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道德教育对青年大学生成才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15 浏览:22850

摘 要:家庭道德教育在青年大学生政治品德、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道德素质的形成、提升及稳固等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为青年大学生的成才确立道德导向.但是由于家长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认识和教育上的误区和局限,高校与家庭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平台以及青年大学生自身与家长缺乏沟通等原因,使家庭道德教育的实际效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家长走出教育误区,重新为家庭德育定位、高校引发联动作用,增强家庭德育的实效、青年大学生积极回归家庭,提升家庭德育在自身成才中的功用,成为教育的必要.

关 键 词:家庭,青年大学生,道德教育,成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22-02

一、家庭道德教育在青年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发生作用的三个维度

人才的素质由德、识、才、学、体五要素构成.德,即道德,是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素质.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于成才的关键时期,虽然这个时期青年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上更多的是接受学校教育,但是家庭实施的道德教育在青年大学生成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1.为政治品德导航

政治品德在人才成长成功的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和动力作用,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和精神支撑.没有过硬的政治品德,青年大学生的成才将无从谈起.家庭道德教育是青年大学生良好政治品德养成和保持的导航器,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及良好的家长作风为青年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政治品德保驾护航.一方面,关于涉及政治品德的问题,家长对子女的权威影响力会使青年大学生不自觉地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即使离家万里,但是在心理上还是会有所顾忌家长的教导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轻易犯政治品德上的错误,另一方面,家长自身关于政治品德的行为方式会为青年大学生政治品德的形成起到“标榜”的作用.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年龄偏小,自我的价值观、判断是非的标准及为人处事的准则还没有完全形成,在感情上对家长为人处世的标准还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家长在处理事情时所表现出的政治品德的方式方法及态度渗透到自己的行动中.另外,家长对子女的道德理论教育也会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品德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高素质的道德理论水平会在更高的层次上为青年大学生形成较高的政治道德奠定基础.反之亦然.

2.为道德设标

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是青年大学生成才路上的必修课,也是其成才的有力支撑.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行,青年大学生的成才便没有了助推力.家庭道德教育为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的形成指明了坐标,设立了标准.首先,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的家庭道德教育为青年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竖起了最为起码的道德标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生命之间有互相尊重的义务和责任,任何一方没有权利去侵犯另一方.家庭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生命至上的道德观,是一种义务,是一种责任.其次,家庭的良好德育氛围和习惯形成的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为青年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交关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技巧和艺术,为青年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网奠定了基础.

3.为个性心理品质护航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兴趣、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是青年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必备的心理品质.个性心理虽然更多的是在家庭从小对子女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并且这种影响在子女逐步升学的过程中会呈递减趋势,但是其不会消失.特别是对于当代作为独生子女的青年大学生来讲,更不可能消失,因为家庭实施的道德教育为青年大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提供了保证.一方面,当代的青年大学生逐渐由“80后”过渡到了“90后”,“90后”的青年大学生有的易冲动、感情用事、容易受挫折、吃不得苦、受不得累.这是时代给予他们的特质,但是特质不是特权.生于90后的青年大学生要成才,必须克服时代带来的不良影响.家庭的良好道德教育为指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力,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和支持.另一方面,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氛围和积极的引导有助于减轻青年大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紧张感和压力,增强抗打击力.青年大学生由于对社会一些现象认识不充分,无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思想和行动上容易走极端.家庭和家长的适时引导和关怀,可以有效地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二、影响当代家庭道德教育在青年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不良因素

家庭道德教育在青年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受传统文化、市场经济及西方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家庭在作为主体对青年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欠缺和局限.

1.家庭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意识欠缺

一是家长认为子女进入大学就进入了“人才保险箱”,认为只要把子女送入高校,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或义务就已经完结,似乎可以一劳永逸了,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高校是青年大学生教育的主要负责人.但是,当今的大学已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已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入大学只是使子女有一

个提升素质和能力的机会,而不是为青年大学生的成才上好了万无一失的保险,二是家庭即使还存在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大多数仅仅停留在“孝”的层面,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其他方面.由于受传统道德的影响,家庭在教育子女特别是将成年或已成年的青年大学生时,更多的是要求青年大学生要逐渐对长辈尽“孝道”,而忽略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关于政治品德、心理品格,特别是尊重生命的道德教育.这种家庭道德教育中的误区和缺陷往往使青年大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和情况时,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使其思想和行动走上偏激,有时不但违反道德的要求,而且还会严重违反法律,甚至走上害人害己的不归之路.2.家长对青年大学生的功利性教育倾向明显

我国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具有功利性倾向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只是现在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们竞争意识增强的影响,这种功利性倾向有所加强而已.这种现象在以家庭为主体的道德教育中也不例外.其中最重要的表现:一是重技能,轻道德.这种现象是我国教育的弊病,也是家庭教育中的缺失.面对我国没有多大改观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今天高校扩招造成的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甚至是国外人才的大量引进,家长为了子女能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技高一筹,往往不惜花费精力和金钱支持青年大学生子女加入各种考证大军,而对其道德素质的培养完全忽视.二是重体质,忽视心理品质的培育.家长之所以会重视青年大学生子女的体质健不健康,忽视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的培育,这与传统理念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向来关心孩子的温饱和体质健壮胜过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表明家长在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修养到实践活动都存在着不科学性.

3.青年大学生与家庭联系稀疏

当代青年大学生与家庭联系稀疏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例如,离家远或家长工作繁忙等,但是更多的是主观原因.一是青年大学生的独立性、叛逆心理逐渐增强,家长与青年大学生之间产生“代沟”.青年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在精神上几乎是完全脱离了家长的束缚,犹如脱缰的野马,思想行动上无所忌惮.即使遇到挫折或心理问题也不会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如果家长和学校不及时发现、制止及进行有效地引导,这往往使初入校门的青年大学生误入歧途,荒废学业,甚至走极端,二是家庭与青年大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家庭教育对青年大学生有着权威性的影响,但是青年大学生离家求学,使家庭的道德教育处在了一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境地,这就大大削弱了本身就已经很弱的家庭道德教育.即使家长想了解子女在大学里的状况,除了通过同子女一周一次或多周一次的联系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途径.在高校的大学生只有发生关乎生命的意外和犯特大错误,学校人员才会与家长联系.有数据显示,95%以上的青年大学生表示四年中学校没有与家长主动联系过,几乎100%的青年大学生表示四年中家长没有主动联系过老师或辅导员,并且绝大多数家长除了子女的外,没有其他的相关,例如,辅导员或院系的.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家庭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的局限.

三、调控家庭道德教育中不良因素的有效途径

家庭在实施道德教育时不仅涉及家长,也涉及高校,更涉及青年大学生自身.对家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局限进行可行性地、有效地调控,可以为青年大学生的成才提供有力保证和支撑.

1.家长走出教育误区,重新为家庭德育定位

家长是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对青年大学生的德育素质的重视体现在日常的家庭道德教育中,家长是否能走出教育误区,重新为家庭德育定位,事关青年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质量,关乎青年大学生的成才之路是否走得久远.一要打破高校独立教育误区,重拾青年大学生德育的义务.家庭教育在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是教育的核心环节.“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的学堂.”家长要抛弃大学教育就是家庭“出资育人”,高校全权负责的偏颇观念,重新认清家庭道德教育在青年大学生成才中的重要作用,为子女的成功成才提供有益的物质和精神给养.一要走出功利性教育误区,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德育素质培育.重视子女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为在将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增加筹码,本来是对的.但是因过于重视而忽视子女的道德素质的培育和引导,这往往会造成致命的漏洞.因为道德是人才必备的首要素质,即使将来青年大学生有一身技能,却没有过硬的道德素质修养,那么在成长的道路上犯罪犯法或承受不住挫折打击走入歧途是一种必然,甚至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家庭在重视培养子女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是一种必要.二要冲破狭隘家庭道德教育误区,完善青年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目前家庭对青年大学生在道德教育的内容过于狭隘,大多仅仅停留在孝道这一个层面,而关于政治、以及心理品格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比较少,而且也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为了避免青年大学生在成才的关键路口犯错误,家庭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对孩子做有益引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错误的发生.

2.高校引发联动作用,增强家庭德育的实效

青年大学生德育素质的高低关乎高校教育的成败.如何有效地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德育素质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而家长本身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资源,用高校来引发高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联动作用,切实发挥家庭道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之与学校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发挥教育合力作用.一方面高校要创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家庭教育在子女进入高校后失去了中小学时的效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不了解学生的状况,与学校联系甚少,有也只是为了升学或找工作.为此,学校要利用网络平台,例如,建立辅导员博客、BBS论坛或群和通过渠道主动向家长反映青年大学生的在校的学习和身心情况,同时,积极引导家长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的道德教育和指引,并积极反馈家庭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断提高家庭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高校要利用反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试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不良影响.高校一向比较重视单一的主流教育教学的各项功能和内容,缺少对家庭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影响的足够重视,这造成了家庭道德教育负面影响对高校道德教育效果的冲击.要改变这种状况,高校就要主动地把对青年大学生有影响的家庭教育内容引入高校教学内容,指导青年大学生进行识别、判断和有取舍地吸收.例如,针对大学生家庭教育影响中形成的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要时常注意把他们置身于良好的集体之中.在集体这个大学生世界、社交生活的场所中学到自立、谦让、协作、怎么写作等优良品德,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针对一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弱点,要努力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采取有力措施限制不良家庭文化特别是浅层、低级家庭文化的影响,吸收积极因素,排斥消极因素,保证他们的主体意识有正确的导向,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引导他们具有崇高的追求,使青年大学生在高校和家庭的共同帮助下,形成有益于个人成才的道德素质.

3.青年大学生积极回归家庭,提升家庭德育在自身成才中的功用

青年大学生要逐渐认识到,家庭不仅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经济后盾,也是自己成长成才路上的情感支撑和精神动力的主要来源,更是成才路上不可缺少的指南针.首先,青年大学生要学会与家长沟通.在沟通中增加对家长的了解,比如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在自己成长中付出的艰辛,同时,在沟通中也让家长了解了自己.例如,自己的能力水平、心理思想等.这样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在家长对自己了解的基础上,对家长有偏颇的教育方式或教育内容,甚至是过高的期望,可以以合适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争取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对家长的了解,可以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为人处世的良好方式方法.其次,青年大学生要学会向家长寻求帮助.家庭在青年大学生身上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青年大学生的经济支持上,更多的是思想心理上的支持.家长对子女的了解和关心程度远远胜过青年大学生对这种了解和关心的重视程度.所以,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有了障碍,要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寻求帮助,真正懂得父母是自己永远的老师,家庭是自己成才路上永远不会消失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