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理成果在当代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639 浏览:98434

中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错位发展的转型期,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充满了现代气息,如何将已有的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当代中学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

中学美术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目前,在各中学就读的中学生绝大多数为1995~2001年期间出生的独生子女.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对重视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其实施力度也变得越来越大.家长们对子女的培养不再拘泥于纯粹的数理化、政史地等文化课程,而转为注重挖掘孩子的艺术素质.因此,美术——这一与提高学生艺术素质息息相关的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各个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中学生们处于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时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在从初中到高中的6年中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再加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得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得丰富多彩,这便令当今的中学美术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特点一:现代科学技术深入中学美术课堂

21世纪的科技水平与日俱增,各种被研发出来的电脑软件铺天盖地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它们一方面体现在航天、航海等大型的国防战略工程方面,二更多的则是为普通民众怎么写作.诸多电子技术被平民所掌握,尔后又被广泛运用到人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图像、声音、动画、视频被频繁地引入课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不仅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也增加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特点二:中学生个人色彩浓厚,身心发展状态不平衡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其心理和生理上都陆续产生变化.他们的心理成长的速度比生理成长的速度要相对迟缓一些,这就使得学生情绪起伏多变,理想发展不稳定,富于幻想,意志力较为薄弱,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急切地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并放大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忽略个人缺点,造成主观和客观事实互不相符的矛盾,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身心功能障碍.

特点三:升学压力挤兑中学美术课时

受教育环境、就业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中学生从初一开始就必须学习7~9门文化课程和音体美三门素质课程.除了美术和音乐两门课程不计入升学考试的成绩之外,其他课程都在升学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直接决定了学生中考和高考后的所升学校层次,因此,校方和授课教师迫于考试制度的压力不得不挤兑掉一些无须计入升学总分的科目的课时来扩充学生文化学习的时间,而美术课程恰恰被挤兑的课程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学生们在中学期间学习美术课程的时间仅仅只有2~3年,有的学校甚至更短.可以说,要想让学生在如此短促的时间之内提高美术鉴赏能力是迄今为止中学美术教师们必须面对,也必须研究的难题.

本人总结了个人工作经验和所学习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后,认为若能将已有的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合理、灵活地运用于当代中学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之中,那么美术教师就能较为理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并能相对轻松地掌控教学过程,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由施良方、崔允漷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该书将与中学美术教学实践联系相对密切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策略”分为:“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教学行为策略”“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课堂管理行为策略”和“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1项内容主要是指导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如何将教学目标设计得更为科学、灵活.第2、3、4项内容主要是指导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如何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和思路、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行为管理和时间管理.第5项内容则是指导教师应该如何总结和评价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工作.

首先,教师应当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在美术教学工作进行之前的重要性.教师应当明确每次授课的目的,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教材,并且充分利用日益更新的科技手段来更新教学方式,做到在教学手段上推陈出新,在教学内容上联系实际,在风格上平易近人.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观察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语言习惯和行为特点,注意用当代中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式设计教学互动的环节,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主要教学行为策略”“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课堂管理行为策略”.传统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以问答行为为主.但这种教学方式已无法吸引当代中学生.在无比发达的网络环境中,当代中学生更加期待的是“话语权”.因此,当代中学美术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变化,积极地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在主要教学行为中尽可能多次采用“讨论行为”的方式,以此来适应当代中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本人还需要多方面运用辅助教学行为策略,从教师个人的服饰、体态语言、空间和运动语言等方面来启发学生,使其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此不得不提到的是“课堂管理行为策略”.作为一名中学美术课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本课程对于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灵活运用课堂管理模式中最主要的“权威模式”“放人模式”和“教导模式”来管理美术课堂,令学生感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使其能够身心愉悦地接受美术教育.

最后,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之后,教师应正确对待课堂教学评价.由于美术课程并未列入中考和高考的评价体系之内,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的能力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所引发的中学美术教学的被动局面如需转变,教师就必须从自身开始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并将课堂教学评价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之后.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三种类型.每个学期固有的期末书面考试属于终结性评价.除了该种普遍使用的评价方式之外,教师另外还可以采用选择课堂观察记录分析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经常性检查美术作业和日常观察学生的审美行为等多种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更大的热情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顺利实现中学美术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