有很大疏离.加上宏观经济学理论包罗万象,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陷入庞杂的理论圈中,进而望而却步,更不要提浓厚的兴趣了.

2.难以把握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理论是有较强的逻辑性的,但由于理论繁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很茫然,只是掌握一些孤立的知识点,把握不住整体体系.

3.难以学以致用

学生对待现实问题常会惯性地凭感觉回答.比如问到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或财政政策,不少学生会直接回答好或不好,甚至不懂得运用GDP这样简单的经济指标来说明问题,不会使用学过的理论分析财政政策产生作用的过程路线,进而分析其政策效果.


4.学习效果不理想

学生常常眼高手低,听课的时候觉得挺简单,下了课缺少练习,结果一遇到问题就傻眼.从学习效果来看,多数学生依靠平时抄作业,依靠教师期末划重点、背重点来通过期末考试,考完了知识也忘完了,根本谈不到什么素质教育.

三、关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建议

教与学是永远在发展的课题,教师万不可掉以轻心,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理论.正因为身为教师,更应理解学无止境、学海无涯的意义.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变化发展的特性,教师如果不能够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理论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那么授课无疑是失败的.基于以上谈到的问题,本文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组成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应经常组织教师座谈研讨,展开学术交流,这样使不同教师的长处碰撞,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同时,要对庞杂的理论做好取舍,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手段,改善由于课时有限和不同教师认识不同带来的问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对于现实热点问题,教学团队经过研讨后形成较为成熟的观点,作为增加的案例分析与学生分享.现实案例、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此为桥梁,引导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运行迹线,进而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问题.

3.注重对理论体系的讲解

开课前,先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体系,让学生有大体印象.学期授课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上下章节的逻辑关系,期末再次串讲加深学生对宏观经济学体系的理解.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主要是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有些教师在导论部分增加了流派的介绍.但对于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此时讲解流派,会使他们感到难以消化,所以建议在期末串讲时讲解流派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体系.

4.注重课堂互动

教学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随时沟通,注意观察他们对正在讲解的问题的理解程度.发现学生反应困难时应重复讲解,反应良好时再进行下一问题.要时时提醒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的步伐自己动手.比如学习IS曲线和LM曲线时,教师一边讲解其推导过程,要求学生跟着教师自己动手画图推导.此外,还应增加课后交流时间,布置习题,防止学生学过就忘.

5.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平时布置一些小论文去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站,如国家统计局网站、WTO和世界银行网站,以及一些权威的财经类网站如新浪财经、FT中文网等,引导学生关注热点经济问题.要抽时间对案例进行讲评,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经济指标和经济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凭感觉,人云亦云.

6.提高教师自身理论水平

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背课本,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要对热点经济问题和前沿经济理论有所研究.本科生学习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深奥,但只有教师本身的理论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使教学深入浅出,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由于其理论的庞杂多变和教学条件、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时常感到困难很大.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注重梳理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增加现实案例的讨论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而学会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