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建设的理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389 浏览:94835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客观上对高质量、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但由于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尚未发展成熟,部分专业建设工作仍处于试验阶段,因此在专业特色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专业定位难以落实、课程设置存在分歧、教学方法陈旧和师资力量单一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亟待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高专业招生规格、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以及建设特色文化等方法成为打造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的基本策略.

关 键 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建设,挑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99-03

从1998年我国开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试点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日趋成熟.但从近几年专业整体发展的情况来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与相对成熟、特色明显的老专业相比,其专业特色较弱,所培养教师和其他师范专业的区别度较小,在岗位竞争中缺乏优势,学校及社会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认可度较低.因此,关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建设,不仅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自身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师范教育的责任所在.

一、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分析

1.专业定位的特色.专业定位是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小学教育专业定位在本科,定向在小学,定性在教育.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宗旨,专业定位上具有基础性与综合性,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课程以综合为主,客观上要求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向复合型转型,构建多学科知识体系,在具备有关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整合于一体.从这一角度讲,小学教育具有双专业性――专业综合性以及职业导向性,与中等教育中针对某一学科的培养指向具有显著差异.这正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定位的特色所在.

2.培养目标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特色建设的灵魂.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旨在培养熟悉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深厚教育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校管理能力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首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师资培养宗旨是为小学教育怎么写作,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所培养师资应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再次,小学教育对象是学龄期6~1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生活性和人文性.

3.培养模式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落脚点.培养模式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身心的教育活动全要素的总和和全过程的总和.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分为3种类型:分科培养模式、“综合+方向”模式、综合培养模式.分科培养模式,套用了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注重学科知识传授.此模式下的小学师资,学科知识基础夯实,但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小学教师多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综合+方向”模式,以中文、数学等核心课程为主,另辅以其他相关分科教学,强调文理兼通、学有专长.相比分科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弱化了学科界限,但对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培养有所忽视.综合培养模式,重视通识教育,强调广博的知识视野,但课程繁多,知识缺乏系统化.

基于对现有培养模式的思考,笔者认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立足于教育学专业,采取综合培养模式,即将大学通识教育与学科综合教育相结合,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但同时应注意精简课程,避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用.

4.课程设置的特色.课程体系设置是落实培养模式的基本路径.在综合培养模式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采取通识课程教学、学科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多轨并行的课程模式.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大体分为四类:一是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大学英语、文学类课程等.二是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基础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理论课程.三是专业选修课,主要是指不同学科方向的课程,如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法等.四是教育实践课,主要开设教育技能课和实践课,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师口语、教育科研等.通过以上课程,使学生具有大学通识文化水平、学科的专业水平、教育理论水平以及实际教学水平.

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建设面临的挑战

1.专业定位短期内难以落实.上文中指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定位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标的综合性专业,但实际发展状况却是实力相对雄厚的师范类大学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重心放在了本科以上的教育,真正从事小学教育的毕业生寥寥无几.新合并升格的综合类大学在发展小学教育专业时,则在培养目标上陷入了重学术性或重技能性的两难境地,部分高校旨在培养研究型小学教师,但所培养出的许多小学教师缺少实践经验,科研结果不具有可操作性.在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中,小学教育专业在很大程度上被边缘化,招生和就业面临双重困难,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也难以承载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任务.

2.课程设置仍存在较多分歧.课程设置问题如前文所述,三种课程设置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弊端.一是将教育专业课程与某一学科课程简单相加,课程之间彼此独立,缺乏有机整合,二是重视学术性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三是课程设置陈旧刻板,无法适应时怎么发表展步伐,教育内容滞后于小学教育的实际发展.部分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属于新开设专业,学科之间逻辑顺序混乱,甚至出现断层.还有些院校课程设置过于繁冗,学生难以真正内化吸收,教学实践课程很多也流于形式,致使毕业生在学术性与技能型上都难以占据优势地位.

3.教学方法缺乏革新.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许多院校在创新方面的培养情况都差强人意.很多大学教师在理论上积极主张个性教学、活动教学、情景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是沿用“注入式”教学模式讲授教育理论.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往往失去听课兴趣或者无法内化所学知识.另外一些教师的课堂则过于关注形式上的新颖性,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因此,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堂教学方法仍需进行切实有效的变革.4.师资来源途径单一.由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所以目前其师资力量大多来源于其他专业.专业基础课的任课教师主要来源于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和课程与教学论,而专业方向课的任课教师则来源于相应的中文专业、数学专业、英语专业等.这种背景之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另外,许多教师没有相应的小学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对小学教育的认识滞后,学生难以受到正规有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指引,专业特色建设也因此举步维艰.


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策略

1.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招生规格.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小学教师,这在客观上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生源提出了要求.但由于长期以来小学教育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与薪资待遇较低,因此在志愿填报率上历来低迷.生源的缺乏势必影响学生潜质以及学生对小学教育的专业情意,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开展时阻力较大.针对此现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已通过相关政策倾斜吸引优秀生源,为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提供基本保证.

2.构建科学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首先,综合与专长相结合.坚持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学科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多轨并行的课程模式,构建具有综合性特色的课程知识体系.其次,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要优化小学教师教育的显性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之间权重,另一方面,重视课外教育和隐性课程,努力使小学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协调发展、交融一致.再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专家型教师,具备相关理论的同时,还具有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力与技能.

3.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基于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及发展情况,在选择师资力量时既要注重学科学术背景,又要考虑基础教育实践背景.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要敢于突破,实行客座教授、教授等制度,建立与小学的长期合作关系.此外,在教师的选聘方面,不局限于学历和职称,大胆选聘人才.一方面,可以聘请其他高校学者担任教授或客座教授,提高专业教学的学术性,另一方面,还可聘请部分优秀的小学校长、引进具有“双思素质”的教师做教师,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

4.建设小学教育专业特色文化.教育要以人为本.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由于教育对象与教育任务的特殊性,更应凸显人文性.通过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意识到本体价值,克服传统教学中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思想,形成专业情意.学生在未来不仅成长为有专业知识的小学教师,同时还是具有人文情怀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亟待改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建设应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不断更新发展理念,以特色求发展,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