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礼仪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511 浏览:115687

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学生应懂得文明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开朗,明礼诚信的幸福学生.

一、礼仪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身为礼仪之邦的华夏子孙,礼仪修养应该成为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是贯彻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切入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也曾说过:“礼仪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当今的中学生将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礼仪行为如何十分重要.加强礼仪教育,不仅能有效地加强学校管理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优雅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的举止行为.


二、如何加强礼仪教育

第一、必须先从青少年自身做起

首先,青少年学习“礼仪”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怎么写作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很多问题处一半懂不懂阶段,特别是待人、交往方面.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反映出来,不说不做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无“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

第二、教师是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指引者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指引者,因此礼仪教育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思想明确,坚持德育为首,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常抓不懈.

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并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把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形式,如召开主题班会、演讲朗诵会、座谈会、专题讲话等,加深“礼仪”观念.

另一方面,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并充分发挥现有的一些教学设施.例如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内容.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坚持每周一晨会讲话内容以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学生的共识,真正把指导学生敢于实践落到实处,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总之,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待人接物时,能注意礼仪规范,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第三、校园文化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对学生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学生养成自觉规范自己言行的良好习惯.

第四、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要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充实.因此在礼仪教育中,要向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和家庭礼仪规范.教师应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向学生家长通报,要求他们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社会是一个大德育环境,学生的摹仿能力很强,影视、报刊等宣传媒介和各种公共场所的影响作用不能忽视,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我们应该明白,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只有促使青少年学生尽快养成文明礼貌行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才有希望,“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才能代代相传.

总之,学文明礼仪,做幸福少年.礼仪教育要从行为习惯养成抓起,注重四个结合,即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采取有力的措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让我们的学生德才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