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工程教育的困境

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37 浏览:6858

摘 要在中国,高校工程教育依然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关键原因在于实施工程教育的主体还没有充分认识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也就比较滞后.目前,实施工程教育的机遇已经来临,如何抓住机遇,走出高校工程教育的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工程学困境机遇途径

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

通过高校实施工程教育,培养富有精神的工程师,无疑是解决各类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工程教育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台湾、香港等地的工程教育正快速发展.在国内,自1999年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工程学以来,至今已经十余年,可是,工程教育还举步维艰,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突破.


1造成高校工程教育困境的主要原因

实事求是地说,在国内工程界、教育界,还是有一部分人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但曲高和寡.根本问题在于:实施工程教育的各个主体并没有积极参与进来.

(1)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的片面性.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心任务,表现在个体和社会经济组织的层次上,就是经济效益至上的观念统治了人们的行为.表面上,国家、社会、高校都重视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文素养,倡导素质教育.实际上,用人单位往往把工程技术能力放在首位而忽略其综合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则把从单纯的技术角度解决技术问题奉为个人的最高理想,这两个因素必然造成高校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把培养工程能力放在首位,造成人才培养的片面性.

(2)从国内高校的学科体系设置上看,工程教育与教育明显分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理工类院校的人文教育普遍缺失,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从事理工科教学活动的高级知识分子,观念保守,带着有色眼镜轻视人文教育而采取了排斥的态度,甚至否定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结果,在最需要加强教育的地方,反而最薄弱.尤其是,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类科研项目,其投入方向主要是工程技术类,巨额投入引导着从高校领导到教师,都把争取项目当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只能是为完成项目而完成项目,根本无暇顾及工程中包含的问题了.

(3)获得工程师资质与工程教育无关,造成人才培养方面的制度性缺失.从国家对工程师的要求的角度说,没有接受工程教育,并不妨碍其成为工程师,严重地制约了工程教育的实施.多数发达国家的工程技术人才必须经过相应的工程教育,并经过严格的考核、考试才能获得工程师的资质.从外部规范工程教育,赋予工程教育以价值取向,这正是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和引进的重要内容.

从国家、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等推进工程教育的主体层面上看,都没有把工程教育放在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都缺乏真实意义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高校工程教育的困境.

2抓住机遇,走出工程教育的困境

作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各理工科高校应当抓住机遇,全面实施工程教育,积极克服在工程师培养方面的重大缺陷.

2.1牢牢把握实施工程教育的重要机遇

一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工程问题的认识程度不断深化.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巨大的经济成果的同时,已经明确意识到各类工程不仅带来了共同的福祉,同时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不容忽略的伤害性.只要稍加考察就会发现,工程技术人员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工程技术人员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雇主利益而忽略技术标准,或者仅仅把技术标准作为工程设计、实施等一切工程行为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标准的时候,其工程行为带来的更多的是社会伤害性.现实中,符合技术标准的桥梁倒塌、农药残留、毒奶粉等等惨痛事件,超大工程对生态的破坏,对资源的无度开采等等,早已敲响了那些把技术标准奉为至上的技术至上主义者的警钟.只有把标准引入技术标准中,并以力量推动技术标准的提升,在事前、事中、事后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程,才能真正实现工程活动的目的.

二是教育部正在大力实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理工科高校推进工程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卓越工程师决不是简单的技术至上主义,更不是狭隘的利润至上主义者,而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实现人类福祉为根本价值取向的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卓越计划内在地要求各个高校应当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时,引入工程教育,培养名实相符的卓越工程师.

各个高校,尤其是已经成为卓越计划体系内的专业,应当率先实施与本专业相符合的工程教育,赋予工程教育以精神,高质量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2走出高校工程教育困境的基本途径

首先,国家、社会应高度重视工程教育,重新设计获取工程师资质的门槛.像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那样,各个工程专业组织都依据本专业的特点,设置专门的规范,以认同、接受和切实履行专业的规范为获取工程师资质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工程师资质的获得以认证为主要形式,而忽略了工程的内涵.因此,重新设置工程师资质的门槛,把高校工程教育与教育结合起来,对整个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根本的指导性作用.

其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把握行业的前沿问题,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各行业协会是引领和指导本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本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因此,通过行业协会制定相应的道德法规和各类具体的工程行为规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使工程技术人员在具体的行为中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和人类的福祉.

第三,利用政策手段,调动各个高校推进工程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是具体实施工程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因此,利用现有高校管理体制的优势,制定合理的政策,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对于实施工程教育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第四,突出工程师承担的个人责任的全面性,培养负责任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把自己承担的技术责任放在首位,片面地认为工程师就是要追求技术标准,至于其行为对社会的副作用,则不是自己应考虑的事情,而归于政府和雇主的责任.在培养过程中强化个人责任的全面性,即主动承担对个人、专业、同事、雇主、客户、承包商、人文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全面责任.

总之,在高校实施工程教育,目的是依靠工程技术人员的信念,克服技术、雇主、客户等方面因素影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把工程行为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能够依据工程精神拒绝和反对任何非法的工程行为.中国高校的工程教育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宣传,扎实工作,摆脱困境,推进工程教育事业的发展.