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与培养人才的内在逻辑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746 浏览:46561

摘 要:高等教育社会职能由最初的单一人才培养逐渐演进为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怎么写作与文化传承创新多种职能.从这一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即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怎么写作社会等职能)与今天所主张和实施的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环环相扣,存在着必然联系.因此,创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的核心使命.

关 键 词:高等教育;社会职能;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积极回应.教育理论界和社会各界曾对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过多角度、多层面的阐释、论证和呼吁:认为这是时怎么发表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期盼、是满足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甚至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借鉴西方高等教育成功的经验、总结我国高等教育的得与失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观点和意见,大都是从高等教育的外在因素即外部联系来揭示和求证培养创新人才之间的间接因果关系.如果从内在因素即内部联系(即高等教育社会职能体现上)去思考这一问题,将会更直接、更清晰地找到问题的答案,那就是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与培养创新人才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是高等教育价值所在和核心使命;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

一、高等教育社会职能的演变与趋势

(一)高等教育社会职能的演变

一是高等教育的一元职能阶段.这是高等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从12、13世纪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至18世纪近代大学产生.此阶段,大学被社会视为高居社会之上的“学府”,大学自身也受制于“经院哲学”传统思想束缚而弥漫着“经院式”学究氛围,处于超脱世俗的“塔”阶段.这时的大学职能“仅仅是传授和保存已有文化,向社会提供受过博雅教育的法学、神学、医学人才,大学只是教与学的机构[1].”

在这个阶段,大学的科学研究,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还只属于零星的、纯粹的个人活动,在“神学成为科学的皇后”的中世纪,科研还不能登堂入室、更谈不上登入大雅之堂.大学在漫长的中世纪踯躅行进.如果说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唯一职能,即大学应该为社会培养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的人才,那么这个阶段的大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诞生于漫长黑暗的中世纪的大学意义弥足珍贵,大学以培养专门人才的鲜明属性和职能为社会所承认;大学之光也因此照亮了社会前行的脚步,大学的作用与威望与日俱增,并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二是高等教育二元职能阶段.从中世纪大学到近现代大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高等教育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第一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在欧洲各国社会政治制度变革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其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间的互动之势.

高等教育在19世纪初经历了一场里程碑式的变革,其标志是1810年柏林大学的成立.源于柏林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思想成为近代大学的理想和追求,大学终于走出“历史的沼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教学应与科研相结合的宗旨;科学研究逐渐进入大学的课堂,大学被赋予了新的职能.在学界,人们通常把洪堡提倡的大学应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思想称为“洪堡精神”.以该精神为办学理念的柏林大学成为新型大学模式,推动了欧洲高等教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近代化.高等教育除了保存、传授、传递人类已有知识的职能外,还被赋予发现、探究、创造新知识的职能.从此,在大学里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三是高等教育的三元职能阶段.本阶段强调高等教育直接为社会怎么写作的职能,其起始点是19世纪中叶,最早发端于美国.到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重视大学与州政府密切合作,以及大学在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威斯康星大学通过传播知识和专家怎么写作等手段,使教学、科研和怎么写作都面向本州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促成教学、科研和怎么写作一体化,形成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2]”.大学被赋予新的职能,即把社会怎么写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并列为三项基本职能.“‘威斯康星思想’的确立以及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使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历史性飞跃,从此开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堂堂的高等学府从‘经院式’的‘塔’走出,循着‘学术下楼’的方向,日益步入现代社会生活[3].”高等教育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并通过发挥职能彰显出自身的价值,集“思想库、孵化器、动力源”于一体.

(二)高等教育社会职能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大学亦从社会的边缘走到社会的中心,社会要求大学承担起更大责任,大学也必须以有为求有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彰显其存在的价值.

从高等教育社会职能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可以发现,其总的趋势是:从单一化走向多极化,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随着高等教育在时怎么发表展中不断进行调谐和适应,随着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不断融合,当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单一结构、单一功能的社会实体,而是一个以培养人才为主的、具有多功能和复杂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体,已经成为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怎么写作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综合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大学的职能也会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和丰富自己的外延和内涵.

高等教育职能的每一次演进都会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连锁反应.首先是引发新旧教育思想、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和争论,随之而来的是对各项职能的重新定位和新老职能的相互适应和协调,最终由冲突走向融合.但高等教育职能的扩展是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的,决不是漫无边际、自由无度的,否则,就会导致职能的异化,背离大学的宗旨、违背大学的本质精神,不利于大学的发展和完善.无论高等教育职能如何拓展和演变,其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本质属性却不能变,或者说“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没有变,培养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时代进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始终是最重要的功能和核心任务[4].”“大学之为大学,本体功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怎么写作与文化传承创新都是本体功能的延伸与细化,这些功能是为了本体功能更充分的实现而存在的[5].”

从大学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看,人才培养是大学与生俱来的职能,是大学产生和存在的最根本理由,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环节.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的,各种职能最终也是通过人才培养而得以实现的.因此,高等教育职能的拓展和发挥必须始终围绕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展开,追求各项职能间的相互协调和互利共进,这是大学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高等教育社会职能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随着知识经济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批创新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不竭动力.人们尊崇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意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确和强烈,高等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高等教育顺应时代要求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高等教育要直面时代问题,助力社会前行.为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为准确回应时怎么发表出的声音,有必要从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与培养创新人才之间的内部联系寻找答案.

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归结起来就是知识的保存、传播、创造、整合、开发和应用的过程,而知识就是创造和发现的总和.创造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怎么写作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精髓,贯穿于高等教育社会职能不断拓展和延伸的全过程,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充分实现各项职能的关键所在.知识是育才的条件,是育智的基础.高等教育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传授知识,也是通过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激发创造灵感、开启智慧、由已知到未知领域的创新过程;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知识信息的加工与对人类文明的创造;大学利用其雄厚的人力资源和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所进行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思想引领、技术支撑和各种怎么写作,则是知识信息的共享与应用[6],其实质就是把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这又是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创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的核心使命.

(一)培养创新人才是培养职能的必然要求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7].”人才是人群中比较精华和先进的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代表.创造性是人才的本质特征.创造是人类文明的源泉,这得益和归功于人才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存在的根本理由和追求的永恒价值.由于大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以高深知识的传播为手段,以研究新问题、创造新知识为己任,不仅负责知识的传承,更要突出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应用,突出探索未知.”“高等学校输送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人,而不仅仅是具有知识的人[8].”同时,高等教育也具备这种条件和优势: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厚,信息来源广泛,仪器设备齐全,加之所培养对象正值智力发展的高峰期等.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职能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培养创新人才是发展科学的必要条件

科学研究进入大学并发展为一项独立的职能最直接的动因是培养人才的需要.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研和教学是在一个共同目标引领下统一起来的.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进,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教学是将人类已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为发现和应用知识进行储备;科研则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或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认知活动.教学为科研奠基,科研为教学助力.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科学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一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发现和探索,发现新规律、创造新知识的过程.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科技发展史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前进的历史,是人类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科学发展离不开大批创新人才的努力和推动,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发现、发明、创造、创新;它所体现的是敢为人先、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高等教育是教育的较高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心在高等教育.

(三)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教怎么写作社会的根本保证

高等教育是社会的产物,也必将以特有的方式尽其所能地回馈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怎么写作社会的内容和方式也日益丰富,怎么写作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作为“人才库”的大学,要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作为“思想库”的大学,“求真”“求善”的科学精神和价值理念会自觉不自觉地对社会起到辐射和浸润作用;作为“知识库”的大学,既是知识的“保护神”又是知识的“创造者”,能在有限中表现出无限,单纯中包孕着深厚;作为“智力库”的大学,所具有的智力资源、科技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咨询、参谋和支撑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学成为沟通知识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桥梁,发挥了其他社会组织难以比拟的关键性作用.

高等教育在直接怎么写作社会的探索和实践中,尤其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已成功地创造了教学、科研与生产一体化的新的办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教育、科技、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问题.出现以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英国的“剑桥工业园”等以大学为依托创办的高科技工业园区、科学园区的成功范例,并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引起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形成世界性潮流.

这些高科技工业园区、科学园区均以人才资源丰富、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为依托,聚集了优质的智力资源,与产业部门联姻,既出人才、又出技术、产品,大大地缩短了高新技术从科学到生产的过程,加速了高新技术的生产和应用,形成了双赢的良性循环.其表象是知识、科学和技术,表象的背后则是由大批创新人才构成的“智力群”在发挥作用.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最本质的价值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地见出:直面时代问题,助力社会前行.大学别无选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才能永葆大学之树常青.

/2010/06-06/2326040.s.[8]都本伟.营造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氛围[J].中国高等教育,2000,(2).

【责任编辑:李养正】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