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66 浏览:18808

去年年底,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和积极参与.基础教育作为这项工程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发挥好奠基作用,开好头、起好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应有贡献.

一、充分认识抓好基础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抓好基础教育对于培育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明确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我国的基础教育是指中学阶段及其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其主体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则更为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由此不难看出,儿童和青少年的知识的获取、思维方式的形成、思想观念的建立和行为举止的确定都是由基础教育来完成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观念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基础教育.儿童和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培养和养成的最好时期.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在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不良价值观念与社会思潮的不断涌现,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儿童和青少年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势必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另外,少年儿童本身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弱,如果不能从课堂上受到正面力量的潜移默化,负面信息就会乘虚而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就无法形成.因此,加强基础教育,向他们及时、有效地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显得愈发重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实现中国梦,都离不开基础教育.《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目标,二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基础是根.任何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伟大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根,其根基作用不言而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必须由基础教育作支撑,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厦才能坚如磐石.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的内容设置和任务要求、教育教学观念与思想,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基本的价值目标.以此为指导,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三个倡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就是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

一是基础教育要倡导富强、、文明、和谐的国家目标.富强、、文明、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也是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它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构想.基础教育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做好儿童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学好文化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强健体魄,为将来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基础教育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导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根本价值追求,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法治、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教育要坚持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大力弘扬平等意识,创设平等校园环境,注重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和保护,积极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浓厚氛围.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形成辩证的自由思想、平等的社会观念、公正的处事风格和依法行事的思维.

三是基础教育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是每个公民应当自觉遵循的道德准则,而且是每个公民应该培育和践行的品行操守,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基础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大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举办唱好歌、讲好故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征文、演讲赛、听先进报告等活动,教育学生具有爱国精神、敬业意识、诚信品德和友善思想,鼓励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基础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

《意见》指出:“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这为我们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提供了工作原则和路径.基础教育要以此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扎实做好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和课程建设.抓好基础教育教材和课程建设是重点.《意见》要求:“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此为指导,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建设规律,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点、重点、难点,坚持正确导向,做好分类分解工作,学会运用少年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组织精干力量编写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学习的教材.要结合基础教育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设置,让学生乐学、爱学,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意见》指出:“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怎么写作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学校作为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文化育人功能非常重要.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倡导爱集体、爱劳动、爱祖国的思想观念;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团结互助、诚信友爱的文化氛围;要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建设适合少年儿童学习、娱乐的校园文化,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

三是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锻炼活动.《意见》从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学雷锋志愿怎么写作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等六个方面对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安排部署.基础教育应以此为指导,从《意见》中汲取营养,结合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原则,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他们喜爱的活动,寓教于乐,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

四是发挥教师作用,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陶行知说,教师的人格影响很大,教师一切所谓自身行为、气质,直到谈吐、举止、衣着、仪表等都是学生的表率.在对儿童和青少年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抓好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关键.抓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决条件.《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因此,基础教育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