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摭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549 浏览:107640

摘 要:文章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挖掘法制教育内容;指导课外阅读,丰富法制知识;开展语文活动,实践法制内容.

关 键 词: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途径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和成长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期是决定青少年一生的关键期.对于一个人而言,只有德行符合社会要求,才能在社会上获得普遍认可,获得幸福.这取决于青少年时期所受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法制社会,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尤其显得意义重大,这将决定他们将来用法制维权,在法制下从事社会活动等.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将来我国社会必将进入良性的法制社会.可见,当前学校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鉴于以上原因,法制教育理应受到学校管理层和一线教师的充分重视.当前一些教师对此可能存在不恰当的观念,认为法制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应当交由思品课执行,与其他学科没有关系.其实这种理解是十分狭隘的.首先,学科的分野界线历来不是那么分明,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次,各个学科都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而不仅仅是让学生习得学科知识;最后,学科教师作为教育者,有义务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当然也有义务向学生实施法制教育.对于学科教师而言,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法制教育巧妙地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这样不至于使学生感觉枯燥,而且往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接受了法制知识和有关法制思想.

在小学各个学科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言之无为,行而不远”,“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语文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我们可以凭借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

一、深入理解课文,挖掘法制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很多,如《彩色的翅膀》、《八角楼上》等侧重于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幸福是什么》、《落花生》等侧重于渗透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渗透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达到二者的自然融合.比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们抓住“烈火在他的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的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中的“一寸”、“一声”这两个关 键 词,让学生理解烈火烧身时,即使发出“一声小小的,一点小小的挪动”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邱少云没有这样做.引导学生理解邱少云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可以说这样已经基本完成了课文的德育目标,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出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的渗透点.我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当时他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如果这样做了那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明白:咳嗽一声或动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那么“我们整个班,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提出每一个小小的疏忽都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个浅显却又深奥的道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论证.这样通过引申拓展,教育学生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做,什么情况下不应该怎么做,什么情况下不能怎么做,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二、指导课外阅读,拓展法制知识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可以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连的情绪体验.“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积极培养高尚情操,有利于增强遵纪意识和法制意识.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同时,通过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文学作品的德育内容,达到德育渗透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考虑到农村学生课外资源有限,有的甚至根本不可能找到相关的课外读物的实际情况,我采取集中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具体做法:每天早读和下午上课前利用十分钟时间,让全班同学轮流阅读一篇我从《法制与社会》杂志上选取的文章,然后我简要作讲解分析.这样阅读,一方面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训练,另一方面使他们对法制教育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体验,并在阅读或听读过程中慢慢建立起了合乎法制精神的评判标准.

三、开展语文活动,实践法制内容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外,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增加阅历,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按照当前的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可适当融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或专门组织以法制教育内容为主题的语文活动,比如小律师、小法庭等.

开展小律师活动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实际教育中,笔者利用班主任工作的优越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了“争当小律师”活动,活动的主要进程是教师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案例,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让学生依据自我的非标准的法律知识,自主选择担当原告和被告的辩护人,然后帮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引经据典地进行辩论.通过广泛参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接受一次法制教育.

写日记是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一,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得好:“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时,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其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检测恶丑,赞扬真善美,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我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真实表露内心想法,接受深刻的爱憎教育.通过评改日记,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综上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有心,就完全可以融入法制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如此,语文学科为法制社会的建立必将功不可没,而此功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