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47 浏览:12538

随着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作为“生命的教育”,家教得到了社会上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指出:“国家的将来取决于家庭和学校.”有人甚至断言:“世界的命运掌握在每个家长的手中.”在实践中各种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都对家教以不同形式做了有益的尝试.综观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我觉得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尤其在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应该引起社会的注意.

误区之一:侧重智育,片面发展.误区之二:忽视了德育这个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误区之三:劳动观念淡薄和高分低能.误区之四:正统思想硬性灌输.误区之五: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误区之六:家长形象的缺陷.误区之七: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然而在现在,不少家长对于社会环境在家教中的影响作用却采取了两种错误的态度,走向两个极端.

(一)放任、不加节制和引导.许多家长认为这个社会是开放的,孩子“太老实”了会吃亏,错误认为要早接触社会,多到社会上“溜溜”,多学点“东西”;要世故才不会“吃亏”;多与人交往才不会“不合群”.因此,对于孩子的择友、交往、行为不干涉,听之任之,这样就对难免有误入歧途的可能,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都是由于平时不注意小节,受坏人引诱、教唆而踌成大错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时候,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会乘隙而入,书刊、录像还在暗地里流传着,对于青少年身心发展是个很可怕的不利因素.

(二)限制压抑正常的社会交往.正是基于对第一方面的顾虑,不少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外部世界都靠不住,孩子只有在自己的“安乐窝”保护下才是最安全的,同时,由于“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孩子玩的时间多了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因此处处限制孩子正常的交友和活动,不顾孩子心理、生理需要.片面地把自己“良好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成了“长不大”的人.

那么,该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型的父母与子女关系

型的家长能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与孩子商量以获得理解与合作,能够与孩子融洽地相处.成长中的孩子是有独立性倾向的,青少年虽然在精神上处于不稳定状态,有时不安、有时苦恼、有时踌躇满志、有时悲观失望,但是,随着与社会生活的逐渐接近,社会要求他们尽早自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厌烦过多的管束、不愿受摆布,把他们当小孩看待的做法使他们不能接受,普通具有独立性倾向.许多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这一倾向而无法理解,所以往往产生“代沟”.

二、重视社会环境对家庭教育的双重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家长要趋利避害,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我国古代不少人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最出名的有“孟母三迁”这个典故.孟子的母亲原来家住在农村一片坟地旁边,孟子就玩哭丧、埋人的游戏;孟母把家迁到集镇上,孟子又学人家做生意的游戏;后来,孟母又把家迁到学堂旁边,孟子因而也受到了良好的影响,渐渐懂得礼貌,经过努力,成了一代儒学大师.比如对于互联网络,有的家长视为“洪水猛兽”,有的家长则是放任自流,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孩子要引导他们正确上网、明辨是非;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掌握一个“适度原则”.对于正常的交往不限制而应鼓励,同时要从家长本身较高的判断力出发引导孩子认识社会,教给孩子判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能力,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方法态度.在教育引导孩子接受会影响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孩子才不会无所适从,比如可以,借助领袖、伟人的事迹,借助周围人的正确的行为,还可以“现身说法”,自己当孩子的榜样,这就对家长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许多孩子的自立和自理能力差正说明了适当的家务活对他们的重要性.莆仙人古代就有“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优秀传统,现在人们常说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也体现了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适当的家务劳动和技能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适当的家务劳动的好处突出表现为两个基方面:首先是孩子从小就体验到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基本的生活能力,长大后才能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社会、他人的责任,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也才能有能力有信心去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其次适当的家务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因为常动手可以调动身体的各个部分神经系统进行活动,它能对大脑皮质运动区产生良好的刺激,从而锻炼大脑细胞.

四、从孩子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培养教育

每个人的主观条件不同、个性相异,其发展目标不能强求一律.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取得好成绩,对他们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不顾孩子心理、生理的承受能力,孩子们处在实际能力达不到父母期待的苦闷精神状态之中,反而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身心发育,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高尔基曾经说过,“孩子不再是父母的金钱、房屋、家具的承继人,而是真正巨大价值的承继人,也就是他们父母的劳动所创造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承继人.”

五、克服“重智轻德”的倾向,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孩子的思想品德犹如一张白纸,可以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孩子学会做人在某种意义上比做学问更加重要.从清华大学的刘海洋到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再到高层知识分子犯罪率日渐升高的趋势,不正说明了学会做人的重要性吗!

我认为在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中要让孩子学会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诚实守信、诚恳待人这些道理,通过一些生活细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说了就要做到、耐心听别人讲话、节约每一分钱、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做事要有责任心等等,使孩子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形成明确的荣辱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将来走上社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意在抛砖引玉,我相信,作为一个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很有发展前途的研究课题,对家庭教育误区的探讨和解决必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